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剧《红灯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大型歌舞《东方红》曾于上世纪60年代轰动中国。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三红"凝聚了周恩来、林默涵等人多少心血、多少苦衷、多少抗争,恐怕至今鲜为人知。谨以此文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2.
香江咏史诗高歌《东方红》——广州中华文化合唱团赴港演出记钟成李豪为向香港市民介绍中华民族在20世纪所走过的可歌可泣的历程,为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香港的一群有心人陈耘、甘锦城、杨桦、李志雄、骆少伟等共同筹划,把周恩来亲自倡导的大型音乐舞...  相似文献   

3.
1964年10月2日,为迎接国庆十五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豪迈磅礴的气势和雄伟壮阔的舞台背景在人民大会堂首次演出,取得巨大成功并成为时代的经典。 今年国庆期间,为庆祝国庆五十五周年,总政歌舞团经重新编排,以原版中的部分经典乐段为蓝本,加入《走进新时代》等反映新中国诞生后光荣历程的优秀作品,在北京重新上演《东方红》。《东方红》,被誉为“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红色经典。当年由周恩来总理倡导编排,以三千多人的超大阵容,聚集了当时最权威最著名的艺术家,以歌、舞、诗三位一体的形式,描述了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4.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1948年4月,周恩来和任弼时等率领中央机关到达西柏坡,同原来在那里的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工作委员会会合。不久,毛泽东也来到西柏坡。中央机关到达后,西柏坡便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用周恩来的话说:“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西柏坡近一年时间,有几件事使我至今难忘。“天天都是东方红”这里说的“天天都是东方红”,不是指天天都在唱《东方红》,而是指周副主席在西柏坡期间,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第二天天亮,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才去睡几个钟头…  相似文献   

5.
看过60年代在周恩来亲自倡议并指导下拍摄的影片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人,一定会对其中一段舞蹈《飞夺沪定桥》记忆犹新。这个由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创作并首演的节目,第一次把红军在长征途中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前堵后追、抢夺天险沪定桥的英雄故事搬上舞台,并且成为我国军事舞蹈的经典作品,一直保留至今。 舞蹈的主要创作者邓代焜,当年还是个不到20岁的小战士。在他1951年参军前,从来没有受过正规舞蹈训练。入伍后第三年,他调入川西军区文工团(现战旗歌舞团前身)。尽管他舞蹈的基本功较差,但由于是高中文化程度,又自…  相似文献   

6.
霞飞 《现代领导》2009,(11):40-40
1962年8月.康生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借小说《刘志丹》之事陷害习仲勋,把习仲勋等人定为“习仲勋反党集团”.要把习仲勋置于死地。关键时刻.周恩来出面保护了习仲勋。周恩来在中央会议上提出.不能把习仲勋定为“敌我矛盾”.他还是我们的同志.周恩来提出.可以把习仲勋安排到中央党校附近.找个安静的房子.让他住在那里学习。中央接受了周恩来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取自陕北民歌的《东方红》,传唱了59年,传唱了几代人,唱红了全中国,但在它久唱不衰的背后,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人们一直都认为耳熟能详的《东方红》出自陕北歌手李有源,而事实上原创作者却另有其人。这位默默无闻客死西安的词作者,没有随着颂歌的唱红让人熟知,反而因此在“文革”中遭受了牢狱之灾。所谓“李有源一气唱出《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歌的词作者,多年来都是署名李有源;曲调是陕北民歌。解放初期,《东方红》的词作者署名为李增正(李有源的侄子)。(1…  相似文献   

8.
在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有关专家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大事本末》一书与全国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一部忠实记录周恩来总理伟大生平和光辉业绩的重要著作,全书计80万字,分《立志篇》、《政治篇》、《经济篇》、《军事篇》、《外交篇》、《统战篇》、《党建党务篇》、《宣传文化篇》等八篇,系统地记述了周总理  相似文献   

9.
史海一勺     
《乡音》2012,(10):47-47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什么没表现八一"南昌起义"1964年创作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一部划时代的艺术巨作,共3000人参加,仅合唱队即有1000多人。作品突出表现了党的诞生、秋收起义、遵义会议等重大历史事件,却没有表现党史、军史上有名的八一"南昌起义这是为何  相似文献   

10.
新书苑     
《周恩来自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定价:18.00元 《周恩来自传》是第一本以自述形式出版的关于周恩来的书,极有收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其中首次公开发表了周恩来的许多自述人生的文章,向人们展示了一代开国总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艰苦的革命历程。` 周恩来本人生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选集》下卷出版发行该卷纪录了周恩来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解决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复杂问题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收入选集下卷的许多重要文章,反映了他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的许多重要的思想和主张。《周恩来选集》下卷共收入周恩来的著作五十六篇,其中三十五篇是他生前没有发表过的。全书正文约三十一万字,注释约六万字。《周恩来选集》的上卷是一九八一年一月出版发行的,共收录了周恩来同志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著作六十篇。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的人格风范,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她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人们淡忘,更不会失去研究的价值。相反,这个课题将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勉力,吸引国人不断地探究,从中得到新的启迪和力量。吕志、范英同志撰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的人格风范》一书,就可以看作上述看法的见证。笔者与《周恩来的人格风范》一书的作者并不相识,但是,读了这部近24万字的著作,不由产生一些感想,也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广大党政干部阅读。周恩来总理逝世已经二十年有余。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和世界,研究周恩来生平的著述林林总总,以汗牛充栋形…  相似文献   

13.
淮安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多年来,周总理故乡的人事部门一直注重自身建设,坚持开展“学总理、做公仆、争当优秀人事干部”活动,提高干部素质,为淮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人才人事服务。人事部门是干部之家,人事干部理应成为干部表率,模范公仆。数年来,淮安市人事局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先后组织学习了《人民公仆周恩来》、《周思来风格情操》和《周恩来风范词典》等书籍,收听收看周恩来在历次重要会议上讲话录音、《周恩来》和《百年恩来》等文献纪录影片。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秉德 《黄埔》2011,(1):18-20
2011年1月8日是原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逝世35周年,本刊特联系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摘录《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部分内容如下,以兹纪念。  相似文献   

15.
牛放 《福建乡土》2012,(6):8-11,16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他是人民大救星。毛泽东,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咳呀,领导我们向前进。这首《东方红》歌曲在现代中国历史上可以用家喻户晓这个成语来说明,而不是来形容。这首歌曲从延安唱到北京,又从北京唱到全国,普及率之高,风靡速度之快,传唱人数之多,流行时间之久长,超过任何一首歌曲。那个年代的《东方红》令  相似文献   

16.
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在《周恩来和他的世纪》一书中写道:“周组建的精干的袭击队把他们的行动命名为‘伍豪之剑’。而伍豪的剑是十分锋利的。”“伍豪”是周恩来的化名,“伍豪之剑”是指周恩来创建与领导的中央特科的“红色行动”。中央特科是10年内战前期中共中央的情报和政治保卫机构。1927年11月,周恩来在与南昌起义部队离散后绕道香港辗转至沪,自此至1931年离沪去中央苏区,除两去苏联历时一年外,在隐蔽战线的主战场上海共战斗生活了3年左右。在险恶的秘密斗争环境中,周恩来率领中央特科与敌斗智斗勇,为保卫中共中央安全和发展中共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8)
正1976年1月15日,周恩来的追悼大会结束后,根据周恩来治丧委员会的安排,骨灰第二天才撤。他的骨灰要放在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让他的最后一夜在"台湾"度过。用心良苦:"托、托、托、托"1975年9月4日,周恩来注意到3日的《参考消息》载有一篇专稿《访蒋经国旧部蔡省三》。蔡省三曾追随蒋经国多年,对蒋氏家族和台湾情势有深入透彻的了解。在这篇文章里,蔡省三针对四月份蒋介石的去世,分析  相似文献   

18.
“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历史、自然科学、哲学以及工人阶级的政策和策略——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为注意的事情。这就是他们做了最重要最新颖的贡献的地方。”(《列宁全集》第19卷第558页)周恩来同志十分重视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下面,仅从两个方面谈一点学习周恩来同志的辩证法思想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影的告别》在主体领域,排演了一次对主体的突围活动,用影的选择宣告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失败,塑造了一个彷徨于无地的他者形象,是鲁迅对主体身份和出路的一次现代意义上的思考。全篇的意义:只有从《影的告别》中的"影"的形象——告别自我的他者形象——出发,才能将《野草》各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解读,从而真正理解《野草》主体形象的后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20.
难忘的记忆     
196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在周总理倡导和关心支持下,决定创编演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总方案确定后,最后一幕安排一队少先队员入场,高举队旗,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革命自有后来人,展示着他们是时代的希望,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是属于他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