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2年初夏,在湘赣苏区的中心永新县城,湘赣省保卫局谭局长收到一封画着三个圈的特急密信。 原来,这封密信是酃具保卫局派专人送来的。信中报告:中共酃  相似文献   

2.
正凡是会写字的人,写得最多的几个字,怕是自己的名字了,毛泽东也不例外。不过,毛泽东写"毛泽东",却也写出过一些不同寻常的故事。密写"毛泽东"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与敌人正打得昏天黑地时,一匹快马将一封密信送到了起义军师部。当时在师部任副官的杨立三回忆说:某日宿营时,我在师长处见到了几张草纸,上面是用五梧子浸水写的字,后来用矾洗显出来,见信后面署名的是"毛泽东"。信上谈到第3  相似文献   

3.
古书上说:“书犹药也,可以医愚……“始读,体会不深。直到不久前读到《一封奇怪的信》的短文,才深感老祖宗的话千真万确。此文说的是,1940年10月22日,莫斯科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开馆的那天,该馆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信的封面上写道:寄给把我变成人的人。信中写的是:“我本是个小偷。1973年偷了一只手提箱,里面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无意中读了第一页,就此不由自主地一口气读完了它。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末,编辑部接到一封反映盖州市矿洞沟乡八家子村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出现的怪事:他们村在发展村长蒋文东、村会计杨景东两人入党时,没有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就报乡党委批准,这两人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了。该信件编发在《准备发表的信稿》后,很快便得到盖州市委组织部的回复,其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佚名 《党的建设》2008,(2):62-62
叛徒"机密信"设下圈套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之后到1937年春,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在油山地区已经坚持了两年半。除了在突围前项英、陈毅收到几封党中央的指示  相似文献   

6.
宋庆龄给我母亲书信的发现 面 对着 写字 桌 上摆 满 的一 封 封信 纸 和 便条 ,这 些用 打 字 机打 印或 是 用手 写 的 ,有 些几 乎退 了 色而 且 大小 不 一的 纸 张 ,我 心潮 起伏 , 久 久不 能平 静 下来 。 这 些信 件全 都是 宋 庆龄 女 士给 我 母亲 的私 人信 件, 加起 来 一共 有 近 300封 。 随 着 阅 读 这 些 经 过 多 年 尘 封 的 信 件 ,像 影片 中的 慢 镜头 一 样, 思 路先 把 我 带到 了我 幼年 时 生活 过 的抗 战 时期 陪都 重庆 ,马 上又 定 格 在解 放前 的 旧上 海 滩 上, 接着 又是 北 京…  相似文献   

7.
博览之窗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曾给张良写了封亲笔信,全文共十六个: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会有期。多年来,围绕这封密信,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日,笔通过查阅大量史料和走访知情,对密信的相关史实进行了深入证。笔者在中央文献档案中找到一周恩来向中央作汇报的原始资,时间是196  相似文献   

8.
正曾几何时,人们早已忘记了用写信这种方式来交流感情了,有便捷的通讯设备,有随时能够连通的网络,书信早已成为了一种过去,成为了让人猛然见到信后都感到惊奇的地步。但是我今天却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朋友的书信,在收到信的一刹那我在惊喜的同时也很激动,读了一次,过一会再读,就这样反复地读了几次,把它按照原来的样子放回了信封,放在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3月2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简称军博)文物处杨海峰处长将馆藏一级文物、一封"知名不具"的统战密信的复制件交给我,嘱我转交给当事人的后代。密信全文如下:志平仁兄勋鉴:来函敬悉。某方若就地不动,我们与之互不侵犯。某方若决定西行,我们可作进一步之合作,但未决定行期前似不必见面。东屏意志如此,着弟转达,并请兄就近切实负责联络。东屏为人绝不虚伪,望转告某方诸同志勿过虑为祷!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下午,我正在村委会准备工作材料,一位步履蹒跚、拄着拐棍的老奶奶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老奶奶告诉我,她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前段时间儿子从外地给她捎回来一封信,她不识字,只好到村委会找人给她读。我给老奶奶倒了杯水,搬来一把凳子扶她坐下,然后打开信封,逐字逐句认真地给老奶奶读起信来。她听不懂的地方,我就耐心地给她解释。老奶奶耳朵不好,我大声读着信,她一边听一边点头。听完信后,老奶奶眼里含满泪水。她说知道儿子在外平平安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一个秀才去买材,他对卖材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材的人听不懂"荷薪者"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材担到秀才面前。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材的人听不懂这句话,但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材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材就走了。不少党员干部如故事中的秀才,对着群众打官腔,说官话、套话,  相似文献   

12.
叛徒"机密信"设下圈套 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之后到1937年春,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在油山地区已经坚持了两年半.除了在突围前项英、陈毅收到几封党中央的指示电外,后来就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同时,他们和南方其他省游击区之间的联系也中断了.  相似文献   

13.
读书有两忌:一忌读什么,信什么;另一忌是信什么,读什么。如果读什么信什么,就会变成书的奴隶,让自己的头脑变成跑马场,任别人践踏;相反,信什么读什么,就会把自己的头脑封闭起来,变成某个人或某种学说的私人领地,其他任何新思想都进不去。  相似文献   

14.
正《论语》有言:"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可见,在传统伦理的次序当中,悌是仅次于孝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的成仁之本。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一位名叫李毓秀的秀才编写了一本启蒙书,名叫《训蒙文》,后经清代贾存仁修订改编为今  相似文献   

15.
正"博士村长"在贵州是很有名的一群人,他们大多来自贵州大学,唐文就是其中之一。今年1月,为服务农村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及产业革命,贵州大学畜牧博士工作站在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挂牌成立,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畜牧学研究生唐文被进化镇聘为临江村"博士村长"。自从当上"村长",唐文已数十次跟随学校教师组成技术服务团,赴凤冈县永安镇、土溪镇、进化镇等  相似文献   

16.
1997年秋.秘书将一封来自湖南的普通信件放到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办公桌上.该信内容大意是:一位教师新建了一栋红砖结构的小楼房,想请朱副总理“题几个字”,以便“让满屋生辉”.不了解内情的人定会认为写信人不知“天高地厚”.然而,千真万确,百忙中的朱副总理不但认认真真地读了这封乡下来的信,而且,还欣然命笔,写了一段“白纸黑字”.  相似文献   

17.
笔者偶尔收到一封陌生电子邮件.点开后.是一位未署:名的网友发来的一组劝人“少吃肉.多吃素”的世界各地的新闻报道,认真读了几篇,还真有所触动。隔一天,这位网友又发来一封类似“公开信”的邮件.署名是“一公民”。信的内容说,3月20日,是世界无肉日,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在这庄严而充满爱的日子里.全球公民都应为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而吃素、种树、节能、减排.为地球降温,营造祥和、安宁和爱的气氛。  相似文献   

18.
文霞 《学习导报》2011,(16):47-48
毛泽东遗物馆陈列有一封毛泽东回绝外婆家15个人请求照顾的批语,毛泽东一次拒绝这么多人的要求,实为罕见。来信的人是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信中列举:  相似文献   

19.
读了<村支书该不该有工资?>,我想起了前些日子一个文友向我说的一件事儿:去年3月份,他的一个表弟在村委会海选最关键的时候,振臂一呼:"我当村长(村委会主任)不要村上一分钱!"就这一嗓子,奠定了他高票当选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春节,一封特制的信寄到了湖南省委.一张剪裁过的红纸作为信纸,寄信人为它精心装饰了金边.信中写道:"敬爱的首长,1990年你不辞劳苦亲自爬上了我们崇山峻岭上的苗寨视察,访贫问苦.你是第一个能深入到我们海拔1700米高山陡坡上的省委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