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青给社员“现场改名”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正在全国蔓延。妄图篡党夺权的江青乘机到处煽风点火,在天津市宝坻县小靳庄表演了一出闹剧。 这场“评法批儒汇报会”名义上是由天津市委主持,小靳庄农民唱主角,其实成了江青个人表演的舞台。社员们的“评法批儒”发言,没有一个不被她中途打断,没有一个能按自己准备的内容说到头的。  相似文献   

2.
霞飞 《党史纵横》2007,(5):22-25
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江青抓了一个“点”,这就是小靳庄。抓小靳庄这个“点”,江青是有政治目的的,其结果是在全国造成了思想混乱,也毁了小靳庄。那么,江青  相似文献   

3.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正在全国蔓延。江青到处煽风点火,在天津市宝坻县小靳庄表演了一出闹剧。当时,新华社记者陈大斌随同江青在小靳庄采访,亲眼目睹了她的那场“表演”。  相似文献   

4.
陈大斌 《党史纵览》2013,(10):31-35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正在全国蔓延。妄图篡党夺权的江青乘机到处煽风点火,在天津市宝坻县小靳庄表演了一出闹剧。当时,笔者作为记者受新华社派遣,随同江青在小靳庄采访,亲眼目睹了她的那场“表演”。  相似文献   

5.
1974年6月江青的小靳庄之行,新华社记者陈大斌随行。《百年潮》第三期刊登了他的追忆文字。1974年6月22日上午,小靳庄社员“评法批儒汇报会”开始。女社员于瑞芳汇报之后,要唱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中铁梅的一个唱段,  相似文献   

6.
<正>江青竭力向人们证明,她不是靠毛泽东,而是靠自己。她只希望别人称她为"江青同志",她不希望、不愿意别人称她"毛泽东夫人"。江青的最后一任保健护士马晓先讲过毛泽东逝世后的一件事。她说:主席逝世的消息一公布,国内国外的信件不断地寄来。江青把这些信分作两摞:凡是写"政治局委员江青收"的放一摞,凡是写"毛泽东夫人江  相似文献   

7.
小靳庄这个村名,在1974年到1976年两年多时间内,因是江青抓的点儿,在国内外曾红极一时。小靳庄的“八级地震震不倒,十二级台风刮不倒”成了革命的豪言壮语。江青利用小靳庄,把矛头对准了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笔者的老家距小靳庄数十里路,因此,对小靳庄的情况了解一些,并曾3次到过小靳庄,颇有些感慨,特录  相似文献   

8.
《支部生活》2011,(3):50-50
提到赵燕侠,人们就会想到“毛衣事什”。“文革”中有人说江青送她毛衣,她竟然不穿,甚至摔存一边,嫌脏,真是罪大恶极,因此全同共讨之。“文革”后,人们说她不穿江青送的毛衣,不愧反江青的先锋。  相似文献   

9.
在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可以说是坏事做绝。她常常把水搅浑,将事搞乱,而且经常嫁祸于人,迁怒于人。好些人在她导演的闹剧中受苦受难,甚至付出生命。笔者在这里撰写的鲁迅书信手稿“遗失”一案,便是她导演的众多闹剧中的一出。  相似文献   

10.
耿耿 《党史博览》2009,(8):23-26
江青觉得《江姐》妨碍了她培植的“样板戏”,《江姐》就被停演了 1964年9月,歌剧《江姐》在北京公演后,很快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红遍了全国。江青觉得《江姐》妨碍了她培植的“样板戏”,多次讲话要求停演,并要把阎肃调去,另起炉灶,另搞一个京剧全本的《红岩》。  相似文献   

11.
周扬对来看望他的部下说: 我身上患有两个癌症   1965年 2月,江青又一次来到上海。这次上海之行,目的有二:一是与张春桥一起插手修改京剧《林海雪原》(后改为《智取威虎山》)。江青想通过这出京剧来吹捧当时在东北工作的林彪,以便同林彪勾结起来,借这座“尊神”攫取更大的权力。另一个目的,是物色撰写批判《海瑞罢官》的人选。对于《海》剧,江青在 1962年就提出要批判,但一直遭到陆定一、周扬主持的中宣部、文化部的冷落。她又私下先后在北京找了一两位同志去写,但也被拒绝。在上海,她通过上海市委副书记张春桥,合适的人选…  相似文献   

12.
尹家民 《党史博览》2004,(12):37-38
一上庐山,江青没有什么政务活动,主要是看风景   1959年7月24日,江青第一次到庐山.当时,毛泽东将在庐山主持召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江青本来在北戴河休养,在那里等候毛泽东归来.她给毛泽东打过电话后,毛泽东让她坐飞机赶到庐山.那时江青并无实职,只能算是毛泽东的秘书.(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时,决定正式任命毛泽东的秘书,即陈伯达、胡乔木、叶子龙、田家英、江青,人称“五大秘书“.……  相似文献   

13.
一凡是研究过“文革”历史的人,对江青的印象都比较深刻,国外有的报刊还不时对她有所报道.在“文革”期间,江青倚仗毛泽东的权威和她自己的地位,呼风唤雨,权力极大,影响极深,这是不容置疑的.“文革”开始以后,阵伯达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江青任第一副组长.陈伯达有一段时间因病体假,中共中央任命江青为代理组长,负责文革小组的全面领导工作.即使陈伯达在组长的岗位上时,江青也是实际上的一把手,往往是她说了算.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江青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中央核心领导成员之一.1976年10月6日,她被中共中央隔离审查后,拒不认错,更不认罪.在法庭上,她以“大义凛然”的姿态,大声呼喊:“我怕过谁,我是无法无天.”亲眼看到过江青这样表演的人,可能会问:“江青这样一个硬骨头、不怕死的人,怎么会自杀呢?”  相似文献   

14.
江青立传记     
霞飞 《党史纵横》2003,(7):35-37
江青是个有野心的人。对此,毛泽东看得很清楚。毛泽东生前就多次指出江青有野心。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由于党内政治生活基本正常,加上各方面条件所限,江青难以登上政治舞台。她只能抑制自己,以待时机。江青自己把这段经历比喻为被“锁在烟雾中”的时期。但她的野心一直包藏着。在“文化大革命”这个特定历史条件下,江青的野心才充分暴露出来,而江青暴露其野心的一个方面,是她在“文化大革命”中为自己树碑立传。江青为自己树碑立传的历史条件1967年初,是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在此之前,中央内部在对待“文化大革命”问题上,明显分成三种…  相似文献   

15.
叶永烈先生著《江青传》(作家出版社版),将毛泽东江青婚期,考证在1938年11月20日。这是作者采访了知情者——朱仲丽(王稼样夫人)、徐明清(王观澜夫人)后,徐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她记得:……那一天日本飞机第一次轰炸延安。”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党内第一枝笔”,胡乔木一生见证并经历过中共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其人生命运也曾起伏跌宕,沉浮于时代风云的波峰浪谷间……1977年初,胡乔木处境很难粉碎“四人帮”后,胡乔木的复出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要不是邓小平的充分理解和肯定,他的冤屈不知何时才是了日。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胡乔木一直受江青欺压,同张春桥形同水火。早在1975年九十月间,胡乔木就曾在中南海汪东兴的办公室向汪说,江青他们有野心。可是,粉碎“四人帮”后,胡乔木的处境却没有多少改变。不过,他已经用不着检查交代了。在国务院政研室内,农伟…  相似文献   

17.
江青给刘志坚定性:这个人在关键时刻靠不住刘志坚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这位历经战争磨难,在1955年获得中将军衔的高级指挥员,其为更多的人所知,则是因为“文革”期间那篇《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刘志坚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之职时,因分管宣传、文化方面的工作,便与主管全国“文艺工作”的江青等人有了交往。当时江青经常往上海跑,还要做出关心主席生活的姿态。她又是个爱找茬儿的人,在一次座谈会上,她说,“毛主席在杭州的安全没有保障”。作为参加座谈会的解放军方面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8.
说起“文革”中被江青迫害致死的玉莹,许多人都知道,那是因为她是我国电影界的早期明星,且因江青与她竟演《赛金花》一剧主角失败而怀恨在心,最终导致在“文革”期间惨遭江青毒手。可是要说起谢和质来,知道的人就寥寥无几了。谢和应和王莹不仅是一对情深意笃的夫妻,而且都是我党杰出的地下工作者,由于他俩早年即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后来又多次受到周总理的关怀,而我恰好在周思来纪念馆工作,所以有机会前往谢老家中拜望了他。谢和康1912年出生于广西桂林的一个书香世家。他很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并且由于二哥谢铁民是我党的早期党…  相似文献   

19.
大凡如今45岁以上的中国人,对《白毛女》并不陌生。它是与《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齐名的革命样板戏。在所有的“革命样板戏”中,江青过问得最少的就是芭蕾舞剧《白毛女》。可是,她不“问”则已,一“问”惊人,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漠不关心江青对舞剧《白毛女》无兴趣《白毛女》最先是一篇报告文学。它的原型是四川的宜宾地区的一个高山上的农民妇女。早在60年代初期的  相似文献   

20.
黄洋 《党史文苑》2007,(10):22-24
今年5月,是毛泽东的著名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问世50周年。词中被毛泽东尊称为“君”的李淑一。是“骄杨”(杨开慧)的“好朋友”,是“柳”(柳直苟)的夫人。在今年李淑一逝世10周年之际,她的侄女和侄女婿,深情回忆了她与毛泽东主席非同寻常的交往,以及《蝶恋花》问世前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