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京师大学堂改变为今天人们心目中的"北大",乃是蔡元培先生的功劳。可以说,没有蔡元培就没有"北大"。因此,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蔡元培先生是一个符号,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巅峰象征。  相似文献   

2.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也已是个心力交瘁、疾病缠身的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历经艰险,出生入死的他,早已将之超然身外,无所谓惊异和不堪。但是,对于蔡元培先生,他却在公义和私谊上,“禁不住有很深的感触!”当北大准备登载公祭蔡元培先生特刊时,他应嘱撰写《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深情地回忆起他们俩人近40年的交往经历,对蔡元培的人品风范,表示出感佩  相似文献   

3.
正林语堂先生曾如此描述一个人:"论资格,他是我们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年轻;论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他就是重塑北大精神的校长——蔡元培。蔡元培逝世后,毛泽东在唁电中誉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写挽联云:"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蔡元培一生光辉伟大的功绩。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高等教育肇始于北京的京师大学堂,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则是蔡元培先生任校长后的北京大学。蔡元培先生对中国近代政治、学术文化及教育方面的贡献是独特的,他是中国现代大学的接生者,他“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气魄和胸怀,尤使其声誉恒远而不朽。蔡元培为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才,毛泽东、邓中夏等都曾是蔡元培的学生。1940年蔡元培逝世后,毛泽东高度评价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辛亥革命后,面对国事的衰微,很多有识之士认为袁世凯的称帝、复古是国民的愚昧所致。蔡元培也认为“吾人倘从教育入手,未尝不会使国…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和学者。他一生重视教育 ,为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 ,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他的教育理论与改革实践 ,始终是同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表率 ,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肥沃的土壤 ,在打破封建束缚 ,传播民主科学、唤醒中国人民方面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梁漱溟所言 :他“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新潮流 ,冲破了社会旧习俗 ,推动了大局政治 ,为中国历史揭开新的一页。” ①蔡元培 ,字鹤卿 ,号孑民 ,186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他的青少年时代 ,正处在中国半…  相似文献   

6.
发生于80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运动”。今天,我们纪念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就不能不想到坚定的民主主义者——蔡元培先生。 说起蔡元培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就得从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谈起。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生于1868年。前清曾任翰林院编修,但他自绝仕途,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  相似文献   

7.
一九四○年三月,蔡元培先生逝世,毛泽东同志发出唁电,称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同志为他撰写挽联: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 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相似文献   

8.
四十一年前,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蔡元培先生病逝于香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主席分别发出唁电,充分肯定蔡先生的功绩。中共中央的唁电说他“为革命奋斗四十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  相似文献   

9.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也已是个心力交瘁、疾病缠身的老人。当北大向他发出蔡元培纪念文章征集函时,他立即抱病撰写《蔡子民先生逝世后感言》,深情地回忆起他二人近40年的交往,并抒发“四十年来社会政治之感触”。相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挟着血雨腥风,踉踉跄跄走到20世纪,已如强弩之末,气数将尽。但是,蔡元培与陈独秀作为晚清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大清帝国的最后一代“臣民”,他们与封建主义的决绝也决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夜,伴着历史的阵痛,他们注定要经历一…  相似文献   

10.
在一百年前,那个风起云涌,浊浪涛夭,革命风暴此起彼伏的年代里,各路诸候尽显神通,有要立宪的。有要革命的、有要复辟的。但广大人民虽历经数次革命浪潮之洗礼,仍保有浓厚的旧民品行。从这个意义上讲,近代没有一次革命是胜利的。因此,蔡元培先生提出了教育救国论。用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来挽救没落的中华民族,造共和之新民,以建共和之国度。把当时的革命精神作为教育的中心内容,通过教育,将自由、平等、博爱“灌输于人心,而化为常识”。教育救国是蔡元培形而上思想沉淀的结晶。他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当时的社会、指陈时弊“方今风俗…  相似文献   

11.
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之际,我们深深怀念中国新文化和五四运动奠基人、民主先驱、学界泰斗、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辛亥革命不久,袁世凯、北洋军伐势力掌权,在政治上进行反动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继续利用封建传统思想来禁锢人们的头脑,维护他们的统治。19?..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先生晚年在忆及蔡元培时说:"如果不是蔡元培任校长,就不可能有当时的北京大学。直截了当地说,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4年孙中山先生改组中国国民党,国共第一次合作,都是从五四运动所开出的社会思潮而来的。"而这一切又都得益于蔡元培为北大制定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历史应当铭记这一伟大的功勋。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用人     
蔡元培是中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显示出卓越的管理才能,政绩斐然,在用人方面,也表现出精湛的艺术。一、洗革时弊,唯才是举辛亥革命前的清“学部”和其他官僚机构一样,盘根错节,弊窦丛生,非门生故旧、党僚同阀,无以进身。作为辛亥革命后的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清醒地认识到要洗  相似文献   

14.
高振兰 《党史文苑》2005,3(11):23-24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科学家,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统一努力奋斗.本文通过对蔡元培主张在中国统一国语思想的论述,从而得出蔡元培通过统一国语以达到挽救民族和国家危亡,实现国家统一目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科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868~1940),作为一代宗师,德、才、学皆为世人所共仰。他的两次荐人之举,充分表现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格。 1832年4月20日,担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的刘海粟先生,收到蔡先生的一封亲笔信,内容是为一位失业工人找工作的。信中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科学家,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统一努力奋斗。本文通过对蔡元培主张在中国统一国语思想的论述,从而得出蔡元培通过统一国语以达到挽救民族和国家危亡,实现国家统一目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影响到鲁迅生活颇深的人应该推数蔡元培吧!这位有名的自由主义者,对于中国的文化教育界贡献相当大,而他对于鲁迅始终是刮目相看的.鲁迅的进教育部乃至进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于蔡元培的援引.一直到鲁迅的病殁,蔡元培是尽了没世不渝的友谊.--郭沫若.  相似文献   

18.
<正>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一生为国家的教育、科学事业奔走呼号,功勋卓著,但他却一直两袖清风,至年逾古稀仍居无定所,率全家租住"二手房"。1936年1月16日,蔡元培在南京迎来70岁生日。他在北大时的同事和学生胡适、蒋梦麟、王星拱、丁燮林、赵畸、罗家伦6人发起为他购屋祝寿。胡适、蒋梦麟等人在1935年9月给蔡元培的信中说:"我们知道先生为国家、为学术劳瘁  相似文献   

19.
1940年 3月 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也已是个心力交瘁、疾病缠身的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他已历经艰险、出生入死,对待生命的终结,再已没有那种惊恐、慌张的心态。但是,对于蔡元培的逝世,他却有着深切的哀悼和思念之情。当北京大学发出蔡元培纪念文章征集时,他立即抱病撰写《蔡孑民先生逝世感言》,深情地回忆起俩人近四十年的交往经历,并抒发“四十年来社会政治之感触!” 1940年 3月 5日,蔡元培在香 十二年(1896 年),他总算通过县 命。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 考、府考。院试时,试卷…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八年的时候,蔡元培先生正担任南京政府大学院院长。大学院是当时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五月,他主持召开了全国教育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各方面的代表及专家八十余人。蔡元培在会上致开会词,提出三项教育方针:“(一)提倡科学教育,一方面从事科学上高深之研究;一方面推广民众的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