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最令人关注的高考作文情况前天公布,据报道,今年广东高考作文满分的仅15篇,零分的却高达1670多篇.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多篇高考优秀作文,称其中不乏"惊艳"之作.昨天,媒体刊登了多篇高分作文,应该就是"惊艳"之作. 然而仔细阅读其中三篇作文之后,我却没有半点"惊艳"之感.选登的三篇作文属于三种不同类型:《我想生活在唐朝》是虚拟穿越之作,《生不必逢时》用文言文表达,《我爱这时代》则留守当代.但无论是"穿越"还是"留守",是文言还是白话,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充满了浓浓的学生腔与文艺调,缺乏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度思考.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与1999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些神似,都有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都可以测试考生的知识面与想象力,都能够呈现考生的思想见识差别.但从三篇高分作文看,我没有发现独特的想象,没有看到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基本上都处于同一思想平面上.  相似文献   

2.
转眼便是1995年。《南风窗》创刊已10年。 10年来,我们肩负重托、手执沉笔,走遍五羊城的大街小巷。在我们的视野中,羊城一日比一日美丽起来、成长起来。昔日矮小的木屋,今日变成耸入云间的大厦;昨天的羊肠小路,今天换上四通八达的高架公路。 这里面,有你的一分心血、他的一份努力。 然而,10年来,我们也忧虑地看到,高楼大厦背后的阴影里,垃圾成灾,污水横流。美丽如花的羊城角落,一些罪恶在悄悄地蔓延、滋生。 我们心焦,我们沉重。于是便有了1995年的这个新栏目《羊城暗哨》。 希望我们的每一个作者和读者,都能成为羊城的一所“暗哨”,监察我们的城市,督促我们的市民,揭开羊城的阴暗面,清扫我们都市中的毒瘤。 《南风窗》将为你留一块阵地,我们等待着您的来信来稿或来电。 羊城,将在你我他的精心维护之下,变得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是广大读者共同的窗口。你想通过这个窗口看见些什么?你希望了解什么?证实什么?解答什么?请向本刊这个栏目点题吧。我们有一批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机动记者,他们将乐意为你们去采访那些大家关心的题材,去报告那些众人感兴趣的事情。这一期本刊应读者卢军的要求,请特约记者伍海谷写了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4.
本刊今年5月号刊出《美加净:合资七年之痛》一文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编辑部陆续收到不少读者电话,表示对美加净复出的关心;中国新闻网、新浪网《文汇报》、《中国日报》、《武汉晚报》、《金陵晚报》等媒体纷纷以转载、跟踪采访等方式表示对此事的关心。在美加净收回半年之际,本刊记者再赴上海,采访了上海牙膏厂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少雄先生。  相似文献   

5.
回阿蓝的话     
贵刊今年第五期上,阿蓝就登广告一事作了一次“答读者”。文末,阿蓝问读者:“未知大家对阿蓝的这种解释是否满意?”回阿蓝的话:不满意! 阿蓝说:“本刊是自负盈亏的,国家完全没有补贴。”对此,我们作为读者对《南风窗》全体工作人员深表敬意!阿蓝又说,杂志登些广告是“尽可能不再增加读者的负担”。对此,读者当然会感激的! 但倘若以此为由,连封面都做广告,读者是绝不会欢迎的!读者之所以喜欢、热爱《南风窗》是因为《南风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相似文献   

6.
孙玉祥 《法制博览》2008,(12):23-23
进入无骨时代,人们忘了骨了。 其实,无骨不立,任何人,之所以在,都是因为有骨,你日日悉心抚慰的皮,在骨上贴着,你为之欲望的那一身肉,在骨上挂着。没有骨,你是一摊泥。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把《孙子兵法》列为经理们的必读书,国内也有不少人著文立说,把《孙子兵法》里的战术演绎为工商业的竞争之术,认为在国际商战中要“兵不厌诈”。初到广州时,记者认为广州利用外资的成功,是精明的广州人的“战术成功”。论工业基础、技术实力广州不能和沿海、内地几座大城市比。但是开放9年,世界各地投资者对中国这座南大门的兴趣越来越大,他们没有成为飞鸿似的匆匆过客,却对这里产生恋情,这里中外合资合作次目数量之多、范围之广、经济效益之好,全国都屈指可数。那么,《孙子兵法》究竟是不是广州人“芝麻开门”的秘诀?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是我们的忠实读者,你一定认识‘戴草包’吧。由著名漫画家陈树斌先生创作的系列漫画《戴草包》,自本刊问世以来,共刊出30多集了。在杂志上以漫画形式塑造一个口头改革家的形象,应该说是全国独家首创。不是阿蓝瞎吹,关注‘戴草包’的人还真不少呢。有读者义愤填膺:‘戴草包屡屡犯错误,诸如进口不合格设备造成国家重大损失,搞不正之风任人唯亲等等,为何还让他趾高气扬?该炒他鱿鱼了!’也真是的,这‘戴草包’为何还不倒台?为此,阿蓝请教了陈树斌先生。他认为读者的愤怒是很正常的,‘对那些打着改革旗号其实是妨碍改革的行为,大家都深恶痛绝,“戴草包”  相似文献   

9.
贵在空白     
阿蓝转给我一些读者来信,时常有读者提出为何《南风窗》杂志的编排会出现一些空白?或者对标题、题图占的位置多了有意见,问我们是不是没有文章排上去了?仿佛觉得花钱买了书,必须是排得密密麻麻才合算似的。我想告诉我们的热心读者,如果把全部版面都填满字,我的工作就很方便了,全无设计可言。但请你设想:要是把许多人关进没有窗户的房子里,人们马上会感到透不过气来。同样,一本杂志比一般书籍的开本要大,如果满本是黑压压的字会使人有一种压迫感。阅读也需要“透气”,也许  相似文献   

10.
说“国耻”     
谢谦 《法制博览》2010,(19):23-23
说到“国耻”,我们就会想到近现代史上,中国战败后,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甚至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等等。但“国耻”并不是近现代才有的说法,古已有之。《礼记》记孔子答鲁哀公问,有云:“国耻,足以兴之。”据古代学者解释,孔子所说的“国耻”是“君耻”,国君之耻。如春秋时,吴越交战,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派使者卑辞厚礼乞降:“勾践请为臣,妻为妾。”甚至愿“身往事之”,以一国之尊,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1994,(5)
第四届“开眼界”活动圆满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年复一年,“开眼界”为我们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新读者。虽然,他们仅是《南风窗》千千万万个读者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然而,通过他们,我们感觉到一份份关怀一份份支持,我们也感受到万千读者的一份期待。 南国的春季,乍暖还寒。刚刚离别的朋友却为我们寄来了火般的热情。一封鸿雁,一片情谊,一封家书,无限心意。 石家庄市尹凤奎读者在信中  相似文献   

12.
最近因香港艺人刘德华一曲《”黑蝙蝠“中队》,港台媒体刊登了有关当年国民党空军窜犯祖国大陆领空的旧事。国内新闻界如《参考消息》等也刊登了有关文章,引起了读者对那段历史的很大兴趣。本刊为此特邀著名航空史专家陈应明先生与著名军事作者廖新华先生撰写此文,最详尽地描写了国民党空军“黑蝙蝠”中队的历史。值得读者注意的是,陈应明先生与历史上我军打击“黑蝙蝠”的战斗有亲历的渊源.因此文中也提出了相当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1997,(9)
我们为今年订阅《南风窗》的“城市故事”的读者又寄去了一批礼品。去年10月,我们在“城市故事热线”中告诉读者朋友,如果你订阅了1997年的《南风窗》,并将订单复印件寄给“城市故事”,我们将为你寄上一份小小的礼品,以纪念我们的相识相知。也有没有订单的读者,他们来信问能不能加入到“城市故事”的读者队伍中来,我们当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在1997年上半年,我们的读者名单里增加了500多位新朋友。我们通信,通电话,共同为把这个小小的栏目办得更好而努力。远在他乡的雷刚读者希望我们为他在中山大学读书的朋友在20岁生日的时候送上一束玫瑰花,而在海南工作的李学山读者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我们,希望每一个《南风窗》的工作人员都能为他签上名。这一切一切,虽说繁杂而琐碎,但我们还是尽力去做。当我将读者的心意告诉我的同事的时候,从社长总编到每一个编辑到广告员和发行员,全都放下手头的工作,找一支好笔,认认真真地签上了自己的名。社长吴迅还特地在自己的柜子里找出一张《南风窗》的祝福卡,叮嘱编辑一并为读者朋友寄去。有不少过去陌生的读者已成了《南风窗》的老朋友,他们不但认识了这本杂志,还认识了杂志社的工作人员,有的读者知道了杂志社的生日,在4月到来的时候,“城市故事热线”收到了来自全国的许许多多的生日卡。得到的回报令我们感动不已。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心,相隔得并不遥远。相识,已是一种缘;相知,更是难能可贵。下个月,又到明年刊物的征订季节了,“城市故事”将一如既往,为每一个读者奉献她的真诚和祝福,真诚地欢迎您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相似文献   

14.
上班一族     
《南风窗》1991,(5)
人生何处不相逢。当《上班一族》第三次与读者谋面时,我想对已经相识的朋友说声“我们又见面了,别来无恙?”我也要对刚刚相逢的朋友说声“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如果在这有限的篇幅里,你能得到一点启发,能引起你的一丝遐想,甚至你觉得讲出了一句你想说而未说出或是说不出的话儿,那么,我们——每一个参与编写《上班一  相似文献   

15.
张晴滟 《南风窗》2012,(2):96-96
2011年12月初,一部讲述抗战时期南京妓女以肉救国的大片以各种小道、八卦、秘闻和海报的方式向我们迎面扑来,无孔不入的营销攻势远胜于当年陆川的《南京!南京!》。那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用日本人视角的主观镜头,将中国人心中的国仇家恨化作世界公民视野中全人类的苦难,因其表现的所谓"人性",迎来了不少喝彩,当然也招致更多怒骂,基于对"人性生"这一要素的理解,不同的观影者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之前,《色戒》有过类似遭遇,此番《金陵十三钗》也不例外。为《色戒》欢呼的多是文青和小资,为《金陵十三钗》山呼万岁的观众中则不乏爱国者,他们为此片没有《南京!南京!》中的"人性关怀"而叫好。片中的日军残暴、狠毒,追着女学生大喊:"有女人!都是孩子!都是处女!"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个学生要自杀,你可能会吃惊;假如再告诉你,学生还要杀老师,你可能会大吃一惊!而若这个学生是刚刚在幼儿园上大班的5岁孩子,你又会有何感想? 这并非“假如”,而是《金陵晚报》(2001.11.19)头版头条的一则消息。消息称,南京一位吕先生的儿子在幼儿园每天被规定必须睡午觉,而孩子并没有午睡的习惯,老师便强令孩子在床上把眼闭上,且不许动,可孩子怎么也无法忍受两个小时不动,他因此而时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受到的批评多了,孩子竟有了自杀甚至弄死老师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挥挥手道声再见。再见,朋友。 8月21日,送走了最后一位客人,我才松了一口气,本刊的第一届“开眼界”活动终于较为圆满地结束了。是为了让各地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开放改革后的广东,也是为了增进我们与读者的友谊,今年,本社举办第一届广州、深圳、珠海“开眼界”7天免费游活动,去年10月在杂志上刊登启事后,读者填写的表格与来信纷至沓来,其中有不少很有建设性的意见。我们从中抽选了10名全年订阅《南风窗》并寄回每期意见表的热心读者,参加这次活动(名单已在9月号公布)。作为《南风窗》的“特派员”,我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共同度过了愉快的7天。 17日上午,读者们来到了杂志社所在地——颇有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四年末,凡是到过《美化广州博览会》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感觉到某种心理压力:“我的生活还算那么一回事吗?”的确,当你面对一百多元一双的运动鞋、三百元以上的大衣、三万元一套的客厅陈设、以及诸如此类的高档商品时,即使你是一个月薪二百、尚无家室之累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人们时常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应让着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恐怕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了.这种可怕的礼物可以这样来比方: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你就给他吃一剂足量的你个人的幸福,这样他就可以被毒死."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一个没有秩序和原则的家庭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一个不会拒绝孩子的家长是没有威严和尊严的,也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  相似文献   

20.
王贺 《南风窗》2013,(14):96-96
要了解中国哲学的历史阶程,我们一般都会想到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尤其是前书,堪为中国哲学史的奠基之作,几乎圈定了此后哲学史书写的观念、分期、叙述模式乃至基本看法。不过,胡适的书其实也并不适合做入门书,它的理想读者应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程度之理解的读者。后书虽然最早以英文写成,但由于学生有意反对老师,有时难免"为反对而反对",而另一方面,此书回译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