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论断为我们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和谐世界"重大战略思想,它要求我们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以世界历史理论的广阔视野,对中国乃至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道路给予一条更加明确的路径选择。同时,这也为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趋势的到来提供了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2.
《今日海南》2012,(8):10-11
昨天,海南省三沙市正式揭牌成立了!这是一个记入中国历史的庄严时刻!这是海南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一刻,海南再一次热情拥抱着蓝色的海洋!祖先的嘱托,在我们的心头激荡回响。汹汹波涛,烈烈海风,是这一历史时刻的见证;巍巍国徽,猎猎红旗,是这一历史时刻的诠释。浩瀚的南海,美丽的岛屿,纷飞的海鸥,挺拔的椰子树,欢乐的人群,在这一刻永远定格,成为历史的动人画卷!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我们向三沙市成立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3.
范忠信 《两岸关系》2010,(11):66-67
<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是一部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长篇历史叙事诗。这就是由余克礼、贾耀斌等先生编著的《海峡两岸关系六十年图鉴》。匆匆浏览这部16开本,包含了50万字历史叙事和近900幅珍贵历史图片的大型纪事本末体史书,我感受到了一种空前的震撼。一种站在巫山神女峰上看着滚滚长江奔腾东去的感觉,油然而生! 60年的历史浓缩成这一画卷,你不能不为之震撼和倾倒。  相似文献   

4.
向长征眺望     
高晓晖 《政策》2006,(10):56-56
与其说历史是一页一页翻过去的,倒不如说,历史的天幕是一重一重展示给人看的。人只有一次机会,亲眼阅读历史的天空,如幻灯一般闪过的历史,再一次阅读,已经不知累积了多少重阻隔。长征,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数以万计的英雄儿女用热血绘成的红飘带,永远定格在那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的天幕里。它已经穿越了时空,成为一个民族的图腾。我渴望阅读70年前在苦难中国上演的这一出慷慨激昂的人间绝唱。可是,历史的天幕,阻隔重重,我如何能修得如许的眼力,足以洞穿70年历史的云烟?但,我愿站在历史赋予我的这片时空中,向长征眺望,向70年前那一段血与火的历…  相似文献   

5.
品味普洱茶     
云亦 《今日民族》2006,(2):48-48
我们想用目光穿透历史,很难很难!用舌尖来体味历史,我们可以!一饼茶,托在手上,轻轻的,我们甚至可以忽略这微不足道的重量。在岁月的熏染之下,所有的浮华都随风而去,与岁月之波一同沉入时间的洋底。开一泡普洱茶,就像打开了历史的窗户,我们冲饮的不是那一芽芽的茶叶,而是一叶一叶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生动。一饮一啜,我们用味蕾在和历史对话。沧桑,深沉的历史,随着温软的水一起流进血液,融入灵魂。有人说:喝普洱能喝出沧桑,我喝普洱,喝出的是感恩。感谢采茶人的辛勤,感谢岁月的厚爱,感谢上苍的恩赐,感谢这泡茶的水,感谢这盛茶的杯子,感谢这时光…  相似文献   

6.
康德的历史进步理念是其历史哲学的核心思想。按照这一思想,人类历史是朝着善的方向前进的,人的二重性存在在社会中产生的对抗性促成了这一自然目的性趋势的实现,并将最终引导人类社会走向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历史进步理念的深沉历史感和深刻的哲学眼界,为人类历史发展前景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理想信念和目标,在全球化时代仍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月之轮穿梭,在岁暮天寒之际,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我们迎来新的一年。2021年,我们见证历史、创造历史,一边回顾昨天,一边拼搏当下,圆满度过了“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时期,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事业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这艘满载中华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巨轮,已经驶过35年的光辉历程。35年,在人类历史上短暂得如同一瞬,但在共和国历史上却是相当长的一段。在这过程中,经过风,经过雨,但更多的是迎来彩虹和辉煌。中华民族在这短短的35年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一成就不但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写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如同共和国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震惊世界一样,今天的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更加重  相似文献   

9.
黄新跃 《桂海论丛》2003,19(6):9-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一判断的前提下,准确地把握了经济全球化这一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重申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全面而准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前进坐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战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经历了一个形成和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回顾这一历史过程,认真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建水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历史文化名城在弘扬先进文化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建水古城具有代表性和一批重点文物古迹虽然受到了重点保护,但在历史街区传统风貌的保护与恢复方面,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对这一关系建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和旅游发展带动战略实施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人本主义逻辑框架下讲述了人的异化与复归的历史。异化理论的问题结构可以表述为"异化——复归"的图式。在这一图式中,人的本质这一范畴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赋予历史进程以价值,使历史获得了逻辑一致性和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历史的目的。异化史观中历史目的观念的在场,既和此时马克思思想的"过渡"特征有重要关系,也与历史目的论自身的形而上学合理性有关系。历史目的观念表征着马克思思想的价值尺度,与其科学性一起构筑着马克思思想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荣开明 《政策》2012,(6):90-92
一在我省全民读书月活动中,我阅读了省委书记李鸿忠推荐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名誉馆长高屹的著作《历史选择了邓小平》(以下简称《选择》)。边读边联系实际品评,感到这是一本好书。看书先看题,打开这本书的题目一看,很有吸引力。全书50万字,分为绪论和九章专题论述。绪论主要讲历史与历史的选择,叙述历史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丈量历史的长度,一个世纪大约是一尺吧。人的寿命多么短暂!在历史这把大卷尺上连一格都很难占据。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地赶上了世纪之交,赶上了这两尺的交点,因此也就有了前思后想,展望未来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包心鉴 《重庆行政》2010,12(4):7-15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性发展的新时期。这一历史时期,正是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代主题发生质的转换,全球化趋势逐步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逐步形成并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发挥显著作用的重要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6.
殷孜涵  姬松梅 《传承》2009,(3):57-59
在世界级的大师中,他是唯一记录了中国那段历史的人,而几十年来,很少人再去追寻、记录这一奇特过程,寻找这一段沉封的记忆,而那段历史也正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悲壮的戊戌维新距今已整整百年了,对近代中国来说,这一百年可说是“激荡的百年”。而这一历史事件在风云剧变的百年史中却屡屡被人提起,不断被“纪念”,这就说明,这一历史事件并未完全成为“历史”,而是和这百年史紧密相关、和我们的今天仍有某种“意义”关联。百年前的“事件”至今仍不失其童义,从这种角度来说,历史的发展尽管“风云剧变”,但似乎又可说“太慢”。今天,以这一事件为中心对中国近代史作一番  相似文献   

18.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社会主义新中国60周年华诞,改革开放也走过了31年。抚今追昔,我们有理由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这一场历史巨变。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社会变革,是中华民族由积贫积弱迈向伟大历史复兴的最辉煌的一页。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弹指一挥间,而作为与共和国一道成长的每一位公民,我们真实地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虚无主义意味着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那么,历史虚无主义则意味着,传统历史哲学所悬设的历史的终极目标的失落,进而是历史哲学被历史编纂学所取代。在历史编纂学兴盛的今天,唯物史观也被部分学者误解为旧的历史哲学而加以拒斥。这就引起了当前中国语境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运动。本文在梳理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渊源的基础上,以2014年梁柱与杨天石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几个回合的争论为切入点,重新反思了"何谓历史虚无主义"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以期为当前轰轰烈烈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初期,作为伟大马克思主义者的邓小平,在思想战线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有力地维护了其历史地位。邓小平在这一时期的思想与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1980年他同意大利记者法拉奇谈话和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邓小平这一伟大历史功绩的意义在于,科学地回答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应当怎样对待党的历史、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成果这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