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2000年岁末,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开展了一场为期10个月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在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打黑行动中,各地一些为非作歹、危害社会的黑恶势力团伙被摧毁,一批残害百姓、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安徽省芜湖、淮北、怀远、寿县等地也陆续查处了几起党员干部涉黑方面的重大典型案件。事实说明,坚决查处党员干部涉黑案件,已经成为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大任务。一、党员干部涉黑腐败的特点党员干部涉黑案件与其他违纪违法案件相比,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权钱交易和权色交易,但党员干部涉黑案件又有着其自…  相似文献   

2.
2001年以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机关共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352个、涉及成员1852人,破获涉黑涉恶案件3125起。特别是2004年,全市通过开展为期半年的打黑除恶斗争,共查破涉黑涉恶犯罪团伙174个,抓获团伙成员968人,抓获涉黑涉恶逃犯253名,其中逮捕437人、劳教32人,破获涉黑涉恶案件1620起,斗争战果相当于前三年战果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判决最严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刘汉、刘维等案最终尘埃落定.8月7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湖北咸宁市对刘汉、刘维等上诉案依法公开宣判,维持一审对刘汉、刘维的死刑判决。死刑判决将报请最高法院复核。这一案件为“涉黑商人”再添一例,那么,从2004年至今10年来,因涉黑而出事的商人又有多少?根据官方公开资料梳理发现,在过去十年,至少有23例较大型、由官方媒体通报的商人涉黑案件,而具体分析这些案件,中间不仅有转型的时代波澜,也有个体的特殊逻辑,同时,透过这些案例,也可观察出“涉黑商人”的多面角色和共有“面具”。  相似文献   

4.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09,(8):66-66
据悉,2006年2月,中央政法委部署开展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向黑恶势力发起凌厉攻势,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涉黑案件1221起,打掉恶势力1285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7万多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万余起,缴获各类枪支2500多支;检察机关公诉涉黑案件1000起;人民法院宣判涉黑案件689起,有力地震慑了黑恶势力犯罪。  相似文献   

5.
审讯是侦办涉黑犯罪案件的重要环节。涉黑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或者有应对侦查讯问的经验和伎俩,或者倚仗“保护伞”的庇护,因而会顽强对抗讯问。这就要求侦查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对涉黑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工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针对黑车司机的抢劫案多发,本文以2012年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涉黑车案件为样本,分析研究了涉黑车抢劫案件发生的特点、原因分析,针对案发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希望本文能对预防这类案件有所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欣 《法律与生活》2009,(21):12-16
与前台打打杀杀的涉黑者相比,他们有地位和身份 2009年10月12日起,重庆的“涉黑涉恶”案件在五个中级法院陆续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10月12日分别开庭审理杨天庆等9人“涉黑”案、刘钟永等22人“涉黑”案。以此为开端,重庆五个中级法院陆续开庭审理“涉黑涉恶”系列案件。此前,重庆市高院专门针对“涉黑、涉恶”案件审判工作制定了“依法、公正、文明、高效”四条“铁规”。  相似文献   

9.
王圆圆 《法制与社会》2012,(32):202-203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推进,经济社会的繁荣以及分配方式的改变,有着帮派血统的犯罪模式开始"重出江湖",集团组织性质的"涉黑"案件数量与日俱增。本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进行研究,认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理应具备组织性特征、行为性特征及经济性特征。厘清特征,才能对研究"涉黑"组织犯罪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2月16日深夜11点30分,四川资阳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经过长达16个小时的审判,对警方“打黑”首战剿灭的黑恶势力头目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余茂学、黄胜、廖忠富、李月刚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也是全国“打黑除恶”行动以来,四川首次审理的涉黑案件,拉开了全省严厉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战役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涉黑性质组织与相关的涉黑公司之间的关系问题,理论界的普遍观点认为涉黑相关公司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就有可能发展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而司法实践中审结的案件没有一家涉黑相关的公司被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理论观点与实践做法相差甚远,正确厘分涉黑性质组织与涉黑相关公司之间关系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涉黑性质组织所依托的相关合法公司只是其借以进行非法经营活动的一个平台,涉黑相关公司可成为涉黑性质组织犯罪的单位犯罪主体,或者涉黑相关公司内部职员成为涉黑性质组织的自然人犯罪主体,该相关公司本身并非为黑社会性质组织.  相似文献   

12.
《政法学刊》2016,(5):42-49
量刑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实现对涉黑犯罪最佳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实证调查数据显示,涉黑案件的量刑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出现了合法与合理性的缺失,具体表现在:数罪之间犯罪事实的重复评价、量刑根据的背离以及量刑情节的不适当评价。最大程度地实现涉黑案件的量刑合法和合理,需要在坚持罪刑相适应原则之下,全面地适用量刑的规范根据、适当地选择量刑的事实根据并且合理地评价量刑情节对宣告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江西涉黑第一案”审判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在江西轰动一时,被媒体称为“江西涉黑第一案”的抚州市熊新兴涉黑团伙案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首犯熊新兴一审被数罪并罚判处死刑。2002年以来,抚州市民多次向各级部门举报熊新兴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事实,各级领导对此非常重视,江西省“打黑除恶专项领导小组”曾专门就群众举报的问题要求抚州市公安机关进行查处,但由于“保护伞”的暗中保护,每次调查的结果都不了了之,从而更加助长了该犯罪集团的嚣张气焰。2004年12月,江西省有关办案人员在侦办另外一起经济案件时,查获了江西联达实业有限公司涉嫌金融诈骗的犯罪事…  相似文献   

14.
记者近日从公安部获悉,按照全国公安机关2010严打整治行动的整体部署,为推动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公安部发出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第八批涉黑案件挂牌督办通知,对涉及全国22个省、区、市的52起重大涉黑案件挂牌督办。据了解,2006年2月全国打黑除恶专项  相似文献   

15.
郑晨 《江淮法治》2010,(10):28-29
2010年1月7日,建国以来河北省最大一起涉黑案尘埃落定,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将案件7名主犯张宝义、高跃辉、何丕东、刘伦涛、张国、李卿、张志玉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16.
谢敏 《法治纵横》2011,(2):27-29
2010年12月16日,山西省公安厅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破获一起涉黑案件,山西阳泉以城区公安局巡警队原队长关建军为首的涉黑组织盘踞阳泉13年,专案组现已发现80余名组织成员,抓捕56人。提取、收缴凶器,各种砍刀、刺刀100余把,仿六四钢珠枪7支、猎枪1支、弩3支……,冻结该组织资金近2.6亿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涉黑"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特征入手,分析"涉黑"得以形成并壮大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有效预防"涉黑"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刑法增设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罪名,但涉黑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审理和认定的难度相当大,因此,很有必要就涉黑犯罪的认定和法律适用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从涉黑犯罪的特征分析入手,对该类案件犯罪主体的认定与罪数问题、刑法适用与审理程序问题、财产刑的适用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力求有助于解决人民法院在审理涉黑犯罪案件中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涉黑腐败是新形势下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中出现的一个新情况、新问题,是一种具有典型特征的腐败,即行政权力与黑社会组织相结合的腐败。由于行政权力具有天然的垄断性,一旦与黑社会组织犯罪活动的严密性和手段的残暴性相结合,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造成的危害将极其严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涉黑腐败问题,认真总结、分析其发生发展的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把涉黑腐败遏制在萌芽状态。一、深刻认识涉黑腐败的严重危害近两年,我省出现的两起涉黑腐败案件令人触目惊心。一起是温岭市以张畏、王秀方为首的黑社会团伙犯罪,该案涉及到温…  相似文献   

20.
朱峰 《检察风云》2010,(3):42-43
2010年1月7日,建国以来河北省最大一起涉黑案尘埃落定,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将案件7名主犯张宝义、高跃辉、何丕东、刘伦涛、张国、李卿、张志玉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