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全文 《世纪行》2007,(12):21-22
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楚国在西周晚期才开始青铜器的铸造,在湖北当阳赵家塝楚墓群的西周晚期楚墓中,出土有青铜鼎、簋。  相似文献   

2.
秦俑坑的发现一九七四年以来,在秦始皇(前二五九——前二一○年)陵东侧,陆续发现了三处大型俑坑,出土的与真人高度相等的陶武士像,真实地模拟着当时秦王朝(前二二一——前二○六年)士兵的英姿。这些陶俑手持的各种兵器,都是当时实战用的真实兵器,其中绝大多数是用青铜铸造的。如长矛、剑和弯刀,远射的兵器弓和弩,弩上的机括,箭上安装的锐利的镞,几乎全是青铜制的,只有个别的箭上安着铁镞。但是曾经  相似文献   

3.
世界青铜器之冠,中华民族的瑰宝——商代“司母戊“方鼎的出土震惊了国内外的史学界。这座以云雷龙形纹为底,饰以骇人的饕餮图案,长110厘米、宽78厘米、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内铸甲骨铭文“司母戊“,精美绝伦的立耳柱足大方鼎,是3000余年前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亲“戊“所铸造使用的青铜鼎。据专家考证,“司母戊“方鼎是以陶范法制成的,即耳、身、足分别铸成后,再合铸成一个整体,这种大规模的生产和复杂的工艺过程,充  相似文献   

4.
青铜卣     
正青铜卣,盘龙城李家嘴1号墓出土,通高31cm,口径7.2cm,底径12.5cm,盖顶饰夔纹、联珠纹。器身饰凸弦纹、夔纹、饕餮纹,饕餮纹带上下界以联珠纹。卣是盛酒的祭器,是商周时期一种重要的盛酒器,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盘龙城出土的这件青铜卣是商代最早的一件。  相似文献   

5.
夏朝的建立和华夏民族的形成及与周边民族群体的关系尤中夏朝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王朝,在其统治区内,存在着众多的民族群体、部落,划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5个区域。从夏禹到夏桀,夏王朝的统治长达472年,华夏民族正是在这一...  相似文献   

6.
王婉尧 《传承》2010,(24):160-161
楚国青铜礼器融合了商晚期到西周时期中原文化的庄重大方与楚地文化的瑰丽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巨大的审美价值。和尚岭二号楚墓出土器物的组合体现了该墓的用鼎形制、级别,其中青铜礼器的构造、纹饰演变和玉礼器的形制与纹饰特征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楚墓礼制文化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斌庆 《世纪行》2007,(10):27-27
瑰丽浪漫的楚书法艺术。由于楚简帛书青铜铭文的考古出土惊现于世,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其中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一万三千多字,记载着最早版本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典籍道家儒家著作16篇,且字体典雅秀丽,诡秘奇特,引起了世界学界的轰动。  相似文献   

8.
<正>5月15日,"东周实相"河南出土东周文物展在台湾研究院历史文物陈列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台湾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与台湾历史博物馆共同举办,结合双方东周时代的馆藏,共展出河南考古挖掘出土的东周时期墓葬器物1700多件,包括编钟、玉器、水器等,其中更有兽形器座、水陆攻战纹鉴等数十件重要文物。绘有古代战争场面的水陆攻战纹鉴、"天线宝宝"造型的兽形器座、设计精巧的八瓣华盖立鸟圆壶……1700多件展品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来到2500多年  相似文献   

9.
礼宜乐和的理想社会状态自古就备受推崇,但不同的学派实际上对待礼乐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尤其在社会秩序失范的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们为了重组社会生活,对传统礼乐褒贬不一.儒家极力倡导恢复礼乐秩序,而当时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对于礼乐的看法就与儒家大相径庭,提出了"兼以易别"、"明鬼神"和非乐的主张.对此,先秦的最后一位大儒苟子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回应.在这一过程中礼乐的存在价值被凸显出来,从中我们也能发现其对今天和谐社会建立的些许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骆越是战国秦汉时期活跃在我国岭南的一支越人。据史载,骆越的分布范围,南至海南岛及桂南部,东及粤西,北到桂东北,西达越南北部。由于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骆越社会发展较为缓慢,经济也比较落后。大抵到了春秋战国时间,骆越才逐步进入阶级社会,并开始出现了自己的青铜冶铸业。本文拟就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对骆越的青铜铸造工艺以及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艺术等问题,略陈管见,就正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1.
文物鉴赏     
<正>战国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高126厘米,重327.5公斤。盛酒器,是目前所出土的先秦时期最大的青铜酒器。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8,(11):81-82
当西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伴随而来的是区域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在中原礼乐制度的影响下,长江流域的先民们也开始用贵重的青铜器来彰显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当王公贵族们的奢靡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升华为精美的艺术品,冰冷的青铜便被赋予了生命。于是,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自身文化中孕育出独具个性的区域文明。相同材质造就了不同的器形,蕴含着不同的文化符号。长江流域古老民族创造的青铜文化犹如群星闪烁的夜空,异彩纷呈。巴蜀的神秘、湘楚的浪漫、吴越的隽秀,都在一件件青铜器中凝聚成一种精神,一种文化。长江文明创造出青铜时代的又一高峰。  相似文献   

13.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拥有藏品二十八万件.但要从中选择一件作为巴文化的代表,战国青铜虎钮錞于是不二之选. 一段传奇的出土经历 若非因借展"出差",人们通常可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远古巴渝"展厅里,看到这件可以称之为巴文化最杰出代表的青铜文物.  相似文献   

14.
云南青铜文化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青铜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和特有的民族风格而著称。它是古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我国物质文化中的一枝绚丽夺目的花朵。通过对云南各地出土青铜器的器形、纹饰的研究,特别是对那些雕铸在青铜器上的人物形象、发式、衣著的进一步探讨,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云南古代少数民族的发展、演变以及和中原文化的密切联系,还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东南亚远古文化的认识。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工作,解放  相似文献   

15.
南方古乐     
铙,是商代重要的乐器。铙乐是商至周初用于军旅、祭祀、宴享的音乐。长沙市博物馆珍藏的商代青铜大铙,于1983年在宁乡县月山铺出土,通高103.5厘米,重达221.5公斤,是祖国大陆目前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商代青铜乐器,其制作年代比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的司母戊方鼎,是3000多年前殷商王室的青铜祭器。方鼎呈长方形,立耳,柱足,腹骨铸铭文"司母戊"3个字,重达875公斤。它不仅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而且在世界青铜文化中也属罕见,是我国的稀世珍宝。自从188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第一个鉴定出出土的"龙骨"属  相似文献   

17.
来函照登     
《民主与法制》2007,(9X):65-65
16期方圆资讯《无志忧天下,何复岳阳楼》一则中提到“地方长官们把3.2亿巨资用于铸造岳阳楼的青铜模型”(摘自原文)。  相似文献   

18.
读了《中国反贪史》,余有三叹焉。一  一叹:贪官污吏何其多也。  贪污是腐败的核心,也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我国以历史悠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奈的是,我国贪污犯的资格之老,在全世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夏、商、西周,号称“三代”,建立在广大奴隶血泪、枯骨之上的家天下政权,就其国家机器的完备来说,一代强似一代。但是,远在夏朝末年,贪贿风气已很严重。据《荀子·大略》记载,当时成汤求雨的祷词中,提问六件失政之事,三项便是贪贿问题。这是他鉴于夏朝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导致灭亡的教训,而有所…  相似文献   

19.
《求索》2016,(0)
本文对四方园遗址2005年试掘的材料进行了分析,指出这批遗存的年代应在商末至西周早期,文化面貌与乌江流域被称作石地坝文化或十二桥文化川东类型的遗存相一致,并由此对其来源线路进行了推测。本文还对距四方园遗址约1.5千米的倒塘湾遗址出土铜鸟形器做了初步的研究,指出其年代应相当于西周早期,并注意到其总体风格与三星堆文化出土的铜鸟形器有较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云南青铜文化起源于当地的新石器文化,开始于夏代初叶的剑川海门口遗址,经历了自西向东,即由洱海区域向滇池区域,甚而向滇东、黔西不断发展的过程。云南各地区发现的青铜文化存在地域性的发展差异,但本质上仍同属于一个文化类型。青铜文化出土器物中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兵器,独特的器物如铜鼓、贮贝器,人物与动物俑、权杖、扣饰及器物上刻意表现的现实生活样态图像,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地方性,是一种"耕田,有邑聚"的文化形态。西汉武帝时期经略"西南夷",开郡设县,使"西南夷"从政治上、文化上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力量的进入,扭转了云贵地区青铜文化固有的发展方向,使其成功转型并步入铁器时代,西南边疆因此跟上了内地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