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并且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理念,是指导我国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行动指南。在这总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7,(22)
<正>江山地处钱塘江源头,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江山市委、市政府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跃"的战略思想指引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到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文明始终牵动着这片土地的发展脉搏。从城镇到  相似文献   

3.
蔡萌 《今日海南》2019,(8):24-25
<正>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生态,是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坚实基石;绿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生态立省"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从"多规合一"到"陆海统筹",从"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省委、省政府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7,(13)
<正>江山地处钱塘江源头,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江山市委、市政府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跃"的战略思想指引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到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文明始终牵动着这片土地的发展脉搏。从城镇到乡村,通过坚持不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广泛传  相似文献   

5.
张嵩  赵楠 《长江论坛》2018,(2):75-78
本文将茶放到国际贸易历史中进行考察,探讨茶叶从野生植物到农业种植物再到全球化工业制成品;从药材到奢侈品再到贸易管制物品,最后成为日常生活消费品;从东方文明象征到西方资本主义传播载体再到后工业文明符号,在这些对茶的认识定位中,不难梳理出茶叶从物品到商品再到文化符号的一个历史发展轨迹。探讨茶及其观念认识的变迁,将对今天重振"万里茶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7,(19)
<正>江山地处钱塘江源头,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江山市委、市政府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跃"的战略思想指引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到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文明始终牵动着这片土地的发展脉搏。从城镇到乡村,通过坚持不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扎实推进"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以及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7.
正距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不到一年的时间,全国上下"知行合一"践行绿色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7月8日至10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上,1200名中外嘉宾、2500家国内外企业应邀而至,就绿色金融、绿色减贫、海洋生态文明等有关绿色发展的热点话题进行思想碰撞,为共同打造一个全球性的绿色家园"开方"施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后,与全国各地同步,广西将绿色发展列为四大战略之一,绿色金融也正从共识逐步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2012年8月30日~9月1日首届中国绿色论坛在山东省东营召开.论坛以"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为主题,进行深入讨论.一是探讨全球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重大理论问题,明晰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是研讨生态文明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态文化体系构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与基本对策;三是推进东营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力图树立全球生态发展标杆,本届论坛在这方面有很多建言献策;四是梳理论坛认识,向中央提出将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黄河出海口建设生态高地的建言报告.可以说,本届论坛主题深刻,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热烈,讨论坦诚,取得了预期的圆满效果,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响.  相似文献   

10.
余春存 《政策》2013,(8):87-88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为我们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新方向。竹溪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处于我国中东部南北气候分界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对于竹溪而言,就是要高举生态大旗,积极对接融入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坚定不移地建设生态大县,加快绿色崛起,努力建设成为鄂渝陕毗邻地区的绿色明珠。一、蓄积绿色资源,提升绿色指数。良好的生态植被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竹溪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1.
绿色文化代表了当代人对生态文明认知的新高度,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及规划,蕴含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进理念。我们不仅要展现绿色文化的时代特色,还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绿色精华,推动绿色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绿色营销与生态经济两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七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当今世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严重短缺,己经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还处于争论之中。在这一背景下分析绿色营销与生态经济两者的内涵,明确其相互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只有在全社会营造创新的制度和文化氛围,重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政府的严格规制、生态文明的引导,广大企业才会大力实施绿色营销,有效发展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3.
徐震 《今日浙江》2013,(8):50-51
新世纪以来,我省以生态省建设为龙头,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相继提出了"绿色浙江"、"生态浙江"、"美丽浙江"等一系列战略目标,这三者一脉相承、互为一体,是我省环境保护实践和认识的重要结晶,昭示着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脉络和方向。"绿色浙江"代表了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生态浙江"是生态立省方略的目标归宿,"美丽浙江"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外在表现。厘清这三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顾士敏 《思想战线》2001,27(1):8-13
中国哲学的起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庄子·天下篇>、<汉书·艺文志>以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都曾探讨过这一问题,并一致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某种"文明"的崩溃.这一崩溃了的"文明"是什么?就是在传说中被不断憧憬着的西周"礼乐文明"."礼坏乐崩"中"乐"从"礼"中的释放、"文化"从"政治"中的解放,就是中国哲学的原点.  相似文献   

15.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企业管理理论的演变也经历了一个从"非人"到人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理论的创建,可以视为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在此之前,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本取向是管理的科学化,对于管理中最为活跃、最具可变性的因素——人的关注不多。因此可以说,与既往理论相比,企业文化理论的一个独特贡献,就在于从科学化方向转向了更深层面的管理价值和人性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孙晓青  王帆 《小康》2008,(8):34-38
2008,我们这个民族将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不约而同的回答:礼仪之邦。现在,一场国民礼仪文化的检阅就要开始了。在奥运的赛场上,也在奥运的赛场外。从服饰文化到赛场文化,从口号到动作,从志愿者到观众,从仪仗队的最高礼仪到市民的每一个细节……这是一次国家软实力的展示。礼仪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与世界友好交流的"钥匙"。世界将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并从中发现中国文化的根脉。我们即将接受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直接的检验。这一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大考的参加者,我们需要共同书写合格的答卷。  相似文献   

17.
<正>置身重庆市渝北区,抬头是蓝天白云,远眺是青山苍翠,环顾是鸟语花香,俯首是地绿水清。在这里,从城区到乡村,从街头到巷尾,从公园到广场,从小区到院坝,从河流到湖泊,处处给人以神清气爽之感……一幅"天蓝地净、山清水秀、绿色低碳、人文宜居"的生态文明画卷就这样徐徐展开,见证着当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成果。让生态建设、保护环境产生巨大的"绿色效应",这就是渝北人的追求。今天,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方各面.其中生态经济的观点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自然观、价值观、实践观的经济外化.自然观的经济外化体现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这是认识生态与经济关系的本体论基础;价值观的经济外化体现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是生态与经济相互作用的现实依据;实践观的经济外化体现为宏观、中观、微观经济主体在绿色发展中的经济实践,这是生态与经济实现共同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广东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广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此,广东要努力做到:加强环境保护,营造绿色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文化,培育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民族以农立国,农村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耕读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了中国人民对"留得住田园风光、护得住绿色生态、读得了文明经典、传得了良风美俗、养得好身家性命、安得好父老乡亲"这一生活状态的向往。可以说,耕读文明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秘密丛林。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期间明确指出:"农村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这为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发源、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元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