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仲裁是指当事人根据自愿达成的协议,将发生争议的事项提交给一定机构以第三者身份居中作出裁决,从而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现代社会,仲裁作为一种以非诉讼的途径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的方式,正以其快捷、经济、灵活的特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备受欢迎。仲裁既不同于诉讼也不同于非诉讼的调解(如行政调解、民间调解),而是兼具司法性和契约性这样两个方面的因素。仲裁的司法性因素是指仲裁具有判决相  相似文献   

2.
丁利明 《台声》2000,(11):46-47
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法律问题,而仲裁是解决台商在大陆投资或经营中遇到纠纷的较好方式之一。但在实践中,台商由于对大陆仲裁制度不了解,甚至是误解,以致放弃了这一解决纠纷的较好方式。本文意在使台商对大陆仲裁制度有一基本了解,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利用,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大陆仲裁制度简介     仲裁又称公断,是指双方当事人将其争议交付第三者居中评判,以作出对当事人具有拘束力的终局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由于仲裁具有自愿、保密、便捷、费用低、专家评判、一裁终局、裁决易于执行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律师信箱     
NO.1怎样进行劳动仲裁?老师:您好!现在我们和公司就一些工资和待遇问题有矛盾,希望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听说可以进行劳动仲裁,但在这方面我们并没有经验,希望您给介绍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谢谢!读者:李鹏月李鹏月:你好!你们与公司之间的纠纷应属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的处理一般是由法律、法规授权的专门机构,对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依法进行解决。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形式有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人民法院的审理判决及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其中的仲裁制度是指民(商)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4.
高一《经济常识》第七课《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内容中,涉及到有关“仲裁”的问题。因而了解“仲裁”,不论是对于学习课本知识,还是对于增加我们的法律知识都是有帮助的。一、仲裁的概念仲裁,是指纠纷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由第三者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和方法。因而可以这样理解,仲裁就是双方发生争议,请第三方来进行公断。二、仲裁的特点1.自愿性。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是否提交仲裁,交与谁仲裁,仲裁庭的组成人员如何产生,仲裁适用何种程序规则,都是在当事人自…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1)
正2015年12月29日,海峡两岸仲裁中心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组织设立的常设仲裁机构。未来,海峡两岸仲裁中心将致力于为两岸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仲裁服务,解决两岸当事人经济纠纷,帮助两岸企业定分止争、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健康稳定发展。该中心主要以仲裁的方式,也可以调解和其他非诉讼争议解决方式,解决当事人约定由仲裁中心管辖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人事争议仲裁?人事争议仲裁是指个人与单位之间因人事关系发生争议,而申请有关仲裁机构就人事争议的事实和人事争议当事人的责任作出具有约束力的判断和裁决的活动,即仲裁机构对人事争议进行调解或裁决的行政司法活动。二、人事争议仲裁与其他相关制度有何区别?1人事争议仲裁与民商仲裁的区别:(1)民商纠纷仲裁基于合同约定或双方协商一致,即是否提请仲裁完全是一种双方自愿的行为;而人事争议仲裁实行单方申请原则,不管对方是否愿意,只要一方当事人提请仲裁,仲裁机构就应受理,对方当事人必须提出答辩,并参加仲裁活…  相似文献   

7.
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的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上述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有4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指对他人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不享有独立的实体权利,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诉讼当事人。为维护自己民事权益,第三人可申请参加诉讼或由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法院依据相关实体法规定可裁决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我国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难以回避的矛盾,建议以诉的理论为基础,以“准独立第三人”和“辅助参加人”概念代替“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概念,重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意思自治、私法自由精神在私法中逐步被贯彻,民事诉讼中可以被契约化的对象不断增多。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不起诉契约,学界对其合法性也存在争议。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不起诉契约具有私法行为的性质,主要产生私法上的法律效果,即一方当事人获得了私法上的请求权。不起诉契约是处分权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与民事诉讼"定纷止争"的目的是一致的。不起诉契约符合契约成立的一般要件,包括:主体为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以间接产生诉讼法上的效果为目的;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真实;只能在诉讼外达成;不得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以及公序良俗;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不起诉契约不仅能够促进纠纷的合意解决,真正化解矛盾,还能够促进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运用,节约私法资源。  相似文献   

10.
律师承办非诉讼事务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预防将来可能会发生或者引起争议的法律事务,如:代立遗嘱、代理申办工商登记或专利申请、代办房产事务的公证手续等等。第二类是已经发生了争议或者纠纷而不通过诉讼由调解、仲裁解决的法律行为和事务,即通常所称的非诉讼纠纷事务。我国律师制度恢复以来,前者的业务较少,因为我国的公民和法人把尚未引起纠纷的法律事务托付给律师承办的习惯尚在逐步形成中,后者的业务则较多。然而,律师究竟以什么形式和身份承办上述第二类的非诉讼纠纷事务,在司法理论界和律师实际工  相似文献   

11.
人事争议解决机制由单纯的行政手段转变为由相对中立的专门仲裁机构仲裁和司法审判构成的“一裁两审” ,顺应了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改革的要求。这是我国人事争议解决程序制度改革取得的重大发展。“一裁两审”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仲裁制度体系 ,而且从制度上确立了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地位并保障各方合法权利在公正的基础上得以实现。本文还对“一裁两审”规范的法律渊源及其与劳动争议、经济争议解决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虽然法律规定行政诉讼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和解"不同于"调解"。笔者认为,只要把握好"度",法院主动提出和解行政争议未尝不可。"和解"不同于"调解"。"和解"是指诉讼当事人之间为处理和结束诉讼而达成的解决争议问题的妥协或协议;也指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就已经发生的争议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自行解决争议的一  相似文献   

13.
仲裁制度作为一种不同于诉讼的民事争端解决机制,其本身具有专业性、便捷性、自愿性等特点,经过几个世纪 的发展和实践,其在解决民事争议方面的效果和效率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的认可.利用仲裁机制解决证券争议的尝试 亦有近两百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以《仲裁法》为核心的证券争议仲裁法律体系,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 国的仲裁制度依然存在可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本文以证券争议仲裁为视角,围绕我国仲裁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展开,旨在为我国证券仲裁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兰英 《求索》2012,(6):234-236
ADR是指诉讼外或非诉讼解决争议的各种方法的统称,而ODR是一种能独立于当事人的物理场所、大部分或主要过程利用因特网技术进行的争议解决机制。ODR不能仅仅看成是ADR的在线形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是ODR从ADR运动中起源,两者追求的理念基本相似,发挥的功能与作用相同,两者互相包容,互相补充。两者的区别是产生的时间及背景不同、解决争议的地点不同、在线技术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以及包含的范围不同。但不管怎样,ODR与ADR都是整个争议解决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管辖第一条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以仲裁的方式,独立、公正地解决产生于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争议,以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第二条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在争议发生之前或者在争议发生之后达成的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仲裁协议和一方当事人的书面申请,受理产生于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争议案件。仲裁协议系指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或者以其他方式达成的提交仲裁的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进程中,信任的缺失已经渗透并危及到了诉讼制度领域,中国民事诉讼信任的缺失突出体现为:民事主体之间的不信任转移为诉讼当事人之间的不信任;诉讼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不信任颠覆着公众对诉讼制度的信心;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当事人与证人之间的信任关系难以维系;诉讼当事人对实体法和程序法本身正当性缺乏信任。造成我国民事诉讼信任缺失的原因可以从我国法律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习惯、法治的现状,甚至法学理论等角度来剖析,应该从制度的保障、观念的养成以及舆论道德的监督等多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在司法实践中,调解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已被广泛运用,在处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调解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特殊制度,是促使双方当事人和解的一种结案方式和诉讼活动,具有方便、快捷、灵活、成本低廉和对抗性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一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的主要类型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是民事诉讼理论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法院与当事人相互关系的基本定位,关系到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举证责任制度。诉讼标的理论。当事人制度、再审制度等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和理论。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就是要对法院的审判权和当事人的诉权进行合理配置,民事诉讼基本模式涉及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结构等基本问题,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诸多问题的最终解决都必须依赖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如果不实行民事诉讼基本模式的改革,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就不可能向纵深发展而…  相似文献   

19.
论纠纷解决诉讼化的积极性与消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求索》2008,(4):149-151
权益最大化带来了权益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因主体之间的利益对抗而呈现为纠纷;纠纷的解决对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传统纠纷解决途径的功能逐步被诉讼方式取代。这一取代有其客观性和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因当事人诉权滥用、法院案件积压而伴生着相当程度的消极性。因此,只有合理整合非诉讼与诉讼的纠纷解决机制,我们才可能最大程度地使民众接近正义,接近司法。合理协调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与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0.
李雯 《人大建设》2010,(9):40-41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个重要而又非常独特的诉讼当事人制度。该制度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司法资源节约和诉讼纠纷一次解决、避免矛盾判决的制度设计目的。但因法律对该制度存在一些不明确、不完善的规定,使其在司法实践中表现出一种制度障碍和司法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