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贪官的胆子     
陆士华 《前线》2010,(1):56-56
<正>毫无疑问,只要是贪官,就是有胆子违法乱纪、无法无天的家伙。别以为他们真不懂法,全然不知贪赃属妄法行为。那不过是他们面对法律审判时的装糊涂之举。既然他们什么都明白,还敢铤而走险,岂非胆大乎?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名“积极干事”的贪官。甚至因为“积极干事”,多次拒绝提拔,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做法,却没有引起上级的怀疑;一次拒绝提拔没有引起怀疑也罢,多次都没有引起怀疑。直至把这名本来并不大的贪官“养成”了贪腐近34L元的巨贪,这难道不是怪事吗?  相似文献   

3.
贪官潜伏期     
<正>贪官潜伏期的长度与反腐机制的力度成反比。潜伏期变长,反衬出我们的预防和查处官员腐败工作的乏力,也反映了当下反腐败工作所面临的严峻现实。  相似文献   

4.
华山 《廉政瞭望》2010,(5):10-13
贪官潜伏期的长度与反腐机制的力度成反比。潜伏期变长,反衬出我们的预防和查处官员腐败工作的乏力,也反映了当下反腐败工作所面临的严峻现实。  相似文献   

5.
《廉政瞭望》2014,(15):22-25
不秒已落马的退休贪官们可能未曾料到,自己在退休之后,还会身陷囹圄。仍然潜伏着的那些,则时时被惊出冷汗。这一群体向来处于反腐的较为隐蔽的角落,  相似文献   

6.
贪官无孝子     
徐波 《廉政瞭望》2004,(7):18-21
包拯曾经说过:“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贪官即贼。既然是贼,当然就会无恶不作,无法无天,面目可憎。然而在一些人看来,这样做似乎有失厚道、有失偏颇,认为人总有两面性,贪官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有污点,也不乏亮点。于是出现了一种“第三只眼看贪官”的现象,让我们在看到许多非常缺德的“民贼”的同时,也就有幸目睹了一批“似乎有道德”的“孝子贪官”——  相似文献   

7.
李欣 《党课》2008,(6):70-72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一批又一批的贪官被挖出来。纵观众多贪官的落马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贪官们在台上虽然骄横一时,但其内心非常虚弱,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到底都怕谁呢?  相似文献   

8.
贪官见扁鹊     
秋名医扁鹊因发明“望色、听声、写(观)形”,开创中医号脉诊病之先河而千古留名。韩非子在《扁鹊见齐桓公》一文中用如椽大笔盛赞了他,扁鹊的名气因此更大了。  相似文献   

9.
张卓桥 《廉政瞭望》2018,(12):42-42
一些贪官犯事儿后,总会为腐败堕落找各种理由.而不是认真深刻地反省病根并对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怨天尤人,愤懑不平。简单归纳,他们怪来怪去.主要还是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姬建民 《前线》2008,(12):68-68
别以为贪官行贪之时总想的是伸手未必被捉.进而毫无顾忌地趁机贪敛钱财,其实也会想到伸手可能被捉。所以,贪官贪财之时多留个“后手”,就像盗贼入宅之时。首先要把退路看好一样,一旦撞到枪口上,也好有个退身之步。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9,(1):73-74
2007年,中央高悬反腐利剑,空前加大了反腐倡廉力度,惩办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回顾一下,其中相当一部分官员是带“病”提拔,可谓“边腐边升”,其中八位更是创下“之最”的纪录。  相似文献   

12.
朋友讲了这样一个笑话:过去有位名医医技精湛,一生收了很多徒弟,可他一直不向徒弟传授秘方之类的医术。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只给徒弟们留下一句话:“记住……砒霜有毒千万莫吃。”徒弟们都认为师傅临终说了句胡话。但细细品味,这话里面却包含着一个深刻的做人准则,那就是:“有毒的莫吃。”  相似文献   

13.
闵一宗 《世纪桥》2003,(5):54-55
贪官外逃触目惊心2001年10月12日,对广大的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而对于中国银行的管理层来说,却是刻骨铭心的一天。中国银行进行的联行清算系统反应出了4.83亿美元的亏空,折合40亿元人民币。案发范围逐渐集中到了广东省,最后又锁定到弹丸之地的开平市。10月15日,时任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财会处处长的许超凡突然失踪。同时失踪的还有两名支行长余振东和许国俊。而这3个人恰恰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允后担任过开平支行的行长,其中许国俊正是现任。再一了解  相似文献   

14.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3,(24):20-22
大多贪官落马前,负评缠身,被调查的传闻也在私下流传,如本刊今年第22期封面报道《贪官“出事”前》所总结,这些贪官出事前会有一些兆头。但从郭有明事件的调查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坊间不少人对郭有明落马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15.
<正>十八大后,"退休=平安着陆"的惯性思维不断被打破,棒打退休"老虎"的反腐成果让不少官员认清,贪腐是一种终生风险,即使退了休也要继续追责。频现查案"小高潮"7月初,安徽军工集团原董事长张友仁因贪污受贿被开除党籍,并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张友仁没料到,退休3年后,  相似文献   

16.
刚刚过去的2006年,全国的反腐败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央动真碰硬,一批省部级贪官纷纷落马,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没和反腐败工作的决心和态度,同时也说明,无论是准,不论其职务高低,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  相似文献   

17.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4,(19):38-39
一名与贪官同名的公务员则表示,同名也未必全是坏事。“拜他所‘赐’,我这名字很容易被记住。新来个领导,最先认识的一般是我。”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3,(3):33-33
这些年来,几乎所有的贪官在最后的反思中都会提到“放松了学习”。这并不完全是推脱之辞,事实上,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深入研究问题的习惯,不认真学习,几乎是所有腐败官员的共性。  相似文献   

19.
闲话贪官     
有富豪出重金请大书法家于右任写字,于右任素鄙其人,但又碍于情面不好回绝,于是就随意落墨写了一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条幅予之。富豪也算是个聪明人,灵机一动,便把这几个字剪下来重新组合裱好,悬于中堂。原来,“不可随处小便”这句涉及秽事的大白话经富豪妙手改之,已经变成警世明言“小处不可随便”了。  相似文献   

20.
贪官三字经     
官之初,性也善。还未忘,昔时艰。能敬业,尚清廉。帮贫弱,助饥寒。求上进,靠流汗。好苗子,人称赞。为官久,性情变。贪金钱,滥用权。头削尖,会营钻。送重金,当阶梯。假政绩,敲门砖。胡折腾,当儿戏。房嫌小,车嫌慢。妻嫌丑,酒嫌贱。吃山珍,享盛宴。高堂坐,逞威严。下乡走,旋冒烟。飘飘然,似神仙。百姓苦,抛耳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