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史载:西汉初年,匈奴犯境,高祖刘邦亲率30余万兵迎战,在白登山遭冒顿(读作墨笃)单于40万骑兵围困七日七夜,用陈平密计始得突围.后代史家(包括当代战史专家、各类辞书,甚至中学历史课本)皆如是云云.但细考史实,双方参战兵员人数不过十一.  相似文献   

2.
西汉初年,齐人娄敬共向高祖刘邦进献三项奏议:汉五年建议高祖迁都关中、汉七年提议与匈奴结亲以及徙豪关中。虽然史书中关于娄敬的其他描述不多,但仅从他提出的这三项建议来看,娄敬为维护初创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迁都关中使汉王朝中央在地理上占据了有利位置,可以据险以守;和亲匈奴令边境获取暂时的和平,为国内恢复经济、解决內患赢得了时间;徙豪关中,则主要削弱了关东诸侯的势力,巩固加强了中央王朝统治。  相似文献   

3.
刘邦任人     
汉代史书上记载: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在洛阳的宫殿大摆酒筵,宴请文武百官。 刘邦问诸位王侯将领:“为什么我能够得到天下,而项羽没有得到天下呢?”  相似文献   

4.
据载.汉高祖刘邦在平定天下后的一次庆功宴上,询问群臣.他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大臣们当然说他能干。刘邦却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由此,刘邦的善于识人用人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河南省内修建“祖龙”和“刘邦铜像”的两个文化景观工程,先后被有关部门叫停,受到广泛关注。叫停的直接原因,“祖龙”工程涉及环境保护问题,“刘邦铜像”工程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这两件事,引发人们对建造文化景观的一些思索。  相似文献   

6.
韩信未遇     
杨兵 《人事天地》2008,(5):39-39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又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楚汉战争之初,项羽的兵力和声威比刘邦大得多。整个战争期间,双方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刘邦败多胜少,他本人重伤就多达十二次。其中一次被项羽亲自射成重伤,败走成皋①。战争的结局却是项羽自刎乌江,而刘邦即皇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汉王朝。  相似文献   

8.
为政之道.唯在用人。认得准、用得好,有如张良、韩信助刘邦“战必胜、攻必取”,开创千古基业。用得不好,甚至识人有误,就如赵孝成王错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使40万大军尽灭于长平。  相似文献   

9.
其一,萧何夜追韩信韩信“参加工作”时先在项羽手下任执戟郎,大概类似于现在的警卫战士。诸位想必知道,韩信是位很有本事且胸怀大志的人,干这么个破差使儿,他自然不会志得意满,便当逃兵跑到刘邦队伍里来碰运气。然而刘邦只给他当了个治粟都尉,就是管理粮响的小军官。韩信甚感后悔,便再一次当逃兵—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逃走了。好在有萧何这个伯乐,他曾与韩信接触过,也许是英雄识英雄吧,他觉得韩信是“国士无双”,正打算向刘邦推荐,一听说韩信逃走,便二话没说立马就去追,他不顾天黑路险,硬是把韩信给追了回来,对萧何夜迫韩信的举动,刘邦一开…  相似文献   

10.
以刘邦为首的军事集团建立西汉政权之后,应汉高祖刘邦的需求,陆贾创作《新语》,总结古代政权失败、汉代取得胜利并意欲长治久安的经验和策略。《新语》与西汉时期的政论文章相比,在表达技巧、语言特色和结构特征上别具一格,值得后世之人不断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据载,汉高祖刘邦在平定天下后的一次庆功宴上,询问群臣,他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大臣们当然说他能干.刘邦却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由此,刘邦的善于识人用人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河南省内修建"祖龙"和"刘邦铜像"的两个文化景观工程,先后被有关部门叫停,受到广泛关注.叫停的:直接原因,"祖龙"工程涉及环境保护问题,"刘邦铜像"工程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这两件事,引发人们对建造文化景观的一些思索.  相似文献   

13.
陈平、周勃都是秦末汉初刘邦集团的重要成员,为推翻秦朝、建立汉朝立下卓越功勋。早年,周勃曾诬陈平“盗嫂受金”,陈平不以为忤。刘邦去世之后,吕后用事,陈平、周勃捐弃前嫌,精诚团结,力撑危局,终于乘吕后去世之机,一举诛灭吕氏外戚势力,拥立文帝,共同维护了汉初统一局面,演绎了一幕汉代的“将相和”活剧。  相似文献   

14.
玉的故事 九华山一带过去产玉,晋葛洪著《西京杂记·卷一》记载:“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朵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汉高祖刘邦在沛县手执赤霄剑斩白蛇起义以响应陈胜、吴广发动的农民起义,发生在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据此推算,九华玉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5.
古代用于抵御匈奴族进攻的北方万里长城已为人们熟知,但用于改造苗民的西南湘黔长达千余里的南方长城,近年来才得到史学界认同。本文对南长城的成因及其历史影响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引起史学界共鸣,使之成为推动"苗疆"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项羽已经是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项羽自觉不支,对局势很是恐惧。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时,刘邦派人前去求和,以换回被扣留在项羽手中的刘太公和吕雉,遂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以西归刘邦,以东归项羽。  相似文献   

17.
张骞,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东)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外交家,是沟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的开辟者.他的出使西域,不仅是孤立了匈奴的势力,促进汉朝抗击匈奴战争的胜利,而且使汉族和西域各族之间加强了联系,增进了相互了解,对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打开了中国通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的大门,这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美国学者劳费尔推崇张骞是两汉时期中国人民进取精神的代表,他不但称张骞为“名将”,而且称颂“张骞为人重实际,处理经济事务非常有见地”.德国学者夏德高度评价张  相似文献   

18.
谦让的智慧     
曹鸿骞 《人事天地》2011,(11):51-51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吕后把持朝政,趁机极力培养吕氏势力。 诸吕在吕后死后,试图以武力夺取天下,史称“诸吕之乱”,终被平定。在平乱中,太尉周勃功勋卓著,顷刻间成为朝庭内外的大红人,而右丞相陈平,此时却黯然失色。文帝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陈平十分知趣,知道自己作为老臣应该让位于周勃,于是称病不朝。  相似文献   

19.
天水地名由何而来,众说纷纭,其思路大都在"水"字上绕圈子。"天水"一词,源于《周易》讼卦,即"天水讼"。其卦辞曰:"天与水违行,讼。"为争端之意。用作地名,其意为兵家必争之地。天水得名,是汉武帝为纪念天水之地在开启丝绸之路和对于匈奴的战争中所处的战略地位而于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所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从来可怜。当阳长坂坡,刘备兵败,赵云于乱军中怀抱刘阿斗归来,成为千古传奇。但抛妻弃子、夺路南逃的刘备,却甚少受指责。到后来陈寿写《三国志》时,赞美刘备有高祖之风,说赵云仿佛夏侯婴,这却有些皮里阳秋:400年前,遭遇类似处境时,刘备的祖宗刘邦,那也是慌不择路,把孩子往车下扔,得亏驾车的太仆夏侯婴三番五次把孩子又抱回来放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