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古语有云:“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是中国之中,北依京津,南联江汉,西牵关中千里沃野,东接江浙沪经济龙头,素有“九州山腹、十省通衢”之誉。南来北往,东进西去,河南从来都是必经之地;生产资料、生活物资,河南从来都是集散场所;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无不与河南发生联系,纷至沓来的大项目蕴含着无限的发展潜力……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2008年,河南的经济总量超过18000亿元,在我国中部六省雄居首位。  相似文献   

2.
古语有云:“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是中国腹地,北依京津,南联江汉,西牵关中千里沃野,东接江浙沪经济龙头,素有“九州心腹、十省通衢”之誉。南来北往,东进西去,河南从来都是必经之地;生产资料、生活物资,河南从来都是集散场所;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无不与河南有着密切联系。2008年,河南的经济总量超过1.8万亿元,在中部六省雄居首位。进入21世纪以来,河南经济每年都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快速增长。对于“河南河南,何其难”的哀叹,  相似文献   

3.
开封赋     
七朝古都,文化名城,位处中州腹地,立夏商旧畿之上,皇天后土,群雄逐鹿场;背临九曲黄河,怀千里平川沃野,华夏摇篮,农耕文明地、察更替兴衰,或日,得中原者得天下;叹世事变迁,人云,知开封者知河南。、开封者,开“封”也。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的70%,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1982—1984年连续5年、2004—2013年连续10年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指出:“自古以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总书记的殷切希望,激励亿万中原儿女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6.
聂飞 《当代党员》2007,(12):12-12
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近1亿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7000多万,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7.
《天津支部生活》2009,(6):50-50
王茂林在《求是》上撰文说,中国2007年GDP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分析,理性看待: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尽管GDP总量跃居全球第3位,人均GDP却仍处于全球第100位前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间发展还不平衡,综合国力不强,国民总体生活水平在世界上排名靠后;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德新 《新长征》2009,(10):27-29
古人说:“食为政先”,“农为邦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农业的安全、粮食的安全至关重要。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还指出:“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加深理解,坚持“三化”协调发展不动摇,确保中原经济区建设起好步、开好局。  相似文献   

10.
28、为什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加快农业的发展? 我国有12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是个农业大国。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农业。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的毛泽东提出了“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在向外国客人介绍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时说:“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再就是重视发展农业。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江泽民也同样强调“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并在十五大报告中说:“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中的首位。” 党的三代…  相似文献   

11.
关于河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比较贫乏的省份之一,以占全国1.74%的国土面积养活着占全国7.5%的人口,这一点确立了河南农业大省的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河南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在分析河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就有关问题作一些思考。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行,确立了农户作为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地位,为农业生产发展奠害了坚实的微观基础;流通体制改革、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各项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措施的实行,为加快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文化交流是海峡两岸交流的基础。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河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决定了河南的历史文化,具有“源头”、“缩影”与“朝圣”等其他地域文化所不具备的特点,以河南境内的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原文化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以中原文化引领与提升两岸文化交流,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世界约有35%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在当前中国的口粮消费总量中,小麦占到了43%左右。河南是我国小麦种植的中心地带,面积、总产量和贡献一直居于我国首位;小麦种植面积是全国小麦总播种面积的埘,总产量约占1/4;农民的农业收入来源中30%左右来自小麦产业。“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  相似文献   

14.
我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村人口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实现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重点、难点在农村,潜力、优势更在农村。为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倾力打造“千企帮千村”活动,构架全省农村与非公有制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积极探索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四川是农业大省,在全国农业大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当前,我们必须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立足四川实际,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论河南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意义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民昌 《学习论坛》2004,20(12):30-32
加快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促进河南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就要基于河南是人力资源大省的省情 ,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把人才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第一要素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培养造就宏大的适应河南小康建设的人才队伍 ,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人力资本支撑和人才队伍保障。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河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立足省情,开拓创新,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经济社会不断迈上新台阶,迅速打开中原崛起新局面,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转变,河南以崭新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8.
在中部崛起的大局中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和经济大省,如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积累经验,不仅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局,而且将影响整个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9.
新的伟大工程——我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巡礼□姜西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业兴,国家兴;农民富,天下富;农村安,社稷安。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全面进步是关系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回眸篇1994年11月,党中央下发了加强农村...  相似文献   

20.
巴西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巴西“以农立国”、“以农富国”,农业市场对外开放,经过不到30年的发展,曾经被拉美化、到处是贫民窟的巴西变成了一个农业强国.巴西农业国际化的发展动态,在农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对同样是农业大国的中国农业国际化具有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