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越南十年革新的理论与实践曹普从1986年底越共“六大”宣布实行革新开放政策,到1996年6月越共“八大”召开,10年时间,越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就:1991—1995年,越南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82%,大大超过了“五五”计划(1...  相似文献   

2.
河内专电 越南的改革开放事业正在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越南领导人近年来多次强调,越南的改革事业取得了“十分重要的初步胜利”,这是一个合乎实际的估价。从1986年越共六大以来,越南逐步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在许多方面出现了显著的积极变化。 越南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国计民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越南的改革是首先从农业开始,最早从农业改革中受益。越共六大决议强调,农业是第一条战线,1988年4月越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改革农业经济管理的决议,农业实行了新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举行的越共九大在总结越南15年革新开放和确定新时期发展经济—社会方向和战略时重申,越南将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济成份的、按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其中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并且越共还强调,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在越南国家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骨干力量。因此,自越南实行革  相似文献   

4.
越共"十大"重锤敲响反腐警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明凡 《理论导刊》2006,2(10):117-119
如何整治贪污腐败是最近召开的越共第十次代表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腐败给越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被称为“国难”。尽管越南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腐措施,但是仍未能有效遏制腐败。为此,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反贪污腐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张春 《党政论坛》2011,(16):20-20
无论是最近的还是历史上的南海争端,越南都发挥着非常负面的影响,充当着“带头大哥”的角色。人们不禁要问,越南意欲何为?其深层次动机是什么?首先,越南挑起最新一轮南海争端,事实上是越共内部的越中关系“怀疑派”占主导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越共“六大”以来,为革除政府系统内长期存在的积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南在行政体制、政府机构和行政干部队伍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改革,为我国行政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社会主义国家一项特殊的、艰巨的历史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它被相当一批人遗忘或“淡化”了。我国1989年春夏之交出现的动乱和暴乱以及东欧剧变,从反面给我们上了一堂现实而生动的关于“和平演变”的教育课。为此,我们今天来学习和探讨毛泽东关于防止“和平演变”的论述,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及时提出要警惕帝国主义把复辟希望寄托在“民主个人主义者”身上的战略图谋。建国以后,当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刚一提出要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战略时,毛泽东就敏锐地觉察到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首先向党内的高级干部,尔后  相似文献   

8.
越南──西方经济竞逐的热点魏燕慎近年来,随着柬埔寨和平的实现,和越南自身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越南重又成为西方经济竞逐的热点与“战场”,亚太地区又一新兴的市场正在崛起。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大1986年越共六大以来,越南逐步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尤以1989年从...  相似文献   

9.
国际要闻     
《瞭望》1996,(29)
越共八大闭幕 历时4天的越南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1日在河内闭幕。大会一致通过了经修改补充的越共党章和八大决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和常务委员。越共总书记杜梅、国家主席黎德英、总理武文杰继续保持原有职务。会议同时决定推进谨慎的经济改革。 南非内阁新成员宣誓就职 南非内阁7名新任部长和副部长7月1日在比勒陀利亚宣誓就职,从而宣告南非民族团结政府不复存在。来自非国大的这7名新部长和副部长填补了国民党退出后内阁出现的空缺。  相似文献   

10.
56岁的阮晋勇成为越共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总理, 也是越南新一代领导人的杰出代表 6月27日,河内时间下午2点30分, 身着一袭雪白衬衫的越南常务副总理阮晋勇带着惯有的微笑出现在空荡荡的河内巴亭会堂,在较靠后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讲稿认真地阅读着。半小时之后,正在这里举行的越南第十一届国会第九次会议将正式投票通过由国家主席  相似文献   

11.
革新开放以来,私营经济快速发展,越南的传统社会组织结构被改变,给越共执政基础带来了威胁。为了应对日益变化的外部挑战,越共主动制定了私营企业党建战略,积极吸纳私营企业家入党和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多次重点强调私营企业党建的政治功能。但就已有成效来看,越南私营企业党建发展起步较晚,私营企业党建工作效果尚未突显,也面临着私营企业党员和党务工作者数量少、物质保障投入不足等重大现实问题。未来越南私营企业党建将在提高党员数量和质量,扩大党组织的覆盖率,加强党务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渐进推进。  相似文献   

12.
早在五十年代,西方敌对势力就提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从艾奇逊提出在中国培植支持“民主个人主义者”,艾森豪威尔强调和平取胜,卡特提出人权外交,到1989年布什上台开始全面、主动地加强和平演变攻势,他们都是把意识形态的斗争放在“和平演变”战略的首要地位上。杜勒斯认为:“共产党深知思想的力量,依靠宣传攻势、依靠信仰的力量,这是他们能取得目前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尼克松把“意识形态力量”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17,(5)
<正>越南共产党有着86年历史、450万党员,是越南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力量,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执政的共产党。多年来,越共在推进越南社会主义革新事业的过程中,重视党内监督体制机制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提高越共的领导力和战斗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国际社会关注。一、越南共产党党内监督的主要经验1.设立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和高层议事协调机构。设立党内专门监督机关,使之能够对党  相似文献   

14.
曼谷专电 在曼谷湄南河畔的一家咖啡馆里,一位刚从河内采访归来的外国记者对笔者说,同三个月前越共六大刚结束时相比,河内市面上各种私营小商店和小摊显然增多了,但物价依然猛涨,有的高达当时的二三倍。与此同时,河内官员们关于柬埔寨问题的调子依然如故,诸如要越南撤军就要答应越南提出的条件,即排除“红色高棉”。  相似文献   

15.
国内学界对越南政改的研究颇为热烈,然而遗憾的是,尚无学者深挖越南政改背后的原因;对越南政改的发展趋势,亦无学者给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依笔者之见,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可归结为十个方面:经济改革推动;越共领导人之开明;越南民众的民主化呼声;越南中产阶层的兴起;发酵中的越南民主政治文化;反腐推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越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越南的历史包袱较轻;全球民主化潮流的影响.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体现为三点:渐进改革;走后发型国家的政治发展路径;越南的民主政治必将实现.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2021,(1):65-72
越南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回顾总结了越南革新35年来的成就与经验、提出了越南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社会主义定向的发达国家的目标、方向和步骤,描绘了国家繁荣发展、人民幸福的"越南梦"。本次大会选举产生了具有延续性的新一届越共中央领导集体。越共十三大是越南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吹响了越南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号角。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各国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认真地研究和分析这种思想,揭示其具体形成和实施措施;对我国防止和平演变,彻底粉碎和平演变,捍卫社会主义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利用大众传播工具与社会主义国家打“思想战争”美帝国主义者十分重视意识形态的力量在和平演变中的决定性作用。反共老手杜勒斯早在1950年所著《战争或和平》一书中就鼓噪要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一场思想战争”。肯尼迪上台后又强调“我们的国家更需要的是思想威力,而不是原子、财政、工业乃至人的威力。”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则宣称:“最终对历史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而不是武器”。  相似文献   

18.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进行斗争的主要形式。四十多年来,这场斗争一直在曲折、反复中尖锐、激烈地进行,今后也将长期存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强烈的“和平演变”战略攻势,特别是这种战略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暂时得逞,重点向我国转移的严峻形势,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战略措施,同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针锋相对进行坚决地斗争。去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就是这场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理论视野》2021,254(4)
越共十三大是越南共产党和国家发展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越南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策略具有举旗定向的作用。越共十三大对党的建设总体部署与创新可归纳为四个基本点:建设纯洁、坚强和全面的党是党的建设基调;提高党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和战斗力是党的建设主线;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框架;坚持以民为根,彰显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党的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20.
越共十一大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是越南社会制度的本质,是国家发展的目标和动力,为此对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从提升国民民主素质、健全民主法规机制、革新民主运行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