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作为当代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主导范式,不仅推动了政治科学研究内容的更新,还进一步拓展了政治科学的研究领域,为制度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本文主要从制度研究的适用领域与政治学本位视角、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内在争论的焦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权力基础、新制度主义视阈下政治制度研究的整合与超越四个方面,对国外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现状与理论发展进行综合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2.
比较研究在政治学领域中运用广泛,个案研究方法又是比较政治学研究中的主要研究策略之一.本文阐述了个案研究方法的性质与特征,分析了六种不同个案研究类型,以及就比较政治学研究中如何进行个案选择和研究设计作一简要概述,期冀比较个案研究方法上的突破能对理解转型期的中国政治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广义的政治学既包括传统政治学,也包括现代政治学,而狭义的政治学只指传统政治学.传统政治学与现代政治学既在时间上有先后衔接的现象,但又不是简单的相互更替,它们在现当代是共同并存的.现代政治学或曰政治科学是指试图用科学主义的方法(特别是行为主义方法)研究政治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使政治学研究与现实政治之价值取向相对分离,而更趋学术化、独立性的研究方法或学科.而传统政治学或曰政治学是指沿用旧的研究方法(前科学主义、前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使政治学研究更具有现实政治功能(或批评检讨功能,或认同完善功能等)的研究方法或学科.鉴于此,当代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新的"政治学"概念,即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主体对社会资源的强制性分配及由此达成的相互关系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政治学方法论的创新始终是政治学研究不断发展的恒久动力。目前我国的政治学方法论研究总体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方法论体系建构不够完善、路径选择不够合理、模型设置不够科学。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升我国政治学方法论研究水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立足于当前我国的现实问题,建立科学的政治学方法论。科学政治学方法论通过健全方法论体系、选择科学研究路径,应用有效研究模型去观察、描述、解释和预测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力求促进政治学研究朝着原创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方向发展,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的政治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5.
网络政治学是以网络技术与政治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为研究对象 ,以网络技术对政治的影响、政治实体对网络社会的管理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新兴学科。网络政治学源于网络技术在政治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政治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网络政治学研究的技术路线是问题研究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网络政治学的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虽未最终确立 ,其研究的整体水平虽还有待提高 ,但人们对它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和发展前景始终持肯定和乐观的态度。数字化技术催生了网络政治学 ,网络政治学将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陈豹隐的"新政治学"研究不仅开启了近代中国对政治学研究的新范式,而且赋予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新内涵。他将实证主义的客观性作为评价政治学理论是否科学的标准,提出了政治现象发源于经济现象,政治建构服务于经济活动的理论观点;批判了权力在制度化、神圣化、人格化的演变进程中呈现出的阶级对立与关系转变,主张政治最终将走向权力的社会化。陈豹隐的"新政治学"转变了中国传统的政治学研究路径,为近代中国的政治学理论与政治实践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刊以政治学和行政学为重点,侧重研究基础理论与典型实践问题,提倡原创、严谨、厚重和宽容的文风。主要栏目有"政治理论","国际政治","中国政治","公共行政","行政改革","政府与经济","行政与法","比较与借鉴"。选题重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学:理论、学科与方法论;政治哲学;中国政治(含党建)和国际政治。行政学理论及其新发展;政府管理机制,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社会  相似文献   

8.
《政治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1.明确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范围。2.了解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3.明确学习政治学的意义,掌握学习政治学的正确方法。 二、内容。(一)内在联系。本章主要内容有三点,即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范围;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简史;学习政治学的意义和方法。第一点说明政治学是研究什么的;第二点说明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历史;第三点说明为什么要学习政治学和怎样学习它。 (二)基本概念。1.政治(4页)2.政治学(4页)3.神  相似文献   

9.
自然科学的发展与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更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并使政治学理论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的形成是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在政治学研究领域运用的必然结果。但行为主义政治学全盘照搬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使其走向了新的形而上学。要使政治学成为真正的科学 ,关键在于确立真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政治研究逐步兴起。进入到90年代,随着实证研究方法的引入、农村政治研究主题的深化以及海外中国研究的推动,中国农村政治研究的跨学科融合也开始出现。在路径上,农村政治研究的跨学科融合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政治学与社会学、人类学的融合;二是政治学与经济学的融合;三是政治学与历史学的融合。农村政治研究的跨学科融合,不仅增进了不同学科间的沟通与交流,而且也促进了农村政治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我国政治学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有必要处理好政治研究的学术性和学术研究的政治性的关系;体制研究与过程研究的关系;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关系;核心领域深化和边缘领域扩展的关系;经验研究与规范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现代视野下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是政治实践的需要和科学发展的需求,在政府管理、行政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分析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对现代视野下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基本研究成果和对传统理论的发展进行论述,其主要目的是对传统新制度研究的总结与提升,对行为主义和理性分析主义的扬弃。其发展研究成果对我国现代制度的构建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原题为"Encounters with Modernity",选自罗德斯(R.A.W.Rhodes)等主编的《牛津政治制度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塞缪尔·毕尔(Samuel H.Beer)1911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932年在密歇根大学毕业后赴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攻读中世纪史硕士学位,1938年至1943年于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其后执教于哈佛大学并任政治学系主任,1976年至1977年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2009年逝世于华盛顿特区。毕尔教授长期致力于比较政治学、美国联邦主义与英国政治研究,在英美政治比较领域取得开创性成就。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曾在《美国政治》自序中谈到该书灵感缘起于博士答辩时,毕尔向其提出的有关政治思想同政治制度关系的问题。霍尔(Peter A.Hall)数次回忆毕尔在指导其博士论文中闪现的学术思想,指出毕尔重视制度的文化向度有助于联结政治科学的新旧制度主义,并对新制度主义的观念研究产生深远影响。2005年,毕尔教授应邀写作本文时已逾94岁高龄,他在文中回顾自己步入政治科学与比较政治学的历程,将自由心智界定为现代性的伦理基础以及现代化进程的统摄力量,从而论证自由主义理念与民主政治实践的相互塑造。透过毕尔对其学术人生的自述,以及文中展示的二十世纪英美政治演进轨迹,可以看到黑格尔、格林、罗伊斯的观念主义传统,怀特海、杜威的过程哲学及逻辑主义传统,韦伯、帕森斯、阿尔蒙德的文化主义传统,白芝浩、威尔逊的制度主义传统,以及英美新工党和新民主党第三条道路政策主张,是怎样融入毕尔的思想和经历当中的,他针对思想创化、个人自由、政党发展、社会联结、国家整合提出的一系列深刻洞见也因此更富亲切感。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政治>一书的作者以邓小平关于当代中国政治问题的论述为基础,吸收了中国政治学界20多年的研究成果,力图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学科学体系的一个大胆尝试.作者遵循了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学必须注意的四点一、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实践为源泉;二、以中国人民根本政治利益为出发点;三、以邓小平的政治观点为主要内容;四、以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为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安全是人类为了解决生计和谋求发展最基本的前提和保障,也是自古以来政治学研究的重点领域。陆地边疆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甚至是其他所有安全领域得以稳固和发展的前提,是维护和巩固国家安全最重要的环节。陆地边疆政治安全蕴含国民安全内涵,是边疆安全的突出问题,并且承担着维护整个国家安全的重任。剖析意识形态安全、政党执政安全、地方政权安全和国家主权安全等陆地边疆政治安全各要素的主要表现,有助于将新时代中国陆地边疆政治安全问题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本刊以政治学和行政学为重点,侧重研究基础理论与典型实践问题,提倡原创、严谨、厚重和宽容的文风。主要栏目有"政治理论","国际政治","中国政治","公共行政","行政改革","政府与经济","行政与法","比较与借鉴"。选题重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威廉·里克尔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学者之一,他创立的“实证政治理论”带来了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他对于政治制度的实证研究引领着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学研究的风向.实证政治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石包括:理性人——个体做出理性决策;博弈论与策略行为——个人做出决策之前会考虑其他个体的行为.实证政治理论主要运用理性选择和博弈论的分析工具,讨论制度规则对决策结果的影响.以博弈论为基础的政治制度研究不仅为政治学注入“科学”的血液,也为解释中国政治制度变迁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比较政治学是一门十分独特的政治学分支学科,其"比较"的方法使其讨论主题、理论视角、研究方法、分析技术等都与学科内其他分支学科相异。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政治学兴起于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美国,这既与行为主义革命密切相关,也显著地服务于美国自身的战略考量。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国学界自然高度重视比较政治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学界在大量译介西方比较政治学经典理论的基础上,逐渐消化吸收相关范式和研究方法,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自身发展逻辑,使作为中国的比较政治学学科渐趋成熟;但不可否认,我国的比较政治研究也表现出相当的乏力和迷茫,不但面临法理——制度主义、发展主义和后发展主义的范式冲击,也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上深陷多元化讨论,还面临学科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矛盾。  相似文献   

19.
本期名家     
王浦劬,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政治学科评议组副组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部召集人、国家教育部全国政治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治与行政学会会长。兼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政法部委员、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编撰《政治学基础》、《选举的理论与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论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中国特色”梁守德国际政治学,是一门从政治角度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学科。广义讲,称大学科,泛指国际政治的理论、历史与现状,包括全球学和地区学。狭义讲,称小科学,分支学科,单指国际政治学的理论学科,即综合性、系统性、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