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锋  张胜山 《学理论》2013,(13):12-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着力点、落脚点,用历史的变化、现实的成就、国际的比较进行教育,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2.
朱健 《求知》2012,(12):12-1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一条主线。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政治报告所阐述的不仅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一种慎重评价,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一项庄严承诺,体现了我们党对国情的清醒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中道路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对走这条道路的坚定信念,是我们党通过理论、实践、历史、现实检验得出的正确选择。道路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来源于科学的理论指导、成功的实践总结、必然的历史选择、现实的国情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利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提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研究成为学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主要是研究制度自信的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制度自信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国际比较视野中的制度自信;制度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关系;制度自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等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研究的核心内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研究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6.
制度自信就是作为制度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坚定制度自信就是党和人民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包括自觉认同、充分信赖、坚决支持、积极拥护、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我们应从"两种制度"的相互比较,从"四个自信"的辩证关系,从"三大制度"的有机统一坚定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4,(36)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马克思主义否定观角度来看,"三个自信"是对资本主义否定的必然,是对苏联模式否定的必然,是对我国"文革"否定的必然,是对马克思主义新的肯定。"三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上,坚定制度自信面临着能否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否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制度的认同感、能否抵御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等一系列挑战。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我们需要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9.
制度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重要保障。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表现在他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和各项具体制度的自觉与坚守之中。邓小平的制度自信既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更源于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同时,也与他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不断取得伟大成功的奋斗历程密切相关。邓小平的制度自信思想对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第十八届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因此,党和人民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信。道路的选择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方向,也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实现伟大中国梦。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入研究对党和人民应对的新机遇与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掌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充分认识到现阶段阻碍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受到的挑战,才会正确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当中。  相似文献   

11.
刘昊 《理论导刊》2021,(2):53-57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这一制度自信蕴含于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中,内在地包含了历史选择的认同、利益认同、价值认同和国际认同的维度。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制度探索过程中自觉选择并实现认同的结果,这是制度认同坚实的历史根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显著绩效,奠定了制度认同的利益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蕴含了制度认同的价值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比较优势及获得的高度肯定,彰显了制度认同的国际维度。从制度认同视角分析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坚定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根源,有利于自觉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根源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实践根源是苏联模式在中国合乎规律的发展,认识根源是对资本主义的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3.
尹从国 《学理论》2013,(16):19-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经过90多年不断奋斗、创造、积累的结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当代中国,坚定制度自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坚定制度自信也具有深厚的基础和科学的依据。我们必须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以坚定的制度自信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永葆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要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握好"三个认同"与"三个自信",对于我们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分重要。"三个认同"是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和基础。认同才能自信,认同才有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  相似文献   

15.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把我们党主张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生动实践中的全民自信。故此,从实践向度论,"四个自信"实质是中国自信。促使中国自信变为磅礴物质力量,则须统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国际逻辑,阐述中国自信的新时代意蕴、力量源泉、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制度自信"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是我国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主要表现在制度建立、制度创新和制度自觉的基础之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是领路人,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都是源于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邓小平的制度自信作为逻辑起点,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我们坚定"制度自信"提供了理由。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33)
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道路的正确性强化了道路自信。要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必须充分发挥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来提供根本保障;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来提供动力支撑;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建设来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8.
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必须从根本上放弃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制度他信",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信念;必须从根本上放弃对传统社会主义制度模式的"制度他信",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特色;必须彻底放弃对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制度模式的"制度他信",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实现从"制度他信"到"制度自信"的根本转变,必须立足国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比较研究,借鉴、吸收一切优秀的制度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9.
王晓芸 《党政论坛》2013,(19):12-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形成,不仅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认识的深化,而且表明我们党已经成功地找到了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的实践路径。然而,道路自信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许惠群 《学理论》2013,(14):3-4
坚定中国道路自信是历史规律和实践逻辑的内在要求,历史的发展和实践的经验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坚定中国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坚定中国道路自信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