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贵州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近代以来中国革命过程中,在贵州地区,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融合儒、释、道等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浑然融合生成的一种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地方文化。本文试图考察贵州的红色文化的发生机制,并将之置于“长时段”的视野之下,意在突出贵州的“地方性”在红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并深化学术界关于贵州红色文化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为长期关注贵州文化现象的贵州人,谈谈几点建议。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像重视工业一样重视文化,要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文化建设,贵州才有可能实现文化的跨越式发展。其次,贵州要实现用一个个文化建设上的“贵州现象”  相似文献   

3.
刘学洙 《当代贵州》2012,(23):38-39
多年来,每当谈论贵州历史文化之时,人们往往言必称尹珍。一千八百年前的尹珍,已成为证明贵州文化源远流长的名片与象征。  相似文献   

4.
1月6日,由省委宣传部、当代贵州杂志社、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推进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文化企业负责人、基金公司负责人、中央国家机关司局长围绕打造贵州文化品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进文化产业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精彩发言,限于版面,这里只能选辑部分观点予以发表(按发言顺序)。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02,(5):30-31
贵州建省前的文化史记 贵州文化源远流长。贵州的史前文化,就以数十处旧石器文化遗迹而闻名中外。在春秋战国时代,贵州高原就产生了夜郎文化。夜郎文化受中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滇文化的直接影响,不断吸取外来文化而发展。大量夜郎时期制作的青铜器的出土,说明夜郎人的手工业已从农业中独立出来,青铜的  相似文献   

6.
这5年,文化惠民工程遍地开花:县以上城镇全部实现了有线电视数字化,全省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这5年,文化体制改革推向深入,建成了一批重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这5年,特色文化产业影响力不断增强:多彩贵州品牌亮相大洋彼岸,"贵州制造"的影视剧吸引亿万观众;贵州人的文化品牌与文化符号日渐清晰,获得了文化自信的贵州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走向世界。……在与旱魔的鏖战中,"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7.
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是对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价值的重要提升,是对贵州特色民族文化软实力认识的重大飞跃,是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重要途径。省委书记陈敏尔指出,要实现好这个战略任务,关键一点在于要“搞清楚贵州文化如何彰显特色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未来五年和今后更长一个时期,贵州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是依靠改革创新、建设文化强省、促进历史跨越。解决当前我省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观念、机制、人才、投入等各方面的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改革创新。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贵州文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统一认识、加快步伐、推进创新,着力破除在思想理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精神状态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的问题,更加奋发有为、更加昂扬向上,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文化强省。  相似文献   

9.
贵州这次的文化发展战略,的确抓住了贵州的特色。多民族就是多文化,多文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是世界最新的潮流。什么叫发展?不在GDP,不在赚钱多少,而在于多样性。我举一个例子,国民革命军102师。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有极大的包容性,能给各种文化留下较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成为贵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实基础,最能适应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2,(7):20
《人民日报》:“软实力”让贵州“硬”起来 历5年之功,作为经济总量和文化市场体量较小的内陆省,贵州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如今的贵州,文艺门类繁花盛开,文艺创作热情高涨,文化生产力空前释放,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在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基础上,提出了推动贵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和具体任务。面对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和党中央要求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目标,全省宣传文化战线只有更加突出地把文化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环节来抓,  相似文献   

13.
黄娴  蒋兴勇 《当代贵州》2012,(28):32-3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缺乏内涵,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市场活力。按照国发2号文件的要求,致力于“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国务院文件第一次以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来定位一个省的文化与旅游发展,这既为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含金量极高的政策平台,也为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造独特市场品牌,营造了良好环境。当前,“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时代要求。贵州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已成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以土司文化为主流的贵州地域文化在黔东北、黔北和黔中等广大区域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立贵州行省以及贵州地域版图的完善奠定了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哪里呢?我不敢说在尚稽;但我可以说,在黔北文化的星空中,尚稽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2,(11):47
这5年,文化惠民工程遍地开花:县以上城镇全部实现了有线电视数字化,全省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这5年,文化体制改革推向深入,建成了一批重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这5年,特色文化产业影响力不断增强:多彩贵州品牌亮相大洋彼岸,"贵州制造"的影视剧吸引亿万观众;贵州人的文化品牌与文化符号日渐清晰,获得了文化自信的贵州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走向世界。……在与旱魔的鏖战中,"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7.
贵州民族文化相当丰富。 发展文化我认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个关系是大和小的关系,也就是整体和局部的1司题。贵州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张名片。内涵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08,(7):20-20
虽然贵州欠发达、欠开发,但也使我们的原生态文化得以很好地保留下来,在开发中就是一笔资源、一种财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是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部分。近几年贵州省颁布实施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把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贵州原生态文化资源丰富,如何保护和发掘,如何与经济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仍然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9.
魏兰 《当代贵州》2009,(11):9-12
贵州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和历史文化。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省的文化资源大多处于欠开发状态。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以至于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贵州不缺好材料,但缺少善于雕琢材料的好工匠。”  相似文献   

20.
264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大踏步完成转企改制;艺术创作呈井喷态势;一大批文艺精品叫响全国、走向世界……贵州步入文化体制改革快车道,文化软实力释放出发展强动力,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