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当前,我国粮食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但粮食供需形势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供求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化为结构性矛盾。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进入新发展阶段,黑龙江省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应在确保粮食供给总量充裕基础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 粮食安全对于我国13亿人口大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粮食总量的多少和供给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否稳固。我国要保证经济正常运转每天需要5亿斤以上的粮食或其制品。如果中国粮食缺口超过2000万吨,世界粮食市场将产生极大波动。因此。我国在粮食安全战略上必须坚持立足国内保障供给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是国家的战略物资,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小麦和水稻能够满足国内的食用需求,但是作为饲料来源的大豆和玉米需要大量进口。我国进口粮食中大豆占80%以上的比例,因此如何发展大豆产业,缓解大豆进口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是保证市场供给、抑制通货膨胀、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是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陈亮  郭建平 《当代贵州》2023,(24):66-67
<正>发展优质粮食产业,能够更好满足消费市场不断变化的发展需要,有效提升我国粮食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国家安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发展优质粮食产业,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市场不断变化的发展需要,有效提升我国粮食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对于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领域面临着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与库存过高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问题都出在供给侧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实际出发,短期抓好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改革任务,长期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形成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合理、保障更有利的农业供给体系。要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粮食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科技植入、生态环境修复等要点,着力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加强品牌建设是农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安徽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愈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客观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改善粮食供求形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粮食有效供给能力科学有效的农业发展方式是加强粮食供给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还存在一系列与粮食增产不相适应的环节。例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水利基础设施陈旧,一家一户的生产组织方式落后,粮食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9.
张希良 《奋斗》2004,(7):30-32
黑龙江省是产粮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6%左右。黑龙江的粮食生产形势如何,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我国粮食已经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人们的粮食消费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用市场规律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全面理解和把握“粮食安全”的内涵,用科学的思路和对策来探索和解决粮食安全面临的新问题,做到既符国情,又合省情;既能增粮,又能增收,这对我们黑龙江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是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新形势,实施的一项保持农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任务。挑战2009年继续保持粮食稳定发展、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确定了中原地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的战略定位,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顾名思义,粮食主产区是以供给粮食产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主体功能的。  相似文献   

12.
娄成武  董鹏 《探索》2016,(4):104-110
着眼于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作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全要素生产率和生产组织方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这要求政府进行简政放权改革。简政放权改革的背景在宏观层面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致,在微观层面则包括企业融资成本高、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基础性和创新性研究动力不足、行政办事成本高、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模糊等。深化简政放权面临着权力思维、既得利益者阻碍、管理方式和手段滞后、央地和地区间财政资源差异等制约因素,需要坚持适度供给原则,从制度、政策、资源、环境供给以及管理方式和手段更新等方面推进简政放权改革,通过技术进步和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杨振 《理论学刊》2020,(2):83-9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世界经济结构性难题的中国方案。其历史逻辑是:国际金融危机后,需求侧为着力点的宏观调控面临新挑战,制约经济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向供给侧,实际与潜在经济增长率发生历史性变化,宏观调控因而需以供给侧为重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学理逻辑是:立足需求侧的总量平衡政策难以有效解决经济重大结构性失衡,准确的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是实现结构平衡的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经济结构的做法与供给学派存在本质区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逻辑在于:以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办法打通制度梗阻,为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供准确制度激励,同时以完善和保护产权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艰巨性,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中部粮食主产区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集中区域,承担着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任。因此,从理论上、实践上探讨中部粮食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并找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建设》2020,(3):64-64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延续连年丰收的好形势。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总体上看,我国粮食供给能力有保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分析,看总量,粮食总产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标志着综合生产能力站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是保证市场供给、抑制通货膨胀、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是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4月5日温家宝在沙河市  相似文献   

17.
从粮食安全看湖南粮食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之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一、国家粮食安全不容忽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74年在世界粮食大会上把粮食安全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世界粮食安全的库存应达到消费量的17%—18%。其中周转储备占12%,后备储备占5%—6%。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均能从物质和经济上获得足够的、安全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他们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指“国家满…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规划指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必须正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个维度,即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理论维度来讲,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里根经济学",而应该体现出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自觉自主性;历史维度来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征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各次改革中都有着明显的体现;现实维度来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遵循了"创新、和谐、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引领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理论与实践的"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近日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虽然国家粮食产量九连增,但是粮食供求总量趋紧,而且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90%。韩俊指出,近年来谷物进口可以用激增来表述,去年进口的谷物是7700多万吨,如果按一个人一年吃800斤粮食算,去年进口的粮食相当于养活了1.9亿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深刻认识和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特征、理论依据,需进一步从哲学上加以阐释。那就是:唯物辩证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新常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基础,新理念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