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政治意蕴是马克思区别于其他现代性理论的核心.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人与社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背景和主题是人与社会的分离,其核心内容为市民社会批判.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市民社会的方法论批判,第二阶段为市民社会的实证性批判,第三阶段为市民社会的现象学批判.现代性问题的最终解决是实现共产主义,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罗伯中  刘放桐 《探索》2006,1(2):174-178
国内学界通常错误地认为马克思早年先后经历了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三个阶段;他早年的政治哲学立场是卢梭式的民主主义立场;其哲学基础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主义命题。通过对马克思早年所有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真正民主制国家”意义上的政治批判才是马克思早年的理论活动的中心;而马克思的立场与卢梭等等近代哲学家的立场是完全对立的;虽然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但在官僚制国家与真正民主制国家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3.
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及其制度化的性质和内在限制是黑格尔和马克思面对的根本问题.黑格尔一方面承认现代性的成就,同时也在自由国家看到没有实现的要求.通过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他提出了超越市民社会和超越自由国家的任务,但是黑格尔把落后的普鲁士君主国家理解为现代性在更高程度上的实现.在严厉批判黑格尔的哲学唯心主义和政治保守主义的基础上,马克思重新解释了现代性的内在困境,展开了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批判,并通过对共产主义的论证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现代性理想.黑格尔、马克思批判、超越自由主义的努力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理论固然颠倒了“主词”和“宾词”的关系,有其虚妄之处,但该理论也有卓异于那个时代的深刻之处,只是大多数学者囿于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只重视对黑格尔虚妄性的批判,而忽视了黑格尔的深刻之处.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汲取了近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精华,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的思想也有它自身的逻辑和深刻性.我们要在深入了解马克思是如何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同时,客观理性地对待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5.
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到德国古典历史哲学,“市民社会”发生了从“建构”到“批判”的历史性转折.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继承与批判,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把黑格尔倒置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重新颠倒了过来,用现实和历史的视角,深入到社会物质生产关系层面深化了市民社会,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予以了完善的科学概念并形成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6.
徐作辉 《理论学刊》2020,(4):119-129
作为西方近代以来政治哲学之主流,自由主义始终以市民社会为其理论立脚点。马克思在批判自由主义、解构市民社会过程中发现了人类社会,明确了在革命性实践中把握人类社会的现实可能性,从而将其政治哲学坚实地奠立在人类社会的立脚点上。马克思以人类社会为立脚点的政治哲学是西方政治哲学从古代到近代持续演进的必然结果和历史性飞跃,是对自由主义困境的破解和超越。以自由主义为范本解读甚至消解马克思政治哲学是学理上的错位,相反,只有立足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立场才能认识和透析自由主义,并在合理批判借鉴中使马克思政治哲学自身得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鹏 《世纪桥》2014,(2):52-53
社会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只有清楚马克思的社会关系概念才能理解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对社会概念的引入是在《德法年鉴》时期,这一引入是以其人本主义哲学的转向为先导、以批判市民社会与政治的二元对立为其指向的。其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实证的经济学批判对社会关系概念的内容作了系统展开,在本文中,马克思建立了独特的人本学的社会关系发展学说,成为其后唯物史观变革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政治解放思想首先是为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鲍威尔关于犹太人解放的观点而提出的。与鲍威尔的思路不同,马克思认为,宗教解放与政治国家的完成并不矛盾,政治解放的前提是先将宗教问题化为世俗问题。政治解放就是指国家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解放出来。马克思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已经实现了政治解放的国家、市民社会和人权的本质,不仅从理论上指出要超越政治解放、实现人的解放,而且找到了实现这一变革的头脑和心脏即哲学和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9.
傅小英 《湘潮》2013,(5):11+17
马克思在早年工作期间,曾"遇到了不得不对现实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开始了新的理论探索,在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过程中,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由于这时他还没有从事经济学的研究,其市民社会理论带有浓厚的政治哲学色彩,但其中体现出来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思想以及孕育人类解放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政治哲学。他认为,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最终导致了市民和公民的分裂,这一分裂意味着个人要么是纯粹个体和利己的存在者、要么是纯粹普遍和虚幻的存在者。为此,他提出只有人类的全面解放才能彻底消除这种分裂,才能使市民与公民统一于个人。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提出了"真正的民主制"概念,初步建构了自己的民主思想。马克思阐明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观点,为真正的民主制提供了哲学前提。马克思通过否定黑格尔的君主主权论确立了人民主权论,奠定了真正的民主制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民主制将通过立法权和普选权实现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统一,私人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朱晓红 《唯实》2012,(2):78-81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了审视、清算和批判,揭露了黑格尔在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法的关系问题上的唯心主义法哲学观,实现了在法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方面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突破和超越,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唯物主义法哲学观。马克思的法哲学观为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当代中国转型时期国家和社会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既保留又批判了黑格尔政治哲学,其政治思想是以对黑格尔近代社会政治理论进行批判并实现全新转折为起点的。在对市民社会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认识到:国家不过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政治革命、政治解放是有限的,必须进行不停顿的革命,实现人类解放的目标,而无产阶级正是完成人类解放任务的担当者。  相似文献   

14.
姜涌 《理论学刊》2013,(3):72-77
政治哲学在今天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门课题,规范性的政治哲学成了评价现实内外政治、批判地思考社会体制构建、设计未来政治走向的一面思想旗帜。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也引进了政治哲学的方法论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是讨论人的劳动的权利、劳动的自由、劳动的平等、劳动的分配正义等问题的形而上学基础。马克思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批判资本的,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联合体",它是建构在劳动自觉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5.
从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的立场出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压迫性作了深刻的批判.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压迫性根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集中体现为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和压迫;资本主义政治国家的压迫性在于其维护的是资本的利益.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以物为本的价值取向,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包括两个层面:其一,马克思以哲学革命为基点,深入市民社会内部,探寻市民社会的物质基础,创立广义的市民社会理论;其二,马克思通过深层领悟黑格尔哲学,跨越英国古典经济学市民社会理论的栅栏,建立狭义的市民社会理论,为哲学革命注入新的内容。马克思在狭义的市民社会理论中,没有满足于外在的批判,而是深入到市民社会的的内部,客观分析了市民社会的特征和矛盾,从而客观地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暂时性。  相似文献   

17.
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辩证地批判了同样认识到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和市民社会中人的异化生存处境,并提出了各种重建方案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由此将以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为中介、以"社会"作为弥合现代性的内在分裂的共同体和以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主体的"哲学共产主义"指认为现代性的重建方案,实现了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现代性思潮的批判与超越。这一方案的终极旨归、阶级立场和实践向度充分表明马克思作为现代性的内在批判者的特质,从而既与抽象的人道主义立场,又与启蒙现代性的抽象立场划界开来,凸显出马克思政治观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作为一部过渡性作品,是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转变的重要路标,这部手稿所绘制的马克思自身思想新飞跃以及同黑格尔理论交锋的图景背后蕴含了复杂的显性和隐性等多重线索。马克思对黑格尔逻辑神秘主义的批判凸显了其一般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对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历史性变化的考察使其进一步转向社会历史领域的研究,对市民社会经济性质的初步揭示也构成了其实现无产阶级立场的转变、开启新的研究方向的先在契机和直接问题意识。正是由于这种最初的理论尝试,被思辨哲学家所忽视的市民社会才开始进入马克思的研究视域,进而为马克思真正超越唯心主义的理论局限、踏上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征途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科学批判,即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首先是国家的问题(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的问题),然后是市民社会同国家两者的关系问题,最后确立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精辟论断.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不仅涉及经济范畴,而且也涉及政治范畴,对我国当前社会管理创新有着重要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平等观不仅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要义,也是共产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马克思的平等观经历了从法哲学研究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问题域上的转变,并在对共产主义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中,探索平等的内在精神。马克思指出,平等是共产主义政治的要求,人的全面解放是真正平等的落脚点,而无产阶级则是实现平等的现实力量。从共产主义思想发展的角度理解马克思的平等观,是深化对马克思平等思想认识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