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政治学中的行为主义(Behaviouralism)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蓬勃兴起的一种政治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其主旨在于取代具有千年历史的西方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既然它对西方政治学已经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就应当用正确的观点来分析和探讨行为主义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2.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大体历经了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近代资本主义时期和现当代时期,其理论研究范式的中心脉络大体是沿着价值的规范主义和经验的科学主义两条逻辑路线进行的,体现出了规范研究(Normative)与实证研究(Emp irical)两种风格迥异、意函悬殊的研究范式。一般认为,古典政治学的创始人最远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历经了古希腊自然政治、中世纪神权政治、近代权利政治的三个发展时期。进入十九世纪下半叶,传统政治学开始受到科学主义的冲击和挑战,并进入了“行为主义”的发展时期,实证主义倾向的新政治学成了传统政治学衰败的真正征兆。这种衰败直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后政治学的兴起才有所复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事实上已经成为很多学者进行政治学研究时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一部分。因而破除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迷信,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方法论,系统解读行为主义政治学,重新总结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经验和教训,日益成为中国政治学界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叶娟丽的著作《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正好回应了这一重大的理论课题。它从方法论的角度入手,为我们重新解读行为主义政治学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从总体上说,《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研究》是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研究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及其局限性的著作。该书有三个主要贡献: 第一,作者从廓清"政治行为"这一概念着手,指出行为主义政治学把行为心理学的方法当  相似文献   

4.
政治学界一般都接受行为主义政治学是对传统政治学的"革命"的美称,但是并没有甄别行为主义革命在政治学不同层面的蕴涵。行为主义对政治进行动态的或政治过程研究并将文化和社会等"低政治"因素引入政治过程研究,都称得上是政治学方法论上的一场革命。但是,因意识形态原因而建立的以西方政治制度为模板的分析范式,又是对旧制度主义、尤其是古典主义政治学的一次倒退。结果,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应有价值在比较政治研究中被大打折扣,与行为主义有着内在联系的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的盛行,使得以研究"重大问题"为使命政治学偏离其应有的航向。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西方政治学的研究在两条主线上进行,一条是制度主义和行为主义的交替和融合,一条是政治问题经济学研究的兴起。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新政治经济学分别是这两条研究路径的产物。这两条研究路线表明了人们对政治生活认知体系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6.
政治资源研究滥觞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中国学者对政治资源的研究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密切相关.从学科贡献和指导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和构建中国政治发展理论的紧迫性来看,根据政治资源的基本理论,发展一种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资源政治学很有必要,应该从构成体系、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是一个充满大变动的时代。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使西方人更加确信其政治、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与此同时 ,西方社会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向包括政治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 ,近年来国外政治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价值追求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将分析近年来国外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发展趋势、有代表性的理论流派、重要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希望能够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点滴启示。一、近年来国外政治学发展的整体趋势行为主义以后的西方政治学 ,似乎已经放弃了巩固学科边界的努…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政治学的重大发展与方法论的突破密切相关。在行为主义政治学、理性选择政治学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发展过程中,方法论创新成为理论创新的直接动力。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从微观基础的角度研究行为与制度的互动关系,假定行动者的理性动机外生于制度环境,导致其对制度如何塑造偏好以及历史进程如何影响制度变迁的分析陷入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9.
交易政治学的兴起及其两个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后半期西方政治学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交易政治学的兴起,布坎南的交易政治范例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政治学研究是它的两个不同的范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它们的兴起情况及各自的主要内容,并进一步讨论了它们相互借鉴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0.
博士论文是读博士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成果,形塑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因而,对博士论文进行梳理不无裨益。论文采用文本研究方法,对政治学科排名前十名高校2011~2015年间政治学理论专业的369篇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主题分类与界定、研究范式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中国政治学引介与创新的贡献,辨析政治学在中国与中国的政治学之间的"身份危机"所在。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中国政治学的研究要坚守价值取向与立足现实关怀,吸取人类共同的政治智慧与挖掘本土积累的政治实践,在引介西方政治学的基础上实践中国的经验,为中国政治学研究提供知识储备,为中国政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和智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科学的知识图景发生了变化。它的标志是行为主义革命高潮渐渐消退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分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关于制度有效性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制度自身、制度与环境,以及制度与制度相关人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2.
博士研究生是未来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博士论文是读博士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成果,形塑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因而,对博士论文进行梳理不无裨益。政治学博士点设立三十余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学博士,但却未见对博士论文的梳理。这就需要采用文本研究方法,对政治学科排名前十名高校2011~2015年间政治学理论专业的369篇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主题分类与界定、研究范式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中国政治学引介与创新的贡献,辨析政治学在中国与中国的政治学之间的“身份危机”所在。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中国政治学的研究要坚守价值取向与立足现实关怀,吸取人类共同的政治智慧与挖掘本土积累的政治实践,在引介西方政治学的基础上实践中国的经验,建构中国的理论,为中国政治学研究提供知识储备,为中国政治发展作出政治学应有的贡献和智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 ,通过对古代西方政治学与古代中国政治学的比较分析 ,指出古代西方政治学直至发展到近代都具有开放性、批判性和创制性的特点 ,而古代中国政治学所显现的则是封闭性、御用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基于此 ,发展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学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古代中国政治学研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 ,批判地借鉴古代西方政治学研究中所具有的开放性、批判性和创制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垚垚 《学理论》2015,(1):60-62
借助结构和行为的强调重点和双方互动关系的历史梳理,系统说明了政治学研究方法从传统的旧制度主义政治学到行为主义政治科学到新制度主义政治科学的发展。并借助结构行为活动设计,打破新制度主义内部流派隔阂,揭示新制度主义研究的整体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行为论张国胜政治行为是当代政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政治学家就开始注意对政治行为的研究,他们认为,要了解人类政治现象的真实内容,就必须从人们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的行为入手。政治行为问题的提出改变了传统政治学...  相似文献   

16.
政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国际关系学则相对较新,国际关系学最初以国际政治学的面目出现,传统上是归属于政治学的学科范畴内的;二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学得到很大的发展。国际关系学可以说是国际政治学在一定空间范围上的延展和时间上的延续;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在学科的生成历程、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特点方面都存在着不同;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的相互支撑与相互分离是二者间关系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杨焕霞 《学理论》2013,(11):27-28
马基雅维利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它是政治学的先驱,《君主论》是他的代表作,他第一次把权力作为政治学的基础,赋予了政治学新的面孔,使政治学和伦理学彻底分离。他揭开了近代西方政治学研究的新篇章,将政治学带入到一种新的理论状态中,揭示了政治和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50年来政治文化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政治文化是政治学发展史上后行为主义实证政治学时代的产物.本文着重对国外政治文化的四个主要流派和国内从1987年以来产生的四种不同观点进行了综合归纳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美国政治学三种权威期刊《美国政治学评论》、《美国政治科学》、《政治学》在2001~2012年间发表的论文为样本,分析21世纪以来美国政治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最新特点,统计不同研究方法在美国政治学各个主要领域的分布状况和作者的来源构成,并展望美国政治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经历了阶级政治、利益政治和公共政治三个阶段。其现状表现出"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但独立性有待提高;基础理论日益完善,但深度内涵有待挖掘;研究方法不断创新,但科学性有待提升;研究内容逐渐丰富,但实践性有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但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国际交流日渐频繁,但‘西主中附’格局未变"的特征。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必须注重用中国话语解说中国故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理论体系;加强学科理论建设与人才建设并重,夯实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坚持规范方法与经验方法的综合,创新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推进理论研究与实践特色深层契合,提升政治学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