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史钦泰的邀请,中国科技部部长朱丽兰率8位科学家于7月14日至22日赴台访问8天。同时,台湾“工业总会”邀请大陆97位科学家出席7月15日由海峡两岸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和台湾“工总”主办的“两岸科技成果交流研讨会”。这是近年来两岸科技界一次较大规模的交流活动,受到各方重视。两岸科技发展各有所长,祖国大陆的基础科学相当发达,许多尖端科学技术项目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科技商品化的工作有待加强。而台湾在科学技术应用方面,包括科技与企业生产相结合方面都有独特的成果。两岸科技界有计划地进行交流,各…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5,(13)
<正>摘编自6月19日台湾《旺报》大陆宣布,7月1日起台湾居民可凭有效台胞证来往大陆,无需办理签注。大陆公安部随后表示,今年内将从试点逐步实施卡式电子台胞证。为两岸同胞交往与交流创造更好的条件,显示大陆对台政策说到做到。目前,两岸关系正处于重要节点,大陆此时宣布给予台湾人免签待遇,再次为两岸关系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正能量,不仅使台湾民众前往大陆更加方便,促进两岸经贸与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6)
正针对台湾此次选举出现政党轮替,台商普遍忧虑两岸关系出现波折,进而影响台商在大陆的发展。个人认为,政党轮替在台湾已是常态,台商要用平常心去看待。大陆对台政策不等于对台商的政策。对台政策是两岸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政策,但是对台商的政策是需要用法律的角度去保护台商利益。台商作为两岸交流的桥梁,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台商的诉求是两岸  相似文献   

4.
柳英 《台声》2007,(6):19-21
推动和促进两岸之间正常的交流、交往是大陆对台政策秉持的一贯原则。连战先生访问大陆后,大陆游客赴台旅游何时能成行一直是两岸民众关心的热门话题。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不仅可以满足大陆游客到宝岛台湾走走看看的心愿,更可以极大的刺激岛内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海峡两岸风险投资业合作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台湾风险投资业是亚洲地区最成功的.相对于欧美,台湾的风险投资公司进军大陆有多方面的优势.伴随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台湾政策限制的放松,以及大陆风险投资环境的健全,两岸风险投资业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旅游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以间接形式出现的劳务贸易,属消费服务范畴.它作为一种跨地区性的经济活动,是两岸经贸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和方面.由于台湾与大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以及台湾方面的政策限制,目前海峡两岸旅游关系基本上表现为单向的,即台湾民众大量赴大陆旅游,而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数量有限,二者关系极不平衡.因此,两岸旅游服务活动主要发生在大陆,而服务对象主要是到大陆旅游的台湾民众,对大陆而言,可以说是一种间接的对台劳务输出.台湾民众赴大陆旅游是两岸旅游关系的主流,对促进两岸人员交流、加强两岸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从80年代初起,台胞就通过各种渠道私下到大陆旅游观光,但由于当时台湾当局政策的限制,到大陆旅游人数不多,且零星、分散,活动范围主要在沿海地区.这些台胞多不敢公开身份,除经第三地转机进入大陆外,还有相当部分是乘渔船秘密来的.随着海峡两岸形势日趋缓和,尤其是在1987年11月2日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以探亲名义到大陆旅游的台胞人数迅速增长,并且逐步  相似文献   

7.
科技统计数据是认识一个地区科技发展特征的重要载体.20世纪80年代初期,台湾地区建立了科技统计工作制度.如今,台湾的科技统计工作既符合OECD制定的统计规范,又具有自身特点,为公众了解台湾科技发展和当局制定科技政策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本文在分析科技统计基本职能和世界科技统计发展态势基础上,对台湾的科技统计工作体系和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了台湾科技统计的四个典型特征,提出了对大陆科技统计工作的若干启示,并对开展两岸科技统计合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声音     
《台声》2013,(8):14-15
陈裕璋 两岸服贸协议化会融领域,大陆方面对台湾开放18项,台湾方面则开放9项,大陆方面已超出其对WTO(世界贸易组织)的承瞄,“金管会”将积极落实这些政策,协助业者布局两岸市场。  相似文献   

9.
<正>7月25日上午,由两岸企业家峰会主办的2019两岸青年实习就业创业研讨会在昆山开幕。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郭金龙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大陆持续为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为两岸青年携手筑梦、圆梦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大陆正努力构筑支持台湾青年来大陆求学深造、创业发展的平台体系。今后,大陆还会继续充实完善"政策包",为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年在大陆发展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何柳 《人民论坛》2014,(12):143-145
2000年至2008年,两岸经贸关系突破政治因素限制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陆对台政策及其对台商投资与两岸贸易所产生的"磁吸效应";其次,台湾内部转型和国际环境的变迁加剧了台湾经济发展的困境,也加速了台商投资大陆的热潮,是促成两岸"政冷经热"现象的推动力;此外,两岸经贸关系已有的发展是阻止两岸关系持续僵化的重要牵制力。正是在这几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两岸经贸才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0年至2008年,两岸经贸关系突破政治因素限制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陆对台政策及其对台商投资与两岸贸易所产生的"磁吸效应";其次,台湾内部转型和国际环境的变迁加剧了台湾经济发展的困境,也加速了台商投资大陆的热潮,是促成两岸"政冷经热"现象的推动力;此外,两岸经贸关系已有的发展是阻止两岸关系持续僵化的重要牵制力。正是在这几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两岸经贸才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郁美 《台声》2000,(2):11-11
最近以来,台湾业者普遍认为:大陆加入世贸组织为期不远,台商拓展大陆内销市场刻不容缓,他们呼吁台湾当局放弃“戒急用忍”及两岸“三不通”政策,协助台商抢攻大陆市场。台湾“建大工业”董事长杨银明、东弟台商协会名誉会长叶宏灯等近日指出,现在台湾当局对投资大陆限制太多,阻碍了台商发展脚步。随着大陆“入世”后市场逐渐对外开放,预期台商加工贸易为主的经营形态将会改变。当局“戒急用忍”的僵化政策应尽快扬弃,努力营造两岸和谐关系,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台湾学者侯家驹发表文章说,台商已因“戒急用忍”而丧失许多投资良机。…  相似文献   

13.
伍源 《台声》2004,(4):10-10
台湾“3·20 选举”的争议风波,引起政局激烈动荡,更令岛内各界对未来两岸关系深感忧虑。岛内舆论普遍认为,两岸关系是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大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将令台湾经济获得巨大的利益,因此,如何打破两岸关系僵局,成了选后台湾必须正视和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 现在,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主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及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因此,学者认为两岸经贸已成为台湾经济的生命线。台湾经济已逐步融入大陆经济,台湾经济发展已离不开大陆,两岸经贸交流已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在大陆全面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日益深入岛内民心的形势下,台当局不断欺骗台湾民众,力图阻挠两岸民间交流合作,阻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认识蔡当局欺骗本质,积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台湾民众必须面对的问题。民意不满蔡当局执政台湾民众希望与大陆加强交流合作,不满意蔡当局的两岸政策,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遭受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台湾是民心所向。  相似文献   

15.
<正>30年来,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取得显著成就,形成互惠互利良好发展局面。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截止2016年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98815个,实际利用台资646.5亿美元。在两岸同胞共同推动下,两岸经贸合作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发挥了重要而深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台湾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经过前17年的持续发展,到近年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根据台湾“陆委会”的估算,1995年两岸贸易已达225亿美元,台湾已成为大陆第二大进口地区,大陆也成为台湾第四大贸易伙伴。同一时期,台湾对香港的贸易,更显突飞猛进,成为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场。两岸三方的经济交流,已出现全方位互补合作的格局。 过去17年的交流,对两岸经济的发展,产生许多正面的效应。对台湾而言,大陆市场的开拓,不但有助于出口与经济的持续成长,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也加速内部产业  相似文献   

17.
马万义 《台声》2000,(1):16-17
经过20年的发展,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经济联系已经相当密切。从两岸实际进行的经贸往来看,目前两岸贸易额已经占到台湾对外贸易的十分之一以上,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场和最大顺差来源,台湾成为祖国大陆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市场。在两岸经贸合作,包括工业合作已达到了相当规模的今天,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却显得相对不足。在去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祖国大陆方面已多次表示,鼓励两岸经贸交流,特别是鼓励台商赴大陆投资的政策没有改变。所以,进一步加强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仍是当前发展两岸关系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两岸农业交流及台商在大陆的农业投资日渐增多,尤其是福建和海南与台湾的农业合作十分活跃。两岸如果能提高合作层次,使双方农业蕴藏的优势和巨大潜力发挥出来,建立两岸一体化大农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其前景非常乐观。 今年5月,台湾《联合报》开辟专题报道“两岸农业合作前景”,透露台湾方面既希望互利互补进行合作交流,又怕大陆农业发展给台湾带来冲击。该专题报道认为,大陆地区农村劳动力充足、农业种源资源、农业基础科技研究等均极为丰富,而且大陆农产品市场需求甚大;台湾地区则在资金、生产和运销以及经营管理技术等较大陆进步。两岸农业互补互利存在巨大空间。 从两岸整体看,台湾还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如果把台湾农业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一部分,两岸之间进行整体规划,各自发展优势,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台商在大陆可建立专业农业区,从事某种农产品的开发、生产,达到  相似文献   

19.
台湾商界最近表示,中国大陆一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为两岸经贸深层次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条件,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将出现新高潮,有利促进两岸“三通”、打破“戒急用忍”的限制。如果今年中国大陆正式加入WTO,台湾也有望在大陆之后以“台彭金马关税领域”名义加入。大陆入会后关税降低,限制减少,市场进一步开放,将为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创造更广阔、更良好的发展商机,有利于促进两岸贸易增长,使两岸经济发展迈向新阶段。祖国大陆进口关税降低,有利于台商进口原料与零部件降低成本,促进台湾增加对大陆出口,提高出口竞争…  相似文献   

20.
正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诚如《办法》所称,是为便利台湾居民在大陆工作、学习、生活,保障台湾居民合法权益。事实上,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不仅是便利台胞在大陆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个有效办法,而且是推进落实"同等待遇"、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是当前推进落实"同等待遇"的一个适宜举措。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积极响应常住大陆台湾同胞的要求,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