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天津检察》2006,(1):23-26
所谓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指的是社会生活中的民事矛盾纠纷,由于得不到及时化解,社会干预机制不健全,很多当事人采取了极端的自我了断的方式,导致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犯罪案件。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日渐增多,在社会生活中引发的民事纠纷也日益增多,“民转刑”刑事案件也呈高发态势,成为陶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安定因索。因此,认真研究“民转刑”案件的发案规律,积极探索从源头上治理“民转刑”案件的长效机制,对于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璐 《行政与法》2014,(3):57-59
改革开放前,高度整体性是我国社会利益结构的一大特点,即社会利益格局高度一元化、整体化.这一特点忽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也掩盖了社会成员利益需求的差异性与多元性的现实状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势必要对之前的利益结构进行调整,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原则的新利益结构、格局和关系.这对于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全面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社会利益过度分化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会激化各种社会矛盾,阻碍改革进程,因此,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郑莹  于昆 《经济与法》2002,(7):38-39
社会保障就是国家和政府以完善的立法为依据,对于社会和自身原因造成的生活来源终止或中断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从而保证其基本的生存权利,维系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以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促进和保障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社会安全制度。社  相似文献   

4.
黄建军  袁天鹏 《中国法律》2009,(4):47-50,104-105
异质共同体需要协商理性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单一化的同质社会业已转变为多元化的异质共同体。其特点有二:其一,各社会成员仍然身处同一社会之中,彼此基于社会连带关系,部分享有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其二,各社会成员由于所处阶层不同,在利益分配和价值评断上往往存在重大分歧或显着对立。  相似文献   

5.
吴忠民 《政府法制》2011,(23):11-11
在当前社会急剧转型期,不少社会成员为生活计、为前程计,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的“社会焦虑”。这种现象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一个比较明显的时代标志。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  相似文献   

6.
公司社会责任对公司法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司作为一个社会成员,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应承担社会责任。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承担的一种社会义务。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使公司社会责任有落实的可能。董事会在作出经营决策和执行业务时应对其产生的社会后果作出必要的安排。关键是董事对其所承担义务的内容有准确理解并认真履行。董事勤勉义务应有的注意,不仅包括实现公司营利目标,也包括调整公司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维护利益结构的平衡,即在坚持全体股东长远利益的同时,确认和尊重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公司与股东、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和谐、互利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以来,任丘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关注民生,广泛反映民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应有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变革,迫切要求地方人大强化司法监督,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有了较大的调整,人们的经济利益和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国有或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对降低,这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果。但由此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国家用于社会控制的经济资源大大减少,国家与社会成员进行交换并促使其服从国家意志的经济条件有所减弱;由于文化呈多元化趋势,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过程的影响明显弱化。  相似文献   

9.
杜金洪 《法制与社会》2013,(33):206-207,215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文化发展的的多元化,社会利益格局出现新的调整,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相应而生,中国从传统的单一的社会阶层结构向多结构化的社会转变,由于各阶层之间的利益需求不同,获益方式有异,形成新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这对政府的管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必须依靠社会各方主体,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统筹社会各方面利益,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事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运用新的管理理念,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公正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10,(5):80-80,F0003
肖勤福在《青岛日报》上撰文说,深化改革最大的难题,不在改革本身,而在改革所处的当前社会氛围,在于改革所需要的新的共识与合力。他说,近年来我国社会利益差别在某些方面已经过大,社会利益矛盾在局部已经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1.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一些基本特征。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时代发展给我国社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迫切需要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把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在这样一个新旧体制激烈碰撞、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的新形势下,各方面的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大量涌现的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变化,并上升为社会矛盾的主流,直接影响着基层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因此,正确应对和处理新时期的矛盾纠纷已成为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一道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论点辑要     
《中国审判》2011,(9):61-61
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问题多种多样,各种利益诉求千差万别。如果从源头上寻找原因,可以发现,中国的这些社会矛盾问题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公所造成的。任何偏离、损害社会公正的做法,均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和加重社会矛盾问题。只有建立起公正的利益协调机制,才能消除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隔阂,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问题,从而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这种利益协调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其一,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渠道不应是阻塞和狭窄的,应当是畅通、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的社会利益考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昌麒  陈治 《现代法学》2005,27(5):16-26
本文试图提供这样一种分析的框架:将社会利益置于干预者、社会利益与个体成员的三元维度之中,考察社会利益如何在干预者与个体成员的互动博弈中获取生存空间,进而从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中推出本文对社会利益的基本界定;这一界定将社会利益看成不确定多数个体利益相互平衡、协调的产物;这种解读与经济法界域下实质正义的思想恰可相互佐证。  相似文献   

15.
秦国荣 《法律科学》2007,25(3):79-86
国际经济法乃是随着国际市民社会的产生而逐步产生的,在古代社会和近代国际强权政治体制下都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得以发轫的内在根源在于国际市民社会成员在通过相互经济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为自身私人利益的实现而产生的普遍规则需要,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维护国际贸易与利益共同体存在的一般利益诉求.国际经济法作为从事国际经济贸易的市场主体在长期的外贸合作中所形成的交易惯例和贸易规则,作为这些成员通过多边谈判所达成的彼此共守的行为准则,它所调整的乃是国家间及国际贸易主体之间的具有私法意义的经济利益关系.WTO及其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则为维护国际经济秩序和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郭春涛 《中国司法》2009,(7):98-101
不少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在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多元利益主体的不同诉求将使社会管理进入复杂局面。其中,利益均衡是一个核心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社会公平要求决策者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平衡;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公平要求决策者调节各社会成员间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以缩小因社会分工造成的贫富差距;从政治学角度看,社会公平要求决策者保护公民的基本人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的目的在于提升全民福祉。  相似文献   

17.
对经济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万一 《现代法学》2002,24(4):23-31
作者认为经济法在法律定位上可定义为市场条件保障法 ,其性质属于社会法的范畴。其特点是在调整目标上具有明确性和单一性、调整内容上具有经济性、调整手段上具有多样性 ;在价值取向上经济法追求的是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平衡基础之上的社会利益至上。经济法的内容和体系主要应当包括市场条件保障法、市场行为矫正法、市场行为引导法和市场行为促进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特别是在城区,现实的、历史的矛盾纠纷交织在一起,进入了一个凸显期。化解好当前城区的矛盾纠纷.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事关经济、社会的发展。就此问题.结合司法所工作实践.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以维护社会的公共经济利益为其目的、并对社会的经济生活进行协调与管制,作为社会本位法,经济法具社会公共性。其社会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其调整机制、调整对象及法益目标之上,其实现方式为建立公平竞争及宏观经济管理规则。  相似文献   

20.
颜明 《中国审判》2011,(9):48-49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皇皇巨著《国富论》第五篇第一章中辟专节“论司法开支”。他首先讲了设立司法机构的目的和理由,认为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尽可能保护社会所有成员不受其他成员欺侮或压迫,即设立严正的司法机构。”后在“本章结论”中阐述了司法开支的性质,即“司法行政的开支,毫无疑问是为全社会的一般利益而支付的。”但是,他又在别处指出:从司法直接获得利益的,只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人,即“那些由司法裁判恢复权利或维护其权利的诉讼当事人’,因而,司法费用“应由他们双方或一方支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