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警与科技》2006,(5B):70-74
随着IT技术的日渐成熟和普及.计算机、网络、存储等名词相继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言谈中。当人们初步掌握了这些产品和技术的使用后.对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如存储空间、传输速度、稳定性等。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安防产业蓄势待发.技术与产品都呈现出蓬勃进发的势头,迫切需要成熟技术的介入来提高现有水平。所以,我们是否能借鉴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拿来主义”呢?引进、吸收、集成、整合、升华一些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与安防技术和产品完美结合.成为安防人今后五年甚至十年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
丁兆威 《刑警与科技》2006,(11A):132-135
厦门市振威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楼宇对讲行业知名企业,历经十三载的磨砺拼搏.现已成为一个集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安防产品及智能化系统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其销售服务网络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6年9月19日.“首届中国安防产业五十强”评选在深圳揭晓,这是国内首份基于安防企业综合实力的评估名单。振威安防凭借其雄厚实力.从众多参评企业中脱颖而出,跻身“中国安防产业五十强”之列.可谓实至名归。 振威是国内最早进入楼宇对讲领域的企业之一.十三年的笃行.步履稳健.鲜有大起大落。已是硕果累累。 那么.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振威?在首届中国安防产业五十强企业颁奖会上,记者有幸采访了行业“垦荒者”——厦门市振威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臻峰。让我们通过与黄臻峰面对面的探讨和交流,—起走进振威,感悟—个优秀企业家的管理心得和真知灼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安防产业历经22年的风风雨雨,历史的长河终于涌到了这个隘口。面对它,人们忧虑.彷徨、叹息.困惑.最终无可奈何趋于平静,平静之中又理性地面对现实。长期以来,囿于众所周知的诸多因素,安防产业还是零敲碎打的手工业作坊式管理,使安防产业陷入重重的发展困扰之中。安防产业如何健康有序的发展?如何做强做大?这不仅仅是企业家也是政府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我国安防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壮大期,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发展的1倍以上.2005年安防企业已达1.5万家.从业人员近100万人,实现增加值600多亿元,其中出口创汇产品约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5.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06,(12A):32-36
为了及时全面了解2006年我国安防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中国公共安全研究院组成课题组,开展2006年中国安防产业发展跟踪研究。从市场现状、发展特点和趋势、面临的挑战及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进行客观分析,总结汇集了今年安防行业的一些重要数据,不管是对安防产业深层次问题的研究者,还是对密切关注中国安防产业投资者来说,希望能有点滴参考价值。[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曹宁 《刑警与科技》2013,(Z1):100-102
<正>安防行业新技术的融入和不断演进,使其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产业链在发展中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壮大,这些必将推动行业走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中国的安防行业需求旺盛,发展迅猛,根据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期实现安防产业规模翻一番的总体目标,年增长率在20%左右,2015年总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安防行业中视频监控产业处于核心地位,计算机图像技术、网络技术、芯片和核心算法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监控产品和技术正在持  相似文献   

7.
彭万龙 《刑警与科技》2007,(6A):100-103
中国安防行业历经近3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并朝着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与其他行业相比.尽管中国安防企业绝大多数规模不大,时间不长,但随着新一轮商机的进发,裂变、聚变必然产生,部分企业必定完成一个由弱至强的跨越。其实,在当前的生存状态之下,如何发展,是企业家们更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线缆产业属于传统工业的一部分。一直以来不太受重视。线缆企业受着市场冲击。面临着重新洗牌。近年来。随着安防产业的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相关配套产品也得到了发展的契机。线缆作为安防产品的配套产品.起到了连接、传输的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锐显出它独有的魅力。安防线缆市场到底有多大?如何更好的发展这个产业?特别是在扬州这个地域面积只有6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出现了五六十家线缆企业,成为中国线缆产业中杀出的一匹黑马。扬州地域产业化的形成的原因何在?笔者经过近一个月的采访调查。解密中国安防线缆。  相似文献   

9.
叶晨 《刑警与科技》2006,(3A):58-59
中国安防行业已走过20余年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安防产业已逐步成为一个被社会所认知的尢满活力与希望的新必产业,正是安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安防企业的成长,正是安防企业的进步,推动了安防产业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世界安防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安防企业如何应对,如何跟上世界及中国安防产业发展的步伐,从一篇中国安防企业经营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丁兆威 《刑警与科技》2014,(9):50-52,54,56,57
随着高清监控的大规模应用,满足大数据海量存储需求的云监控、云存储成为未来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方向。云技术不但有助于推动安防行业化应用市场的发展,更有助于推动民用安防市场的发展。云技术,将视频监控产业发展带入一个全新时代,同时也将促进传统安防商业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大华股份是非常幸运的十年前.推出了创新性嵌入式DVR,使我们非常幸运地步入了安防行业,并成为安防产业高速发展进程中重要的参与者,今天来看,创新特别是在产品的创新方面,仍然是行业发展壮大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2.
张亮 《刑警与科技》2005,(8A):44-48
警用实时监控系统WebGIS是网络技术与GIS结合的新产物,符合目前安防监控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作者的这一研究对安防产业的升级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浙江的安防产业以杭州为主,浙江许多重量级的安防企业都集中在杭州,占了全省安防业的半壁江山,如果以城市为单位来划分,杭州是仅次于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的第五大安防市场。因此,杭州在全国安防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杭州安防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浙江全省安防产业的发展。而且杭州安防厚积薄发,后劲十足。  相似文献   

14.
镇莉 《刑警与科技》2005,(10B):62-63
2005年,RFID产业是最红的明星产业,2005年,门禁市场是安防产业最热的市场之一,增长率高达25%-28%。据了解:在国内,门禁系统率先采用RFID技术,现今,门禁系统的前端识别技术90%均采用RFID技术,而近期推出的开放式门禁更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一种开放式,势在必行的暗流已涌向不断成长的安防产业。  相似文献   

15.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06,(4A):32-36
2006年是中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安防产业的发展也的确面临崭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对过去进行认真的反思,对未来进行细致规划,“十五”期间,安防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技术明显提高,产品应用领域日益广泛,特别是在城市治安防控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杨晔 《刑警与科技》2006,(8A):32-33
数字化、网络化是安防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其中网络智能化应用和网络化安全应用对安防行业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07,(5A):44-4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安防产业从珠江三角洲的起步进入发展时期.90年代中后期至今.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开始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从而形成了以深圳为中心的泛珠江三角洲(广东、福建),以杭州为中心的泛长江三角洲(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和以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天津、北京、河北)的安防产业经济带。 毋庸置疑,在下一轮中国安防产业发展的版图中,安防产业将真正从“珠三角安防时代”进入“城市群安防时代”,在其中.以来料加工为主体的珠三角安防制造业、以研发营销为主体的长三角安防产业带和以奥运安防为契机而崛起的后起之秀——环渤海地区安防产业群,将如何打造自身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王清寒 《刑警与科技》2006,(12A):129-130
20多年的发展,中国安防产业进入了快车道。平安城市给中国安防产业打了一针兴奋剂,国内、国外一些资本运作的企业纷纷给这个产业注入燃料。应该说,走好、走坏已成为我们安防企业应该直面与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彭婵 《刑警与科技》2007,(3A):132-133
中国安防起步之初,一直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面目出现,近年来,我国安防产业发展迅猛,在各种技术的推动下,也步入了数字化与网络化时代。在安防行业的报警、门禁与视频监控三大部分中,监控占了大部分市场。随着数字化与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视频监控逐渐成为主流。在安防产品一体化与集成化趋势下,网络也将视频监控与报警、门禁连接起来。将来的安防系统,将实现更多的功能。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IT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丁兆威 《刑警与科技》2014,(1):72-76,78
2013年对安防行业来说,是平稳发展的一年,基本上仍然维持了较高的行业景气度,全行业实现了19.87%的增长,行业总产值达3883.8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