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独秀与苏曼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和苏曼殊堪称民国初年的狂士,他们意趣相投,以文相识,其文皆如鲁迅所云:“激昂慷慨,顿拙抑扬。”苏曼殊其生也短,交友遍于国中,然知己者屈指可数,而陈独秀乃当之无愧。苏曼殊的颓废、浪漫、好学,以及诗人气质、率真性情,给陈独秀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以至晚年念及,都有动情之处。师从陈独秀学诗20世纪初,中国国势贫弱,那一代热血青年勇于担当,成为了民族的脊梁,孜孜寻求民族自强的复兴之路。1902年冬,陈独秀与苏曼殊等漂洋过海,在日本成立青年会,便以推翻满清政府为革命宗旨。这年,陈独秀24岁,苏曼殊19岁。他们由此相识相知,成为心心相…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中国国势贫弱,那一代热血青年担当起民族的脊梁,有意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孜孜寻求民族自强的光明之路。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漂洋过海,来到一衣带水的日本,在这里建立各种革命团体。1902年冬,陈独秀和张继、蒋百里、潘赞化、苏曼殊在日本成立青年会,便是抱定推翻满清的革命宗旨的。这年,陈独秀24岁,苏曼殊19岁。他们由此相识并成为心心相印的朋  相似文献   

3.
张家康 《党史博采》2003,(11):13-15
20世纪初,中国国势贫弱,那一代热血青年担当起民族的脊梁,有意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孜孜寻求民族自强的复兴之路。他们漂洋过海,来到一衣带水的日本,在这里建立各种革命团体。1902年冬,陈独秀与张继、蒋百里、潘赞化、苏曼殊在日本成立青年会,便是抱定推翻满清的革命宗旨。这年,陈独秀24岁,苏曼殊19岁。他们由此相识并成为心心相印的朋友。世纪初的历史星空上,熠熠闪烁着许多耀眼的政治明星,陈独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7):113-114
珠海这座城市处在改革开放前沿,一直以为它是座年轻的城市,没有什么历史文化内涵,然而我忽略了一点——这里是一代情僧苏曼殊的故乡。  相似文献   

5.
1950年9月,柳亚子先生定居于北京城内北长街89号,这是一个宽敞的四合院子,红砖绿瓦,雕梁画栋,修葺一新。在新居客厅正中悬挂着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上天下地之庐”匾额和鲁迅先生赋赠亚子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珍贵墨迹。还有两幅苏曼殊的山水画,这些匾额和书画无声地说明了柳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首任总书记陈独秀身边,曾有一位知识型的中年女性,她清秀、贤惠,悉心照顾陈独秀的身体与生活,并参与陈独秀的一些工作与活动。她就是陈独秀的第二任夫人高君曼。  相似文献   

7.
《北京党史》2009,(6):14-14
2009年10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举办了“纪念陈独秀诞辰130周年学术座谈会”,就“陈独秀与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陈独秀与中国革命”、“陈独秀的学术及文艺贡献”、“陈独秀的抗日主张”等问题进行了学术座谈。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9年12月7日至9日,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空第一研究部、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现代文化学会陈独秀研究会、北京大利学社、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安庆市陈独秀学术研究会、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以上以笔画为序)共7家单位主办的纪念陈独秀诞辰120周年、“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委党校举行。50余篇论文的作者和特邀代表共82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对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关系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进行了广泛讨论。在讨论中,大家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各抒己见,争先发言,自由争论,会议气氛十分热烈。陈独秀研究在我国已有…  相似文献   

9.
储天虎 《党史纵览》2010,(12):43-46
在中国近代史上.辛亥革命对陈独秀的影响可谓刻骨铭心,对辛亥革命成败经验教训的回味、思索.一直是陈独秀思考近代中国革命问题的一个基本切入点和参考系.因此.研究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纷繁复杂的思想认识。学界关于“陈独秀与辛亥革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要历史地评价陈独秀──纪念五四运动77周年吴家林,荣国章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曾风云一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本文试图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陈独秀问题上作些尝试,并见教于史家。从新文化运动旗手到五四运动总司令陈独秀...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1月.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和安徽北京大学校友会联合在合肥市安徽大学召开了“陈独秀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省内各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就陈独秀的政治、文化、教育思想及其与20世纪中国的发展等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讨,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①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不仅政治生活波波折折,婚姻生活也经历了种种欢乐与痛苦。他先后与三位女子结为伴侣。青年时代,陈独秀在家乡从师习业时,结识了他的老师的长女高大众,二人渐渐相恋。18T年陈独秀18岁时,他俩正式结婚。婚后不久,原本志趣、性格不同的陈、高二人,矛盾显露,经常吵架,夫妻生活貌会神高,艰难维持六年光景。陈独秀赴日留学前夕,他们的夫妻名份宣告结束。高大众为陈独秀生了三男二女(高大众后因重病于1930年逝世)。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后,结识了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的高君曼。高君曼是极赋文学才气…  相似文献   

13.
杨飞  杨剑 《党史纵览》2011,(10):51-56
作为中共党史上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陈独秀与罗章龙相识于北京大学,其后并肩战斗在五四运动中。接着,陈独秀出任党的总书记,罗章龙作为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与其亲密合作,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携手奋斗。再往后,陈独秀因托派问题被开除出党,罗章龙亦因在反对王明路线中成立“中央非常委员会”而被开除出党。陈独秀与罗章龙一起经历了人生中的...  相似文献   

14.
刘以顺 《党史纵览》2010,(11):49-51
陈独秀共有6个子女.即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三子陈松年、四子陈鹤年(后改名陈哲民)、长女陈玉莹、次女陈子美(其中,延年、乔年、松年、玉莹为陈独秀和结发妻子高晓岚所生,鹤年、子美为陈独秀与高曼君所生)。这6个子女.大都走上了献身革命、自立自强的道路,其中,陈延年和陈乔年,同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在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之所以能够献身革命、自立自强.是与陈独秀的教子有方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1938年,一顶“托派汉奸”的帽子突然扣到陈独秀的头上。一时间国内舆论哗然,引发了一场“陈独秀是否托派汉奸”的大争论,造成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桩大悬案。那么,陈独秀汉奸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6.
张家康 《世纪桥》2000,(2):55-57
1921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五次代表大会,陈独秀相继当选为书记、委员长、总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也因此踏上了开天辟地、继往开来的艰难历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的陈独秀和李大钊都因故不能出席这次代表大会,陈独秀让陈公博带来他致会议的信件。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参加了会议。张国焘宣读了陈独秀致大会的信。信中说广东教务繁冗,实在难以抽身参加会议,自己虽已提出辞呈,但是目前尚未批准,望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17.
在对大革命史的研究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陈独秀对国民党右派的“三次大让步”之说。所谓第一次大让步,是指陈独秀在与国民党二大有关问题上的让步,主要包括:(一)陈独秀不同意周恩来等人提出的在国民党二大新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共产党员占到三分之一的建议;(二)陈独秀主动与孙科等人会谈,并订立妥协条件。一般认为,正是由于这些退让,才使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二届中央执委会中未能占到三分之一,才使蒋介石被选进中央执委会,结果造成了右派势大、中派壮胆、左派孤立的形势①。陈独秀为什么不同意多选共产党员进国民党中央执委…  相似文献   

18.
自1921年至1927年,陈独秀一直是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陈独秀面对危机领导无方,在党内群起反对之下被迫辞职,1930年被开除出他一手创建的中国共产党。此后,陈独秀便以中国的托派自居,成为“中国共产党左派的反对派”。  相似文献   

19.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若干阶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陈独秀、李大钊“相约建党”的全过程,认为可以分为酝酿、发动和创建三个时期。陈独秀和李大钊由相识到相约建党,经历了革命斗争的实践锻炼和考验,从而产生相约建党的共识,这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酝酿时期。在发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按照共同约定,分别在南方和北方发动进步力量,团结先进分子,聚集革命力量,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创建时期是指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努力下,党的全国统一组织得以建立,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最后实现。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江津市召开1994年10月5日至10日,由陈独秀研究会及江津市政协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三次陈独秀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江津市举行。会议由陈独秀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林茂生主持。中共江津市委书记康纲有致欢迎词。江津市副市长王忠德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