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新媒体以其信息的即时性和丰富性等特点,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在新媒体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大学生更青睐于使用新兴媒体,更愿意从新媒体平台中获取实用性强的信息,更注重新媒体的交互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应该以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习惯为依据,从打造新媒体集群,发布更关注大学生诉求的信息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新媒体活动,优化新媒体平台建设,加强与大学生互动等方面着手,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直接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国家和社会归属感的建立,提升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提升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就需要高校明晰思想政治教育层次,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推进大学生朋辈辅导计划,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改善学校的软硬件,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带动学生社团发展,切实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培育上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3.
红色旅游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观念和旅游产业观念与时俱进的结果,是新形势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形式。红色旅游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积极向上的重要作用和功能,高校应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将红色旅游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生活素质教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当充分认识和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生活素质教育,把它作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开展大学生的生活素质教育,核心是对他们进行生活道德教育;家庭在大学生生活素质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当积极同学生家庭密切合作促进大学生的生活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5.
"慢就业"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多元化的新形式。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提升了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概率,让大学生更愿意选择"慢就业"成为亟需关注的重要问题。研究基于广州5所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学生"慢就业"特征以及疫情对大学生"慢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近20%的被访者有较强的"慢就业"选择意愿,选择动因及未就业期间的主要活动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家庭支持程度是重要影响因素;疫情并未让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慢就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慢就业"选择意愿,其中,疫情关注度是重要影响因素,就业市场形势判断对"慢就业"的影响更加明显。研究认为,建立权威的、实时的信息发布平台,强化政策引导,优化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夯实家庭与个人理性选择基础,是疫情下合理引导"慢就业"的应有之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需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高校教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同时,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利用有利于人才培养的优秀文化去感染学生,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密切关注的今天,历奇为本辅导教育理念与方法在高校人生修养课中运用的科学理论依据和成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了该方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两课课堂教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与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关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着重学生党员发展数量,轻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重入党前发展,轻入党后再教育;入党动机的多元化与党员意识淡化和党员形象弱化;部分学生党员政治修养不高,理论知识贫乏;高校与高中、社会发展党员工作衔接不连续等问题.为此,必须对大学生党建的工作思路、运行机制、运作方式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时代感,加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以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全面带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高校要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教育工作的个性化对策:1.建立学生动态档案,指导学生制订目标;2.发挥集体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实现目标;3.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拓宽教育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盛行催生了以大学生为主体,以高校为主阵地,以网络为平台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具有交往环境虚拟性、成员身份复杂性、交互平台及时性、传播影响广泛性和社团管理开放性等特点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呈现出规模较大、类型丰富、发展迅速、成员认同感强、组织松散、准入门槛较低、管理难度较大等发展态势。高校负责、社团自治、成员参与的模式是社团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要找准学校角色定位,引领育人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展社团文化;完善社团公约制度,形成共建机制,成为社团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