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谈前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与党中央失去联系长达一年多。这期间,得不到中央指示,对全国情况与政局变化,只能从香港、汕头以及国民党的报纸上了解。他们派方方去西安找中央办事处转赴延安,向中央请示和汇报工作。方方起程后不久,与在香港的南方工委有联系的闽南红三团,转来了南方工委给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信,他们才知道中央的  相似文献   

2.
朱常 《党史文苑》2005,(12):21-24
艰难谈判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全国人民抗日呼声高涨的情况下,国民党基本停止了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国共合作有望实现.但是在南方,国民党当局却加紧了对红军游击队的"清剿",企图采用"北和南剿"的方法,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之前消灭南方的红军游击队.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南方的红军游击队经过艰苦战斗,挫败了国民党军的"南剿"阴谋,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也开始了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先后达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协议,下山集中改编为新四军,挺进华中抗日前线.其中,赣粤湘边的红军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的直接指挥下,集中在大余县池江改编,开创了"北有延安,南有池江"的斗争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中共闽粤边特委根据地按照中央指示,在南方15个根据地中率先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开展国共抗日合作谈判。1937年6月,中共闽粤边特委在高坑乡(即现在平和县国强乡高坑村)侯卿陈氏宗祠举行扩大会议,会议作出有关决定并发表《为改编红军第一、三支队及漳州人民抗日义勇军告同胞书》。高坑会议是中共闽粤边抗日合作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促进闽粤边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发展。为了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联蒋抗日的方针,闽中特委遵照中共南方委员会的指示(一九三六年秋,特委派黄孝敏、余长越赴香港与南委接上关系,同年十二月黄、余返回闽中,此后,香港即定期寄来《救  相似文献   

5.
艰难谈判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全国人民抗日呼声高涨的情况下,国民党基本停止了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国共合作有望实现。但是在南方,国民党当局却加紧了对红军游击队的“清剿”,企图采用“北和南剿”的方法,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之前消灭南方的红军游击队。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南方的红军游击队经过艰苦战斗,挫败了国民党军的“南剿”阴谋,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也开始了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先后达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协议,下山集中改编为新四军,…  相似文献   

6.
每月要事     
1925.3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1927.3 上海工人在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参加的中央特别委员会领导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经激战占领上海。 1937.3 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 1939.3 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到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央关于向敌后发展的指示。 1940.3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三三制”。  相似文献   

7.
东江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地方组织根据中央的指示,在领导东江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艰苦创立起来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祖国南疆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先后发展成立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使东江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叶剑英曾这样高度评价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用,他指出:“没有民主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这样残酷、严重与广大的敌后战场是不可能坚持的.”  相似文献   

8.
赵文信 《世纪桥》2010,(6):10-12
<正>北满抗联通凤地下交通总站是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主席、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于1936年冬亲自指示建立的。在支部书记、站长杨春和继任站长杨振瀛带领下,这个站坚持战斗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在长征中召开的重要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庆超 《党史纵横》2007,(11):53-56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从南方各个革命根据地相继开始长征.1936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西北,把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南方转移到了北方,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实现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战略转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38年1月19日,东北救亡总会(东总)在武汉召开常委和执委联席会议,制定了“东北救亡总会目前任务和中心工作”,决定成立“抗日宣传工作队”.会后,东总党组书记刘澜波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指示:成立抗日宣传工作队是宣传动员群众救亡参战的好办法,宣传队的工作不要局限在后方和战区,要到敌人后方去,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去,到新四军、八路军那里去.之后,  相似文献   

11.
在中共领导成员中,王明是对东北抗日斗争施加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从1933年1月起,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的王明,取得共产国际的同意,以中共中央的名义,直接向东北党组织发出指示.这以后,东北地区党组织接受中共中央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西方面的领导。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开始后,东北地区党的工作完全由王明为首的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直到ig37年11月王明回国.这期间,主要是按照王明的决策,党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策略、游击战术、领导机构,作了重大调整。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和抗日斗争的高潮,也恰在…  相似文献   

12.
正1937年9月底,八路军一二九师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到达抗日最前沿。根据毛泽东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直接领导下,八路军一二九师大刀阔斧地展开了开创根据地的工作。他们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组织抗日自卫武装,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3.
1942年,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出现严重的困难局面。刘少奇受中央委托来山东检查指导工作,他通过一系列调查,指示山东分局、八路军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各主要领导人从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着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对扭转山东工作的被动局面,使山东抗日根据地胜利地渡过抗战的艰苦阶段,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团结全国人民和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党派和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根据中央指示,闽南党组织积极致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的东北,同南方革命根据地党的地下工作基础好的地方相比,党的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骨干显得十分缺乏.因此,培养干部始终是中共满洲省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培训干部成效最为显著的是刘少奇主持中共满洲省委工作时期.在刘少奇担任书记期间,中共满洲省委采取多渠道培训的方法,以解决党的干部缺乏的燃眉之急.首先,选送党团骨干.到中央干训班学习.1929年12月,刘少奇利用到上海汇报工作的机会,向中央特别提出了干部培训的事.回到满委后,刘少奇亲自清理组织名册,确定了20个候选人名单,调到省委考察后,陆续派到中央训练班学习革命理论和工作方法.任国桢、赵尚志、张于民、李维舟等人都先后到上海临时中央局举办的各种学习班学习过.  相似文献   

16.
每月要事     
1922.9 安源路矿的17000余名工人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的组织领导下举行罢工。 1927.9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 1930.9 中共在上海召开六届三中全会,批评了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错误。 1935.9 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擅自命令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危害党中央。 1936.9 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相似文献   

17.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在重庆、桂林、韶关等地的不少著名文化界、进步人士流亡到香港.同年12月,日木侵略者发动太平洋战争,香港沦陷.在这紧急关头,中共中央向在香港的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和广东东江抗日游击队发出紧急指示:"为了保护我国革命文化界的精英,必须不惜牺牲,立即竭尽全力,把围困在香港的文化人秘密抢救出来:"大规模的抢救工作是在1942年1月上旬开始的,到2月下旬,大约两个月时间,成功地抢救出文化人和民主人士其家属800余人.其中有茅盾、邹韬奋、胡绳、戈宝权、张友渔、黎  相似文献   

18.
1942年,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出现严重的困难局面。刘少奇受中央委托来山东检查指导工作,他通过一系列调查。指示山东分局、八路军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各主要领导人从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着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对扭转山东工作的被动局面,使山东抗日根据地胜利地渡过抗战的艰苦阶段,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期间,山西境内各抗日根据地被日本侵略军分割、包围、封锁.为了坚持长期抗战,中共中央指示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建立各个根据地与延安之间及各个根据地之间的交通联系.  相似文献   

20.
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曾任抗联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他指挥千军万马在东北大地与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的光辉业绩,几乎家喻户晓,但他亲自拿起笔杆,"主笔"壁报,开展抗日宣传,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