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教师身份考察与大学文化的复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具有不同于一般组织的文化系统,教师在大学中有着双重身份.大学的管理理念、运行机制承载着其独特的院校文化.大学教师身在其中,具有一所学校特有的制度身份或单位身份.这一身份就是他们生活、工作、学习的规则.同时,作为知识承载者的大学教师在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中也维系着大学的自治和学术自由,因而学术身份是大学教师的主动追寻和选择.然而综观当代各国大学可见,学科文化愈渐趋于狭窄和保守,而院校文化愈益表现出对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侵蚀之嫌,大学教师身份也危机重重.所有这些,亟待复兴大学文化系统、构建大学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积淀中逐渐形成的符合其内在逻辑和规律的相对稳定的一种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和整体风貌。大学精神包括大学的共性精神和个性精神。共性的大学精神是自由精神、博雅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集成。大学责任是大学有用性的表现,包括教育和学术的核心责任、无限服务的拓展责任和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由于中国大学是非主体性的,移植过程中没有遵循大学的共性精神,没接地气和实现本土化生长,从而没有真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精神。培育中国大学精神,履行好大学责任,需要解好"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黄炎培历史周期律"三个问题,增强中国特色大学发展自信。  相似文献   

3.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超速 《工会论坛》2005,11(4):84-84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培育富有个性的优秀的大学精神,有助于保证大学改革发展战略的顺利贯彻执行,有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一流师资队伍的形成,有利于高校特色的形成和良好形象的树立。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影响下,教授治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中世纪欧洲的全体教师共同治校、近代德国的正教授治校以及美国大学的教师治学、参与式治校都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在我国,从解放前评议会和教授会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术委员会,代表了不同时期对教授治学理念的理解和实践.大学治理的兴起为教授治学注入了丰富的内涵,与相对成熟的西方大学治理相比,我国仍处于借鉴和学习阶段.根据教授治学精神实质,从大学治理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实际,认为“坚持学术导向、完善制度保障、重视文化因素”能有效促进大学学术委员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大学整个学术文化的落脚点和承载者的现代大学学者,其学术使命、学术精神与学术品格是决定大学基本职能实现的核心因素,指出随着大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等观念越来越深入学者的心中,学术界更是迫切地呼吁重建大学精神,强化大学的学术文化,而学者则在学术使命、社会责任、大学精神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要使大学得到发展,就必须建立一个让大学教师醉心于学术工作的制度。一是让教师真正回归于学术。二是为年轻人搭建实现其学术梦想的平台。三是为教授提供宽松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7.
大学精神是大学作为独立于其他社会机构之外的组织而应有的内在价值观和使命感,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独立、自由、求是、责任.大学精神的本质是向学生和社会传递、弘扬并揭示人道、地道、天道.大学文化则是一所大学的历史积淀,是由师生长期创造而形成的产物,包括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大学文化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的内在理想、对社会和未来的思想引领等.  相似文献   

8.
后大众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客观上要求探索和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实现大学的善治.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基于多年的实践探索,对这一课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性模式.该治理模式包含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一是模式所遵循的思想观念基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之道及其文化思想观念系统;二是模式所包含的三个具体操作维度,即旨在削弱大学过度行政化的大部制度、解放教师学术活力的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和激发学生学术潜力的“十个一”教育养成制度;三是模式所彰显的中国大学未来发展的理想视域,即通过科学治理,大学的行政化和学术化两种矛盾终将获得和解,中国大学将会着眼于开放与共享的价值理念,致力于本土化和国际化之一体两翼之发展,成为它所属地区人们的精神家园,成为国际化大学社区中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办学质量是通过学术声誉和地位等信号反映出来的.在大学与社会环境互动中,大学的声誉发挥着重要的鉴别、激励和促进竞争的作用.一个良好的大学声誉机制,应该具有民间特性和动态特性,有利于鉴别大学的办学质量,可以促进落后的大学不断进步,促进先进的大学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教师的学术水平在大学声誉机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更有利于快速地提升大学的国际学术声誉.在多样化办学情形下,大学的声誉机制应该具有多中心的特点,促进大学按照自身的条件以及研究、教学、社会服务的不同使命有所侧重,办学绩效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大学的文化使命与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对待文化有四种态度,即传承与播扬、研究与创新、运用与收藏、交流与融合.大学文化具有引领性,这种引领性始终同先进性结合在一起,人类迄今为止的人道主义文化、科学文化和权利文化都是大学引领和创立的.由于办学理念、办学传统不同,大学文化会形成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大学特色的成因.大学文化也有共同性,我们要建设具有德性、思想性、创新性和特色性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1.
揚州大學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1992年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授是大学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和引领者,大学文化对大学教授具有导向和规范、凝聚和激励、熏陶和感染的作用,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加强大学教授队伍建设和大学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大学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的运行机制是一套有形和无形的规则和意识,能够牵引大学趋向目标、整合与协调不同的人与任务。不同的大学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运行机制会有较大的差异。但有形的大学制度与无形的大学精神是大学运行机制的基本要素。大学精神是大学活动的特质性要求,大学制度是大学活动的现代性要求,二者相伴相生、相互倚靠。好的大学制度一定是有精神的大学制度,而卓尔不群、历久弥坚的大学精神也一定是有制度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谈大学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学界对大学理念多有论述。现代大学的本质应是传递、应用、融合和创新高深学问的高等学府,大学要具备大师和大气两个基本要素,大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真理与知识探求、创造与不断反思的精神,大学应是学术组织而非经济组织,大学应是科学创新的主体,大学应是时代精神的追求者和体现者。  相似文献   

15.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法治政府的要求管理大学。法治政府应该是职权法定的有限政府、透明公开的廉洁政府、诚信负责的责任政府、便民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大学要做到依法治校应当具备四种意识:合法意识、合理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  相似文献   

16.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改革的根本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学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可以看出,建立、创新现代大学制度是实现大学理想的根本保证,也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对我国进行大学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经营的理念发展大学,就是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部分运用到大学管理中去,指导大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文化使命及和谐大学文化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和谐大学需要培育和谐的大学文化。构建和谐的大学文化,对于提高大学教育的绩效、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设形式多样、特色突出、生命力强的和谐大学文化,重新确立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潮流的地位,需要在精神理念、制度体系、校园环境、发展目标等各个层面力求突破。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高等义务教育机制使人们认为高校是一个适格的行政主体,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高校的主体资格状况发生了变化,即只有在法定事项行使法定职权时才是行政主体,相反则为民事主体。因此在高校实施非行政事务时应当明确其民事主体身份,并应当将其民事行为置于一定原则和制度的监督之下,如合法、合理、程序性原则和公示、听证、申诉制度。  相似文献   

20.
建设现代新大学,大学管理要克服泛行政化倾向;要加强软环境建设,要营造一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文化氛围,并要扎根于民族文化;要更加重视学生在大学中的地位,把大学服务链条的终极点放到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