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10月28日,北京大学举行仪式,聘请法国波尔多第四大学比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马特先生为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迟惠生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潘国华教授、方连庆教授,院长助理许振洲副教授以及国际关系学院部分师生出席了隆重的聘请仪式。我院潘国华副院长介绍了马特先生的工作经历和学术成就,迟惠生副校长向马特先生颁发了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聘书。最后,马特先生致答辞并作了题为《21  相似文献   

2.
6月19日上午,北京大学授予联合国裁军事务中心高级政治事务专员林国炯先生客座教授的仪式在我校临湖轩隆重举行。参加授予仪式的有专程从联合国前来的林国炯先生和夫人陈芳渝女士,全国政协台港澳联络委员会副主任郭平坦先生,北京大学副校长何芳川教授、北京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潘庆德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8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东欧研究中心(CCEES,PKU)”成立暨“中东欧研究在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行。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国际合作部部长李岩松教授,国际合作部副部长郑如青博士、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霍姆斯基先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  相似文献   

4.
1996年12月19日,我校在临湖轩举行仪式,授予日本著名学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前亚细亚大学校长卫藤瀋吉先生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称号。副校长梁柱教授、我院院长梁守德教授、副院长潘国华教授、以及我院各系负责人和接受日本笹对良一基金会资助的我院研究生共30余人出席了授职仪式,潘国华教授主持了仪式,梁柱副校长、卫藤先生、梁守德教授均在会上讲话。卫藤先生系日本国际关系学界知名学者,是日本国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教授, 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潘国华教授, 各位教授, 女士们,先生们, 代表中国未来的北大学子们, 非常高兴能够见到各位,也很感谢各位给予我的热烈欢迎。 今天我很高兴能够访问汇集了中国最高精英的、知识分子的摇篮--北京大学。北京大 学开拓了近代中国的命运,并主导着现代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1996年11月19日,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授予日本田渊节也先生顾问教授仪式,在仪式上闵维方副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田渊节也先生作了重要讲演。下面刊载的是田渊节也先生的讲演稿。考虑到篇幅的限制,本刊将讲演稿后附的一些数据资料予以删节,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7.
20 0 4年 4月 2 3日上午 ,来自全国 30多所高校的 80余名代表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会聚一堂 ,出席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政治科学类”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国有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潘国华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浦劬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主任臧志军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此次研讨会是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共同发起的 ,并在 2 0 0 0年由中国人民大…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奥德学术交流基金建立大会于3月9日下午在法学楼国政系会议室隆重举行。系主任梁守德教授和北京奥德集团总裁渠万春先生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协议规定,奥德集团在今后五年里,将每年提供港币十万元,支持北京大学国际政  相似文献   

9.
本刊学术顾问、我国著名政治学家、国际政治学家、教育家,当代中国政治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赵宝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赵宝煦教授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曾任北大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副系主任、代理系主任、系主任,亚非研究  相似文献   

10.
1996年6月27—29日,由我系和韩国庆熙大学亚太地域研究所、日本大学商学部联合举办的“东北亚发展模式与国家间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梁柱教授、国际政治系系主任梁守德教授、庆熙大学副校长赵正源教授、日本大学代表长谷川启之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北京大学外事处副处长潘庆德、外国留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黄道林、社会科学处副处长何淑云等同志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1.
1995年9月12—13日,由我系和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共同主办的“21世纪的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教务长周起钊教授、社科处副处长何淑云同志以及我系代系主任潘国华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张汉清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2.
1993年9月7日至8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同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在北京大学举行了中日“亚太地区国家、民族与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出席会议的是:方连庆教授、黄宗良教授、陈峰君教授、林代昭教授、王杰教授、张锡镇副教授。成蹊大学出席会议的是:加藤节教授、广部和也教授、宇野重昭教授、关口末夫教授、田中治男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教授会见了与会代表。北京大学副校长梁柱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梁守德教授、成蹊大学法学部长广部和也教授、成蹊大学代表团团长加藤节教授分别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有四位学者在会上宣读了学术论文。与会代表对亚太地区国家、民族与国际关系的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次学术研讨会对进一步加强两校的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提交会议的论文按发言顺序刊登于后。  相似文献   

13.
1998年12月8日至10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世界社会党研究中心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联合召开的题为“欧洲政党政治新变化”研讨会在北京怀柔云岫山庄举行。会议由研究中心主任曹长盛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潘国华教授致开幕词。艾伯特基金会北京办公室负责人贝尔恩特·雷迪斯先生、联邦议会议员迪特·山茨先生先后在会上作报告和多次发言。到会的有中央编译局、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社科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党校、清华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新华文摘杂志社及北京大学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会议就冷战后欧洲政党政治的新变化、欧洲的民主社会主义与保守主义同欧洲政党政治的关系以及欧洲一体化对西欧政党政治的影响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归纳、发表于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0月18日上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Chinese Collegiate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宣告成立。国家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黄百炼同志、外交部干部司副司长刘光源同志、北京大学副校长郝平教授、辽宁大学校长程伟教授、兰州大学副校长杨恕教授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0月16日至17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暨21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教授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潘国华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4):F0003-F0003
2011年7月13日,张汉清先生走了,享年88岁。在送别他的最后过程中,我应时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机械的,脑子则像演电影似的,不断地闪过先生的音容笑貌,思绪常常定格在我与他交往的那些情景。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育人60余载,用“桃李满天下”形容毫不为过。  相似文献   

17.
陈鼓应先生,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国加州大学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聘任教授。访问结束之时,我请陈先生提供照片。他打开抽屉,我不禁眼睛一亮:邓小平同志与陈先生共餐的照片,邓颖超同志接见陈先生的照片,胡启立同志与陈先生握手的照片。确实,陈先生回大陆讲学的举动,在海峡两岸,在海外华侨中,都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陈先生原先是台湾的知名学者。他原籍闽西,1935年生,14岁去台湾,一住30年,专门研究尼采和老庄。他保持学术良心,处处受到当局的困扰,遂于1979年移居美国。1984年秋应邀来北京大学讲学,邓小平同志专门接见并设宴招待。  相似文献   

18.
“中美日关系的回顾与前瞻——哈佛大学、北京大学、东京大学学者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罗斯、傅高义、密西根大学教授李侃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克蒂斯、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纳特、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京都大学教授村田晃嗣、日本防卫研究所神谷万丈,以及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张沱生、中央党史研究室章百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袁明、贾庆国等专家、  相似文献   

19.
论东亚经济民族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年9月12日至13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同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在北京大学举行了“面向21世纪的东亚政治、经济、文化展望”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出席会议的是:方连庆教授、陈峰君教授、林代昭教授、张锡镇副教授、关世杰副教授、许振洲副教授、沈青兰副教授。成蹊大学出席会议的是:田中治男教授、桂木隆夫教授、龟嶋庸一教授、幸村千佳良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义道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代主任潘国华教授、成蹊大学代表团团长田中治男教授分别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有八位学者在会议上宣读了论文。与会代表对有关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次学术研讨会对进一步推动和加强两校的学术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现将提交会议的论文按发言顺序刊登于后。  相似文献   

20.
本刊去年最后一期,北京大学教授薛汉伟先生的名字尚列顾问名单中.与疾病抗争两年之后,亲友的眷恋和现代医术都没能留住他,公历去年最后一天,先生走了.一位造诣颇深的学者,值71岁之盛年,社会科学对他还是有许多期待的.天妒英才,人愿奈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