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清代前期是华侨出国的重要时期。就出洋动机而言,清初海外移民可分为三个类型:不愿臣服清朝统治的政治难民和战乱及海禁迁界期间的经济难民;从事海外贸易的商民;寻求较好谋生条件的经济移民。这些大多前往南洋和台湾,少数避难日本。到海禁开放以后,中国海外移民基本上是经济移民。就移民职业而言,从事佣工的移民一直占多数。  相似文献   

2.
周加胜 《求索》2008,(3):221-223
唐末黄巢起义之后,中国的海外贸易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曾一度陷入困顿,然而并没有中断。刘岩建立南汉王朝之后,继续开展海外陶瓷贸易,延续并且发展了唐代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制度,加强了对藩坊的管理,取消了市舶使,扩大了押番使的权力。这一系列的海外贸易及其管理制度对今天的海外贸易管理制度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静芳 《前沿》2005,(7):238-241
康熙二十三年开海贸易后,海外贸易一直很活跃,然而,康熙却于五十六年下达了禁止与南洋通商的命令。为什么会如此?本文试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以及康熙的个人因素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其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满清入关之初,为了对付郑成功的反抗,曾经实行严厉的海禁.康熙二十三年(1684)施琅平定郑克塽后即令开海,设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关与海外贸易.乾隆二十二年(1757)关闭三关,只留广州一处.而且设立公行,以十三公行垄断进出口事务.又对外商在华活动规定种种限制:乾隆二十五年(1760)两广总督李侍尧上奏《防夷五事》,由政府颁布执行;嘉庆十四年(1809)颁布《民夷交易章程》;道光时制定《防范夷人章程》及《八条章  相似文献   

5.
徐淑华 《思想战线》2012,38(3):102-107
清开海禁前,以郑氏海商集团为代表的闽商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海上贸易帝国,主导东亚海域商贸网络。浙商在清开海禁后也逐渐在对日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郑氏海商集团覆灭后,闽商虽在对日贸易中失去了优势,但仍独擅南洋贸易及和欧洲人贸易,并在18世纪上半期浙商对日贸易走向衰落后,依然主导南洋贸易,直至鸦片战争。他们在这一时期呈现出来的特征对20世纪前半期各自在海外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桃花山的支脉金山,下临后渚港,日夜喧豗的晋江、洛阳江环伺其侧。而被后人反复说起的望云楼就坐落在金山顶上。现竖立着一块于1984年由泉州市人民政府立的金山寨石碑,鲜红的"金山寨" 3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这残缺的石寨,最早是南宋泉州提举市舶司蒲寿庚建的"以望海舶"观云识天气的望云楼,明代改为抗倭堡寨,也就是明末郑成功屯兵处。望云楼所处的金山为扼守山海的天然屏障,站在山顶,极目远望,山光海色,恢宏疏阔,群山环护其侧,众山之  相似文献   

7.
作为17-18世纪越南海外贸易中最重要的外商群体,华商主导了越南与日本、中国及东南亚的贸易。参与其中的华商包括:清政府解除海禁前纵横于远东海域的郑氏武装海商集团;开禁之后赴越中国海商的主体——东南沿海民间散商;侨居越南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华商。他们共同推动了越南融入远东海洋贸易体系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悠久,海岸线绵长,海盗活动自古有之,有关“海贼”、“洋匪”的记载不绝于史。大致说来,东汉至宋元时期山东胶州湾至渤海湾为早期海盗活动的主要海域,后来东南地区社会经济长足发展,四方商贾云集,海盗活动南移到东南沿海。在中国历史上,“海贼”的情况比较复杂,其中既有海上的农民起义,也有杀人越货、残害百姓的强盗。在明清时,比较典型的海盗是明代的倭寇与清代的旗帮海盗。明初,明王朝实行闭关锁国,厉行海禁,不准通商海外,朝廷在浙江宁波、福建泉州和广东广州设市舶司,主持外国“贡市”,规定宁波通日本,十年一贡(后改为三年一贡),…  相似文献   

9.
宋朝的《市舶条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海商法。它系统地规定了海外贸易的主管机关、贸易主体、出入境管理、经营许可证以及外商保护制度等内容,从而构建了古代海商法的基本框架。它不仅对中国后世直至当代国内海商法具有典范性意义,而且在国际层面上,尤其对当时周边国家的海商法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背景资料     
澳门历史大事年表1152年,广东划出南海、番禹、新会、东莱4县的沿海地区,建立香山县。澳门属香山县范围,旧称香山澳。滚镜澳。1514年,葡商人阿尔瓦利斯(JorgeAivares)自马六甲来华,到达广东东茗的屯门(令九龙青山湾)进行贸易活动。1529年,两广巡抚林富上奏主张解除广东海禁,奉行开放政策,获准。1535年,前山都指挥黄庆纳贿,代外商申请将市舶司(即海关)移至澳门征税,葡人开始混入澳门贸易。1553年,葡人苏萨买借口商船被风浪所损,货船潮湿,请借地晾晒。广东海道副使汪柏受贿,许之。于是…  相似文献   

11.
两宋时期,中国成为东南亚诸国的交流中心,两地以朝贡及朝贡贸易为主要形式的交流日益频繁,市舶贸易也异常繁荣。两宋时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在我国的海外交通尤其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局面的形成与整个两宋的边境形势、与政府推行的对外发展战略、与航海条件的进步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移居海外,是同海外贸易活动密切相关的。明清鼎革之际,有不少“不肯事清”的中国人,跟随海外贸易的航路逃往国外。清初,清统治者对这些不肯事清的所谓“汉人”的华侨视为“背弃祖宗庐墓”的“莠民”和“自外王化”的“弃民”,持鄙弃和敌视态度。为防止沿海人民出洋增强寓居海外“汉人”的力量;同时也是为隔绝中国内地人民与郑氏政权  相似文献   

13.
晋江市福全村,于2007年5月经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批准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早在宋代,福全村就是一处人烟稠密的渔港。此地正是东西洋交汇所在,番舶避风门户,所以包括圳上、大溜在内的福全港早就成为泉州海外贸易的12个港口之一。  相似文献   

14.
明清虽然实行海禁政策,但是中国沿海商民仍然下海经商。通过对明史、东南亚华侨史研究发现,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在马尼拉发展转口贸易,急需中国瓷器、丝绸,因此对华人采取友好招徕的态度。明朝灭亡的前二十年,政府无暇顾及沿海商民的出海活动,闽南人迎来了移民菲律宾发展商业的黄金期。随着菲律宾华人的增加,以闽南人为主体的华人社会形成,闽南商文化成为当地华人圈中的主流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鼓励华人从事商业活动。康熙二十三年,闽海关设立后,闽南人赴菲贸易再度活跃。16到19世纪,是菲律宾华商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15.
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限制中国向美国投资。目前,美国已正式对中国50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和2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广东作为我国对美出口第一大省,美国作为广东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摩擦广东所受影响首当其冲。本文将美国的征税清单与广东对美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以Armington弹性模型测算美国征税清单中不同征税规模和不同税率档次下对广东出口及经济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谈谭 《理论月刊》2013,(1):111-115
十七世纪东南沿海的郑氏海商集团,在清廷"海禁""迁界"政策的打击下,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海上贸易逐渐萎缩,因而面临着难以克服的生存困境。这段历史说明台湾经济的发展是与大陆紧密联系的。三百多年后,历史呈现了它的相似性:中国大陆仍然是东亚贸易中心、台湾对海外贸易依然高度依赖、台湾仍须加强与大陆的经贸联系。与清廷"海禁""迁界"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两岸在区域经济整合背景下为推动双边经贸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达成一项特殊安排——《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ECFA是两岸凝聚共识、特别是大陆方面展示善意的结果,它不仅可以提高台湾经济成长率、有助于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而且将实现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互信、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学习华东四省(市)党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促进广东党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有以下启示:广东党校系统网络互通互联是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提条件;专题数据库建设应立足于本地特色资源、走共建共享之路;要正视差距,找出原因,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促进广东党校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04年9月,在中共广东省委九届五次全会上,“建设和谐广东”作为战略目标被正式提出。南国春来早,三月木棉红。围绕“和谐广东”这一宏大目标,2005年3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率领,30多位省领导共同参与,为期三个月的“构建和谐广东”专题大调研活动逐渐拉开了序幕。春风阵阵拂面来,统战工作如何随大局而动,从何下手落笔,协助省委共作“和谐”文章,一时间成为统战部领导苦苦思索的首要问题。一句问话引出的重点课题2005年3月31日,张德江书记会见霍震寰会长率领的香港中华总商会访粤团时,曾提到一个问题:“香港的商…  相似文献   

19.
李卫督浙     
<正>李卫是江苏徐州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殁于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家庭富有,为此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他出钱捐了个兵部员外郎的官职,此后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1724年),李卫又升任云南布政使,仍管盐务。雍正三年又调任浙江巡抚。雍正五年,更被特授为浙江总督,直到雍正九年调任直隶总督,主政浙江前后六年之久。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沿海地带和沿江地带一向是我国的两个黄金地带,一个是黄金海岸,一个是黄金江岸。在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史上,这两个地带要末是交替地尔前我后,尔后我前,互为伯仲;要末是携手并肩,齐头并进,同步发展。宋代开始为发展出口贸易而设立的八大市舶司(即广州、泉州、温州、明州、杭州、江阴、密州、秀州等市舶司),明清年间因商品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四大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