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思想道德的好坏取决于后天受教育的程度。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  相似文献   

2.
"范跑跑"事件一出,争论如潮。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范美忠是否挑战了道德底线。那些为范辩护的人,无非是说他的行为出于人性本能,实无可厚非;而指责范美忠的,是说他突破了道德底线,该千夫所指。窃以为,之所以争议不断,关键在于争论的双方不是在使用同一个"道  相似文献   

3.
道德底线是指人类社会最起码的一些道德规范。社会不是一个人的社会,人与人共同存在才有了社会。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不管在自已的一生中怀抱什么样的个人或社会理想,追求什么样的价值目标,有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无论如何必须共同遵循的。也就是说,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总得有个界限不能越过,比如不骗、不偷、不抢、不强奸、不杀人,换成肯定的措辞就是诚信、彼此尊重、关爱生命。因此,道德底线也可以称之为基本的道德义务,一些基本的禁令。否则,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转,甚至会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4.
党员也是人,和一般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也要食人间烟火.好人不一定都是党员,但党员必须做一个好人,必须是具有高尚道德、高尚情操和高尚品位的"仁人志士",而不是那种贪婪、刻薄、小气、心理阴暗和趣味低下的"小人".  相似文献   

5.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它是一个党员干部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早在68年前,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就号召共产党员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各  相似文献   

6.
"气"者,一个人的作风习气也,亦即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思想素质、道德情操的外在体现。笔者认为一个学生政治辅导员要扮演好指导员、导航员和教导员这一特殊角色,就必须练好"气"功。笔者认为,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用心"修炼":一、端行而养"正"气。"正气"即刚正之气。一个人的"正气"不是生来就有的。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可见,这种"正气"是在对真理的追求中,对私欲的抵制中,对歪风的斗争中不断修炼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道德建设问题不仅为理论界所关注,也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中共中央最近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充分体现了加强道德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那么,面对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如何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本文试图从我国道德建设面临的困境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入手,探讨我国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我国道德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  相似文献   

8.
史少博 《理论学刊》2020,(2):118-126
道德共同体的主体是人,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任何团体也不是孤立的存在。道德共同体或是一个氏族,或是一个部落,或是一个家庭;或是一个区域、民族、种族、宗教的人群,或是一个阶级、国家的团体,或是跨越国界的、有某种利益联结的集合体。道德共同体具有道德信仰的共同性、道德价值认同的共识性、道德人格的平等性、道德价值评判的同一性等等。道德共同体进行有效的道德自我管理,才能满足自身价值需要;道德共同体关注群体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才能彰显其价值。追求共同体中每一成员的幸福,是道德共同体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创城有我     
正作为一名援藏队员能够参与到日喀则的创城工作是一个偶然,能够成为一名创城人更是一种缘份。在市"六城共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我主要负责全市道德讲堂活动的开展和办公室的文字材料工作,先后策划、组织实施了十二期日喀则市珠峰道德讲堂活动,不断推进日喀则市道德讲堂活动走向常态化、大众化,为"六城共建"作出了援藏人的贡献。创城不是为了一块亮闪  相似文献   

10.
"道德"滑坡说是比较论,是说现在的道德不如·从·前,按照"九斤老太"们的感叹,不是一般的"不如",是大大不如,是沦丧,是世风日下。"从前"是什么时候?新中国成立前?显然不是。那时出生的人,己垂垂老矣,旧时代留给他们的印记已经模糊。再说,同60多年前比,也没多大意义。显然,"滑坡"说,是同改革开放前比较"。现在的年轻人啊,甭提了……"成了有些人的口头禅。那时"我们"如  相似文献   

11.
和谐政治的一个主要的特点是民主,而民主政治建设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建设;另一个方面就是作为权力的主体的官员道德建设.官员道德问题并不是个新问题,是个古今中外都倍受关注的问题.在古代中国奉行的是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轴心的道德自律原则;在西方社会则是以制度监督为主的道德他律.2002年开始实施引咎辞职以来,一批官员相继引咎辞职,再次把官员道德建设问题置于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官员道德建设问题就是要坚持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对于道德金律,我们的理解和争论,基本是围绕这样三个层面的问题来展开的:一是道德金律的"律"的方面,即其道德律法、规则、规范等形式层面的问题;二是道德金律的"金"的意义,即其在道德规范或原则上的普遍性、第一性的地位层面的问题;三是各种表达式中所包含的"人与己"、"人与人"、"自我与他者",甚至"人与物"、"人与自然"等等关系内涵层面的问题.对此三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在某种意义上就决定了我们是否更合理、更正确地诠释此一道德理念,同时也决定了道德金律这一传统思想是否能真正发挥其当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之得     
<正>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可见道德的重要性。什么是道德?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中国向来是一个尊重道德、崇尚道德、追求道德的国度。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现实中道德滑坡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了解道德行为是如何发生的,尤其是了解道德行为发生的动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赵健 《求实》2005,(Z1):263-264
邓小平有一句名言,叫做"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江泽民针对我们在二十一世纪已经遇到的和可能要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发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他强调指出"教育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学习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要"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这是个很重要的战略观念."创建学习型社会",并不仅仅是一个好听概念,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提倡学习,而是有实实在在的现实前提的,是一个富有时代精神的战略要求.这个前提不是别的,而是信息化、高新科技化和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5.
杨仕奎 《求实》2005,3(5):34-36
在当前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互利成为调节人际行为的基础性道德原则,它体现了个人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反映了道德的功利性特征与要求。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共生性和常态下的道德情境,是互利原则合理发挥其作为道德原则的规范调节功能的必要条件。互利原则不是调节人际行为的唯一准则,也不是最高的道德原则和最终的道德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实现公平和正义"写入十六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公平",清晰地指出了未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路径,以及让一个国家更加美好的方向。实现公平正义不只是追求结果的公平,也应该追求起点的公平。起点的公平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公平,家庭出身、先天禀赋、文化背景等等因素都是一个公民无法决定的,政府的责任不是去消灭这些差异,而是如何通过公共政策保证——每一个公民不  相似文献   

17.
所谓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公平正义、充满道义关切和共享美好的社会。和谐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具有良好的个体美德和精神心理,而每一个人又可以从良好的社会秩序中分享和谐与安宁。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8.
雷锋精神既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也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和政治"造神运动"的产物,而是自然"生成"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中国革命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雷锋精神的深刻思想渊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发展构成了雷锋精神的坚实社会基础。在思考雷锋精神的产生问题时,还需要正确看待雷锋与毛泽东、雷锋精神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省把巩固深化、拓展延伸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作为打造"好人安徽"品牌、夯实"美好安徽"道德根基的重中之重来抓,推广"道德档案"、"爱心银行"、"道德信贷"等具体实在、有力有效的平台和抓手,促进道德建设融入广大群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辐射带动全省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安徽先后涌现出8名全国道德模范,546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创建"道德档案",记录美德印迹。芜湖市镜湖区借鉴信用档案的做法,以社区为单位,探索给居民建立"道德台账",对道德行为进行"实况录像"。一是广泛深入宣传发动。利用社区宣传阵地和党员会、楼长会、居  相似文献   

20.
在《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针对资产阶级向共产主义提出的五个责难——"消灭个人劳动所得财产"、"消灭个性"、"消灭家庭"、"取消祖国、取消民族"、"废除宗教道德、废除自由正义",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强有力的驳斥:指明共产主义并不是要消灭个人劳动所得财产,而是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共产主义并不是要一般地消灭个性,而是要消灭资产阶级剥削雇佣工人的自私个性;共产主义并不是要倡导公妻制、消灭家庭,而是要消灭剥削妇女、剥削子女的现象;共产主义并不是要取消工人的祖国,而是要消灭阶级剥削、民族剥削;共产主义并不是要废除宗教道德、自由正义本身,而是要消灭反映阶级对立的传统观念。重温这些回应有助于我们积极应对挑战、澄清误解、消除困惑,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认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