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淑霞 《法制与经济》2010,(15):69-69,79
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享有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的检察监督职权。但同时也对检察机关行使民事行政审判监督职权作了限制性规定,即检察机关只能以抗诉方式行使监督职权,导致检察机关难以全面履行监督职责。为弥补目前单一使用抗诉方式的局限性,本文拟结合办案实践,对在民行检察工作中适用检察建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规范完善检察建议作浅显探讨,使检察建议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推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王赞 《天津检察》2010,(4):17-19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引入调解优先机制既有诉讼契约化趋势及法律监督属性作为其理论基础。又有较之于抗诉方式的优越性作为其实践支撑。检察机关应当着眼于调解优先机制的现代化和正当性,遵循检察活动的一般规律,积极推进调解优先机制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检察机关的各项业务中,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起步较晚,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10年之后才开始试点工作,其发展过程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不断繁荣、检察实践不断发展的历程。20年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挂察机关享有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的检察监督职权.但同时也对检察机关行使民事行政审判监督职权作了限制性规定,即检察机关只能以抗诉方式行使监督职权,导致检察机关难以全面履行监督职责为弥补目前单一使用抗诉方式的局限性,本文拟结合办案实践,对在民行检察工作中适用检察建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规范完善检察建议作浅显探讨,使检察建议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推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民事行政检察的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法治国家、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制度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当今制约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不利因素入手,剖析其原因,找出对策,为立法和司法提供参考。 一、制约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根本因素——立法缺陷 几年的实践证明,检察机关的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活动举步维艰,收效与期望值相差较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现行立法存在较多  相似文献   

6.
民事行政检察权是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权的重要部分。实现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是目前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社会形势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剖析工作现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并在办案模式、队伍管理方面提出了若干具体思路,详细论述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为专业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指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如何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是当前检察机关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实现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是重要的职能之一。然而,检察机关的民事行政法律监督却依然停留在原有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上,已明显滞后于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现实需要以及法院的审判方式改革,民行检察工作存在着许多立法缺陷。伴随着改革方式的不断深入和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战略构想,完善现行的民行检察监督制度、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民事行政检察作为检察制度和检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其最重要、最基本的属性,就是法律监督属性。具体而言,民事行政检察的法律监督属性和职能定位,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李喜春 《中国检察官》2003,(3):34-36,39
民事行政检察是人民检察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民事行政检察权也是国家检察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检察机关内部业务机构的职责划分,各级检察机关设置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主要职责是依法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具体包括:1、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2、对人民法院确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加强和完善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监督职责的角度出发,以基层检察院民行部门的视角,发现当前民事行政检察建议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障碍,通过结合修改后《民事诉讼法》以及检察机关在实践中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具体做法,针对性地提出对民事行政检察建议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指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如何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是当前检察机关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实现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舜  刘艳 《法制与社会》2010,(10):125-125,134
“检务公开”是指检察机关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途径,也是检察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制度保障。检务公开制度有其深厚的法理基础为前导和立身之根基,是法治思想的现实体现、权利制约的必然要求、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保障,司法公正性的迫切需要以及检察诚信原则的制度支撑。作为检察机关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进人民群众了解、支持和监督检察工作的重要渠道,检务公开制度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二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上,曹建明检察长指出,要适应工作发展需要,健全民行检察机构,有条件的省、市级检察院可以增设机构,逐步实行民事检察部门、行政检察部门分设。  相似文献   

15.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我国的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作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保障,认真分析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十分必要,本文拟从当前民事行政检察制度存在的缺陷和立法完善两方面作些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张健 《法制与社会》2010,(27):283-284
实行“检务公开”是检察机关在新时期进行的一项检察改革。不断完善“检务公开”工作机制,对检察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贴“强化法律监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正确履行检察职能,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促进检察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民事行政检察一直沿袭刑事办案制度,缺乏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特征、属性的研究和认识,也无法律上的依据。民事行政检察的实质是履行抗诉权,抗诉的对象大都为法院合议的产物,因此民事行政检察应引进合议办案制度。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已有十余年了,制定《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法》条件业已具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一部《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王赞 《天津检察》2010,(2):26-29
在现有民事行政抗诉制度框架内,上抗模式引发了司法资源与抗诉权力资源配置的冲突,导致各级检察机关民行办案工作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倒三角”形态,反映了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模式的一些制度困惑,制约了民事行政检察进一步发展。改造上抗模式并通过构建多元化的监督模式激活基层检察机关的办案优势,减轻上级检察机关的工作负担,是解决民行工作“倒三角”问题的有益思考,也代表了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民事行政检察是检察机关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是发展空间广阔、大有作为又富有开拓创新性的一项重要法律监督工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目前民行检察监督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立法滞后和程序不健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