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当天,张学良便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告知蒋介石等被扣留,电称“兄等有何高见,速复”。毛、周接电后,当即便复电张学良,“恩来拟赴兄处协商大计”。蒋介石自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许多共产党的领导人死于蒋介石之手;并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打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内战,红军抗损大半。直至西安事变前,在日本军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计划向前推进一大步的危急关头,他仍强令张学良、杨虎城车部“剿共”,并将摘系部队约对个师调到以郑州为中心的平汉、陇海铁路沿线,以便随…  相似文献   

2.
常海 《党史博采》2003,(11):36-38
周恩来“大无畏精神”挽救危局 张学良“一本初衷”舍身为国 众所周知,周恩来生前总是高度评价“千古功臣”张学良,并称他为自己的“老朋友”。而周恩来更是在张学良心目中留下了不泯的印象,张学良在被幽禁55年之后,刚一获得自由就公开讲道“周恩来先生,我非常佩服……他说话直截了当,人很聪明,我俩见面感情极好。”1936年4月9日夜,在国难深重的时刻,俩人在延安(时称肤施)初次秘密会晤,谋求携手抗日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29日《书刊报》上发表了一篇摘自《新闻汇报》的文史轶闻———《周恩来蓄须明志》(以下简称《明志》)。《明志》一文说: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时,曾气势汹汹地说:“我姓蒋的不消灭共产党,死不瞑目。”周恩来则义正辞严地回敬蒋介石:“革命不胜利,我誓不刮胡子。”直到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在周恩来与蒋介石谈判的那天早晨,他才把胡子剪掉,实现了十年前的誓言。众所周知,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就把屠刀高高举起杀向共产党人。周恩来更是他悬赏缉拿的“要犯之一。”周恩来这时蓄起了…  相似文献   

4.
窦应泰 《党建》2009,(9):60-61
张学良被秘密幽禁的50多年里,他和周恩来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感情。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周恩来与张学良分手25年之后,身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仍在透过香港种种关系设法为张学良隔海捎书。以下记述的是周恩来1962年密信送达台湾的经过。  相似文献   

5.
关于周恩来与张学良的交往与友情,特别是西安事变前后的交往与友情,以及张学良被囚之后周恩来多次呼吁释放他的种种情形,已有不少论著谈论,许多人已耳熟能详。但在张学良幽禁期间,周恩来与张学良的秘密交往,以及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暗中保护和关怀,至今仍鲜为人知。笔者根据文献和对有关人士的采访,将此情形做一介绍。周恩来对西安事变的善后处理使张学良大为敬佩众所周知,周恩来生前总是高度评价“千古功臣”张学良,并称他为自己的“老朋友”。张学良在被幽禁55年之后,刚一获得自由就公开讲道:“周恩来先生,我非常佩服。……他说…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被秘密幽禁的50多年里,他和周恩来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感情。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周恩来与张学良分手25年之后,身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仍在通过香港种种关系设法为张学良隔海捎书。以下记述的是周恩来1962年密信送达台湾的经过。周恩来写信的起因1961年12月12日晚,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一次有张学良  相似文献   

7.
17西安事变———古城西安张杨“兵谏”国共两党再度合作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当时驻在陕西、甘肃一带。1936年春,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达成了互不侵犯及交通、通商等协定。同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派周恩来与张学良进行了会谈,双方就联合抗日的许多重大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与此同时,我们党又先后派汪锋、王世英、王炳南等同杨虎城进行了联络。在此期间,红军在前沿阵地与…  相似文献   

8.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肤施(延安)会谈后,决心不再打内战,联合红军抗日,打回东北老家去.6月18日,张学良个人出资在西安创办了《西京民报》,作为宣传“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9.
张学良曾经与很多著名的共产党人有过交往,有的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有一位共产党高级将领,和张学良同为辽宁海城老乡,在东北军时曾任张学良的副官。他就是1955年授衔的开国上将,曾担任过国家铁道部部长、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的吕正操将军。  相似文献   

10.
在张学良被蒋介石秘密幽禁的50多年时间里,他和周恩来始终保持着非常良好的感情。特别是1936年冬张学良失去自由,在处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周恩来仍然和张学良保持书信往来,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个不可思议的事。在张学良被蒋囚禁于浙江奉化之初,周恩来通过东北著名人士莫德惠、何柱国等人给张学良捎过信件;张学良赴台羁押以后,周恩来仍然千方百计与囹圄中的张学良保持联系。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在与张学良  相似文献   

11.
在张学良被蒋介石秘密幽禁的50多年时间里,他和周恩来始终保持着非常良好的感情。特别是1936年冬张学良失去自由,在处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周恩来仍然坚持保持和张学良的书信往来,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周恩来不但在张学良被蒋囚浙江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1940年他就预见到他将在未来的新中国国家政权中扮演总理角色。●第二次,在抗日战争胜利之时,他预言,国民党挑起内战必失去人心,失天下,共产党会团结其他民主党派建设新中国。●第三次,阿尔巴尼亚的共产党政权迟早要垮台。苏联的经济很僵化,停滞不前,民族矛盾复杂,最终要出大乱子。“苏联帝国最终要瓦解”。这是曾长期在周恩来同志身边工作,先后担任过周恩来的警卫、副官、秘书、卫士长的老红军何树英同志的回忆:我1940年5月4日来到周恩来身边当警卫,一星期后随他由延安奔赴重庆,以后历任副官、秘书、卫士长。周恩来无疑是一位鞠躬尽…  相似文献   

13.
孙韶林 《党史文汇》2002,(11):20-22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政治事件而令世人瞩目。而在“西安事变”前夕,周恩来与张学良的延安谈判则是“西安事变”的奠基仪,为“西安事变”奠定了明确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和统一战线等方面的组织基础。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发表了《八一宣言》,呼吁各党派、各界同胞和各军队,无论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利害不同,均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定成立东…  相似文献   

14.
原国民党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东北军的少帅张学良将军,在中国的现代史上是位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物,他同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更是震古烁今,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被周恩来誉为“千古功臣”。张少帅曾同中共领导人多有接触,但他同周恩来的友情更为绵长,使周总理对张学良的思念达4O年之久,曾三次为其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关于"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的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张学良参加过国共内战,由于特殊的经历,出于对国共两党的深刻了解,他在晚年口述历史时,对这一问题作了有异于一般学者和其他当事人的总结。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的原因,也就是没有中心思想";"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所以他能成功"国民党虽然一度是执政党,也控制过国家政权,但一直没有形成中心思想。张学良直  相似文献   

16.
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冒死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后,张学良不顾个人安危,以至诚和无私,陪送蒋介石回南京。不料,蒋介石回到南京后翻脸不认人,把张学良囚禁起来。1937年1月4日,蒋介石颁布了对张学良的“特赦”、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的命令。就这样,这位被周恩来称赞为中  相似文献   

17.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蒋介石“剿共”政策不变,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震惊中外,国内外反应不一。如何处理西安事变,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与亲美派争斗十分激烈。中共中央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周恩来卓有成效的工作,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的一生同民主党派和广大爱国人士的交往甚多,情深谊厚。其中他与爱国将军张学良的交往,时间虽短,但感情至深。特别是日后周恩来在各种不同场合,三次为张学良悲惨的个人遭遇而落泪,更是成为一则历史美谈。 在周总理的一生中,他与爱国将军张学良的直接交往有两次,屈指算来也仅仅八天九夜。第一次是1936年4月9日,应张学良邀请,周恩来偕李克农及随行人员在肤施(会延安)进行的会谈。  相似文献   

19.
孙修峰 《世纪桥》2013,(3):17-22
他早年在英国加入共产党,回国后从事抗日救亡、统战和情报工作;他是一位传奇人物:张学良认定他是大才;蒋介石亲授他一项重要使命;他与以高官相诱惑、以杀头相逼迫的戴笠斗智;他深受周恩来的器重与关爱;他最早站出来批判陈伯达,而遭康生,  相似文献   

20.
孙修峰 《世纪桥》2013,(6):17-22
他早年在英国加入共产党,回国后从事抗日救亡、统战和情报工作;他是一位传奇人物:张学良认定他是大才;蒋介石亲授他一项重要使命;他与以高官相诱惑、以杀头相逼迫的戴笠斗智;他深受周恩来的器重与关爱;他最早站出来批判陈伯达,而遭康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