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等重要目标和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烈的使命担当和深厚的人民情怀,充分体现了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一重要特征。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促进各族人民迈向全面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任务更为繁重艰巨。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有其历史进路与现实逻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是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奋斗目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必须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凸显个人全面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并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部署。这一部署有何意义?如何才能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追求。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重要目标,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群众》2021,(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的征程上,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特征和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在现代化建设阶段,应该更加强调"效率与公平包容"的共享发展。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江苏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6.
焦富民 《群众》2022,(2):4-5
<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明确要"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以城市化为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经验 ,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现实。在现代社会中 ,城市的发展往往会对整个社会现代化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结束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加速城市化对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有着异乎寻常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增加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两个层次的新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国家层面的目标,丰富为个人、集体、国家三个层次的目标。这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内涵,体现了"中国道路"的鲜明特色。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动态过程,将共同富裕最终目标与实现过程有机统一起来,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科学发展观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还为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进行了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9.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应以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为总依据,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为直接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内容应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内容相一致,是"五位一体"而不应是"四位一体"。应把"美丽中国"建设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并列起来,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中,使其由"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0.
王国新  黄亚如 《创造》2023,(11):44-48
<正>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和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共同富裕成为迈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必须从多层面深刻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不断探求实现共同富裕的多种途径,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当代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把握新发展阶段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未来走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大命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即为:“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四位一体"目标模式,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领导集体不断探索和积累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0年来目标模式的每一次拓展与深化,都是对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新实践、新问题,作出的新的科学回答.在此过程中,我们党深化了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保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拓前进.  相似文献   

13.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十四五"及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全面把握好共同富裕主体的全民性、内涵的全面性、路径的共建性、过程的渐进性、制度的根本性等五大基本特性,防止片面化理解,防止急于求成,防止"运动式"致富。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道路"的提出本来已经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长期性、方向性.但是,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的农村未来模式已经固化为中国现代化的思维习惯,不仅至今影响着人们的"乡村振兴"研究,而且也事实上影响了一些地方的发展决策.在理论上把本来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暂时化为"城市化""市民化""工业化"的等待期,在实践上则在发展决策中产生了"工业园区化"泛化的问题,以至于"鬼城""鬼村"涌现.于是,笔者特别梳理了学界对"就地现代化"问题的探讨,以此强调我们长期坚持的中国乡村如何振兴的结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农村"就地现代化",包括时间向度上的"现代化"与空间向度上的"就地化".因而,"乡村振兴战略"应该从"乡村振兴道路"高度来认识,应该按照"两条腿"走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阵地在乡村、主体是乡民、主导靠政府、主助为全国、主道是就地实现的现代化、目标则是城乡统筹的全国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把"共同富裕水平显著提升"作为今后五年江苏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彰显了江苏履行"三大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责任担当。收入分配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影响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坚持走共同富裕发展道路,必须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兼顾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把"共同富裕水平显著提升"作为今后五年江苏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彰显了江苏履行"三大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责任担当。收入分配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影响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坚持走共同富裕发展道路,必须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兼顾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对共同富裕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把实现共同富裕确立为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原则之一,并且预言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长过程中,共同富裕问题迟早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在共同富裕问题已经成为中心课题之一的今天,江泽民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共同富裕”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指导方针;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国有企业和农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攻目标;非均衡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我党对“三大规律”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李海鹏  张龙 《传承》2011,(20):26-27
分配问题是邓小平晚年十分思考和关注的重要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的是走了邪路了。"因此,研究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观及其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艳 《群众》2022,(5):39-4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成效。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源,持续的创新活力能带动更多的生产力和就业,提高全社会财富创造能力,从而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走共同富裕之路是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描绘出共同富裕的路线图。5月,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