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益热络的两岸教育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交流是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内容。两岸教育交流在维系两岸同胞骨肉情谊,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教育交流的深入,台湾社会和教育界对祖国大陆及其教育的发展水平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台湾青年学生对祖国大陆一些学校十分向往。而且,来祖国大陆就读,“路近费省”,没有语言文化障碍,有很多便利条件。因此,近年来,前来报考祖国大陆高校的台湾青年学生愈来愈多。招收台湾学生就读,可以满足台湾青年求学的需要,培养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  相似文献   

2.
通过阐述如何看待西方青年“远离政治”现象,明确指出这应该是政治远离了青年,而不是青年远离了政治。当今台湾青年对选举政治缺乏热情,但对普世价值追求的政治热情不减。正是以此为特征的青年政治参与,成为台湾政党转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无论执政还是在野,一个政党必须有完整的青年政策、永远的创新精神、完善的公民教育、“宪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2012年台湾"大选"以国民党胜出而降下帷幕。那些合资格首投族在"大选"投票的那一刻出现严重"窝票"现象。原因是:台湾青年普遍对"看得见的未来"缺乏信心;长期以来政治意识淡化的必然结果;逆反心理强化首投族对选战的反感;台湾青年在激烈选战中出现"审美疲劳";客观上考试时间与回乡投票冲突。"窝票"背后隐藏着的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危机,随着两岸长期和平发展的进程而给未来台湾选举带来影响:台湾青年"窝票"仍将是"教训"政治人物的"杀手锏";公民意识的淡化造成选举投票率滑坡不止;缺乏政治经验使投票意向更加难以预测;两岸认同危机因教科书问题而继续存在。追踪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的未来走向,是研究未来台湾政治选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李道湘 《台声》2003,(2):41-42
中华文化学院2002年暑期举办了两期台湾青年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为了了解当前台湾青年学生对祖国大陆的看法,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请他们回答来大陆前后的认识。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台湾大部分青年是认同一个中国、希望两岸和平统一的。两期中华文化研习营的营员,90%以是上第一次来大陆。从对问卷调查表的回答中可以看到,他们对大陆的认识主要通过学校地理、历史课本来了解的,只有一个“概念上”的大陆。只有个别学生说是通过电视、报刊了解大陆的,或者说是听别人介绍的。大学生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的民众了。由此…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我们希望能将教育标准化与人性发掘有机科学地结合起来……”这是2015年9月第十二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开幕式上,一位台湾青年创业代表在分享他的创业感受。如今,他的科学课程已经进入全国包含台港澳等50个城市超过2000所学校,客户满意度高达95%。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17)
正7月27日至8月6日,由中华两岸交流促进会名誉理事长蔡秉宪和理事长罗海芸带领的由台湾顶尖大学学生会领袖组成的青年部成员,赴北京、山西、贵州和重庆等地进行参访,与相关单位和青年组织交流互动。来自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阳明大学、台湾东华大学、台湾台东大学、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台湾金门大学的学生会会长、副会长,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学校的台湾学生组织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22)
<正>当代台湾青年成长的30多年,岛内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岸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都深刻地影响到台湾年轻世代的政治心理。相较于年长群体,尤其是外省第一代而言,台湾年轻人在大陆缺乏亲缘联系和生活经历,对于大陆有陌生感和疏离感,对中国的认同"先天不足"。岛内的政治社会和舆论环境中充斥分离主义元素,则是造成台湾青年中国认同薄弱的主因。在政治方面,"台独"势力30年来不遗余力地从事分裂活动,使"台湾主体意识"的影响不断扩大。"台湾主  相似文献   

8.
对于许多携家眷在祖国大陆干事业的台商来说,如何使子女继续接受教育是他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本刊特请主管部门人士就此问题作一解答。另外,对广大读者关心的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普通高校入学就读;台湾人士与民间机构在祖国大陆捐资助学和合作办学等问题,本刊也将陆续请主管部门专题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李雅莉 《传承》2011,(9):20-21,48
建党9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对青年学生进行深入持久的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宣传和普及教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对青年学生的大众化。总结9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青年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途径,主要是利用报刊等大众媒体旗帜鲜明地向青年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翻译和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地向青年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利用学校、党校等教育机构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唱经典红色歌曲,用美的旋律陶冶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情操。  相似文献   

10.
王博 《青年探索》2017,(1):96-102
自"太阳花运动"起,台湾青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台湾政治场域中。这场看似偶然的学生运动改变了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状态,促使台湾青年通过一系列的后续运动和参政行为影响着台湾的政治局面。青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风向标,青年更为敏感、更为激烈,也更有改变社会积习的力量,台湾青年一代作为平民阶层的先锋,以自己情感大于理性的"非传统政治行为"向社会精英统治发起挑战。基于上述现象,本文从后物质主义视角出发,采用"价值观的代际更替理论",分析台湾青年从"政治冷漠"突变为"政治狂热"的政治文化动因。在未来大陆与台湾的对话中,台湾青年一代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动向也应越来越多地引起关注,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视角。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青年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史使命,培育青年学生担当责任意识是当前思政教育必须要重点关注的课题。我们必须要认识到青年学生担当责任意识之于其自身、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从家庭、学校联合教育入手,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学生是一个富有特殊意义的群体,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看法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我国关于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研究需要在三方面加以完善:关于青年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特点的分析、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个体终极关怀的作用。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只有及时反思我们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应对之策,才能使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计量法,对1979年至2018年四十年间中国大陆最具代表性的四种青年学术期刊中与台湾青年相关的文章进行分析,从载文数量、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学科类别、核心作者群、被引频次的分析中了解台湾青年研究现状。发现已有研究中存在以下问题:台湾青年研究关注度不足,缺少跨学科交叉研究,实证研究相对缺乏。对未来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提升对台湾青年研究的关注度,加强台湾青年研究的多学科研究取向,更加注重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高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推出了一些名牌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同时高校存在的“精英实践”组织方式、管理的不规范、缺乏实效性等问题对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了不利影响,限制了社会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符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组织青年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团结、凝聚、服务青年学生的重要方式,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探索,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学校共青团组织的一项稳定的工作职能和一个富有特色的工作品牌。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洪娟  苏珍梅 《前沿》2013,(15):131-132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提高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实践中个别高校及学生由于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形式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本文将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三个方面,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18)
正两岸不止有现今,还应该有未来,未来就建筑在两岸的青年身上。陆生可以让台湾和大陆的学生互相交流影响。自己作为一线的高等教育工作者,从两岸学生反馈的印象来看,这是一个对于两岸化解误解的重要途径。陆生可以刺激台湾学生面对全球竞争,台湾学生可以从陆生那里学到许多台湾小岛不能学到的东西。两者在学习出发点和自主性方面的差异可以相互激励,是一个非常好的状况。蔡当局不应该放弃这种两岸好  相似文献   

17.
林挺华 《台声》2006,(8):26-27
7月的江西,骄阳似火,游人如潮。尽管热浪滚滚,却挡不住台湾青年前来参加夏令营的脚步。7月4日至9日,全国台联2006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江西分营活动,吸引了台湾岛内30多名青年学生。几天的夏令营活动,营员们感受到江西人民的热情,感受了江西的文化、新貌和风光。7月5日上午,开营仪式在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白鹭园茶艺馆隆重举行。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王林森出在开营式上发言,她说:“非常感谢台联举办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让海峡两岸的青年能够有机会互相了解,使海峡那头的我们亲身感受祖国同胞的热情和友好,感受同根同源的血缘之情。…  相似文献   

18.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当前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就目前一些学校的实际情况看,教学的吸引力和穿透力还不够强,效果也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我以为在于理论指导不力。具体表现在:一是理论指导缺乏超前性。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缺乏科学预测,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摸不透、说不清、道不明,觉得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课难上、理难讲\扣难解”,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不是“绕道走”,就是生拉硬扯,缺乏说服力。二是理论指导缺乏思辨性。有的教师习惯于敲…  相似文献   

19.
祖国大陆招收台湾学生的措施 台湾青年学生负笈来祖国大陆就读深造,不仅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而且起着推动两岸科技、文化、教育交流的作用,全社会对他们寄以厚望,他们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怀。台湾学生来祖国大陆学习,应“视为国民教育,享受国民待遇”。招收台生的总政策是“保证质量,一视同仁,适当照顾”。 适当照顾,既有实实在在的明确政策规定,又有丰  相似文献   

20.
透视台湾青年祖国大陆"求学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青年赴内地求学方兴未艾 台湾青年内地“求学热”之动因 求学内地的台湾学生之特点 目前台湾学生内地求学尚存在的障碍 赴内地求学热潮仍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