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金满楼 《法制博览》2009,(17):72-73
李卫是江苏徐州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当官,并非是科举正途,而是家里花钱给他买了监生资格,靠捐钱捐来的。由于小时候没太读书,即使后来官做得挺大,李卫还是会闹些错别字的笑话。李卫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人却十分聪明,他手下的师爷起草完公文奏章读给他听后,他总能一针见血的把问题要害找出来,然后口述让师爷们修改,大家对此都十分服气。李卫升堂审案的时候,更是才思敏捷,判决如流,丝毫没有文盲的嫌疑。  相似文献   

2.
苏迅 《法制博览》2009,(24):40-41
清朝的大才子随园先生袁枚(1716-1797年,钱塘人,字子才,号简斋。三考出身,乾隆翰林;转任小官,升迁无望;挂冠隐居,享有盛名)不仅诗文好,文艺见识超凡,难得的是,香艳,有生活情趣,他的《随园食单》我喜欢看。看看他那时候的人,怎么做菜,怎么吃,很有意思。《随园食单》里写了鸡的吃法有31种,排列在《羽族单》之首。袁枚说:  相似文献   

3.
王伟 《法制博览》2011,(13):27-27
都说老虎屁股摸不得,效仿皇帝,与皇帝争风雅,比摸老虎的屁股还危险。乾隆年间就有这样一位,拿人家乾隆占了的称号戴在自己的头上,结果把自己的小命玩完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月,乾隆西巡五台山,返回京城时驻跸保定。早已退休解职的原大理寺卿尹嘉铨得到了这一消息,虚荣心作祟,想参加接驾盛典。可接驾的名单中没有他的份。这个尹嘉诠绞尽脑汁想要参加,思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父亲,道学家尹会一,白以为找到最高妙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李开周 《法制博览》2010,(10):71-71
乾隆年间,天津有位个体开发商,姓丁,叫丁予范。乾隆十六年(1751年),丁予范在天津县城(当时天津还是县,不是市)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处四合院,这四合院占地近一亩,盖了10间房,连买地带盖房,花了丁予范180两银子。丁予范盖这套四合院的目的,就是想高价卖掉,哪知没人买,直到乾隆十九年(1754年),才低价出手,卖了177两银子。丁予范丁老板花了几年工夫,倒赔了几两银子。  相似文献   

5.
秦理由 《法制博览》2010,(13):60-60
我们看到影视剧《乾隆下江南》一路建行宫,游山玩水,寻花问柳。其实乾隆下江南有六项任务:治理南方水灾;兴修水利;管理盐业税收;农业管理;发展工商业;民族和好。但是由于花费太大,使国库损失很大。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初五日、十七日,乾隆帝弘历相继下了两道上谕,  相似文献   

6.
乾隆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的皇帝——他风度翩翩,常使人感觉“蔼然有春风和气”;他又高己卑人,施政过程中经常峻烈严酷,刻薄寡恩;他为人节制,平生饮酒不过数杯;他又穷奢极欲,花起钱来如沙似海。  相似文献   

7.
佚名 《法制博览》2010,(7):58-58
乾隆元年二月十三日凌晨,在北京城某街道一“堆子”(即警亭)由值班的捕快接到报案,报案人叫张扬成,说是杀了人,特来自首。捕陕问他杀了什么人。  相似文献   

8.
喜子 《法制博览》2010,(13):70-71
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生于唐大历十四年,死于大和五年(779年-831年)。长庆元年(821)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为尚书左丞。大和五年(831)七月二十二日,元稹暴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终年53岁,疑是服食丹药中毒身亡,还有人说他死于心脏病或脑病突发,民间更有传说他死于雷击。人们对才子元稹的小觑,全是因为他在感情上的波折所致。那么,唐朝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元稹,到底有几个女人?  相似文献   

9.
王道士,湖北麻城人。一说是陕西人。本名圆祭,义作圆禄。大约出生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死于民国二十年(1931)农历四月十八日,八十多岁,町谓高寿。从他后来的经历可以表明他大概出身于农家,家境也不会太好,小的时侯读过几年书。以后家乡连年闹灾荒,据《麻城县志》记载,成丰六年(1856)因为夏季闹干旱,庄稼几无收成,米价色涨,饿死人之事极为普遍.因此可见王道士的童年生活并不会太美好。  相似文献   

10.
刘世德 《法制博览》2011,(11):40-40
蒲松龄字剑臣,号留仙,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今属淄博市)。他一生中屡试不第,贫困潦倒。但活到了76岁,有趣的是,康熙54年他离世时,曹雪芹出生了。  相似文献   

11.
吕麦 《法制博览》2009,(16):33-33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趣的帝王。 他确实称得上是一代英主。然而,晚年由于挥霍奢靡,导致国库亏空。为了充盈荷包,官场内流行一条“潜规则”:官员渎职,罚款抵过。由是,举国上下贪污受贿成风,巧取豪夺成性。而乾隆为了维护“英主”的光辉形象,一厢情愿地拼命粉饰他的盛世太平。  相似文献   

12.
卢毅然 《法制博览》2010,(15):69-71
易培基(1880-1937),湖南长沙人,字寅村,号鹿山,毕业于湖北武昌方言学堂(比易小11岁的吴瀛是他的同班同学)。1913年起在湖南高等师范学堂、长沙师范等校任教,兼任湖南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图书馆馆长。他是清室善后委员会首席委员,主持筹备建立了故宫博物院,后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首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早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毛泽东是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法制博览》2008,(5):30-32
作为清“康乾盛世”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乾隆以一个“英明君主”的形象被载入历史史册。但是,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来看乾隆,他的历史贡献远远小于他的历史过失!  相似文献   

14.
潘辉 《法制博览》2008,(13):16-18
江淹(444年-505年),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江郎”,他表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江淹历仕宋、齐、梁三朝,官是越做越大,也许从这点来看,说江淹是“搞政治的”似乎不为过,可若说成政治家,则恐怕就不会被人接受。其实江淹官运如此亨通,本身就有成为政治家的天赋。  相似文献   

15.
和珅 曾官至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他权力很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俨然是“二皇帝”。但和珅升官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挖掘坟墓。和珅靠乾隆宠信发迹,也必然随乾隆升天而自毙。  相似文献   

16.
华浊水 《法制博览》2009,(17):14-16
杨坚(540~604年),即隋文帝。公元581~604年在位。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北周时袭父爵为隋国公,女为宣帝皇后。静帝年幼即位,他任丞相,总揽朝政,封隋王。大定元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开皇七年灭后梁,九年灭陈,结束南北朝分立局面,统一全国。仁寿四年被太子广(炀帝)杀死。  相似文献   

17.
南宋秦桧是著名的投降派人物。不过,很少人知道,他原本却是个力主抗金、反对求和的强硬派。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进攻东京汴梁,当时还在国子监担任学正(掌学规与训导)的秦桧慷慨上书,告诫朝廷金人贪得无厌,别指望通过割地来满足他们的欲望,  相似文献   

18.
佚名 《法制博览》2010,(8):72-72
南宋秦桧是著名的投降派人物,他因陷害抗金名将岳飞而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不过,很少人知道,他原本却是个力主抗金、反对求和的强硬派。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进攻东京汴梁,当时还在国子监担任学正(掌学规与训导)的秦桧慷慨上书,  相似文献   

19.
清道光前期台湾社会发展概貌——《蠡测汇钞》的史学价值霍有光*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政府进军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率众归顺,从此,台湾置于清朝政府管辖之下,实现了祖国统一。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八年,蒋毓英编篡第一部10卷本《台湾府志》问世,至乾隆二...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53-53
有一件张大千的《天女散花》。这是他尺幅最大的佛教人物作品(167×72cm),画中的天女,其实是他的异国恋人——朝鲜少女池春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