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贵有恒     
三国名将吕蒙在军中长大,书读得很少。一次孙权劝其要多读书,“宜学问以自开益”。吕蒙觉得自己整日忙于军务,哪里有时间读书?于是回答说:“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孙权听后却说,你再忙难道比我忙吗?我劝你读书,不是让你成为博学之士,只希望你增加历史知识,开阔视野,并以“光武(汉武帝)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曹操)自谓老而好学”进行勉励。吕蒙听从了孙权的劝告,从此发奋读书,终成吴国三军统帅。  相似文献   

2.
蒋子龙 《学习导报》2012,(14):25-25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  相似文献   

3.
蒋子龙 《新湘评论》2012,(14):25-25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  相似文献   

4.
白岩松 《党课》2020,(4):104-105
中央电视台做过一个关于读书的公益广告,这几年一直在做读书的推广,我总纳闷,你见过国际上把哪个日子定为“吃饭日”吗?没有。既然国际没有吃饭日,那为什么要设一个读书日呢?对于人们的身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但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跟不吃饭一样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为什么我们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的地步?  相似文献   

5.
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当一个人强迫自己作出某种读书姿态的时候,他其实是在折磨自己了。读书是一种心灵义务。一个人,如果没有把将一段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敌人,因为他放弃了对自我心灵的塑造,错过了在读书时光中体会“物我两忘”的机缘。这一机缘,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弥补。当你回过头来,重新拾起书本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何等陌生。  相似文献   

6.
《新湘评论》2013,(21):64-64
我经常接触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我也曾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7.
读书三到法     
宋入朱熹读书有“三到法”:“要口到、眼到、心到。”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恩。”他还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些读书法,都是非常好的,是我们在读书学习中经常运用的。  相似文献   

8.
沧南  彭臻 《学习月刊》2010,(21):18-19
毛泽东既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革了一辈子的命,也读了一辈子的书。他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读书,不单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搞好下作,而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他把读书看成像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开。  相似文献   

9.
读书三到法     
《学习导报》2012,(9):44-44
宋入朱熹读书有“三到法”:“要口到、眼到、心到。”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恩。”他还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些读书法,都是非常好的,是我们在读书学习中经常运用的。  相似文献   

10.
“小同志”是共和国元帅、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彭大将军”的彭德怀对黄岁新的爱称。黄岁新是中国工农红军缔造者之一、红三军军长黄公略的女儿,自幼聪颖好学。自1937年进学堂,她成绩始终名列第一。但读书要钱,黄公略遗留下来的8亩祖业,每年有40石谷子的收入,一屋女人皆靠着土里刨食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哪有闲钱读书啊。危难之际,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托人送来了400元钱,母亲手捧着钱对女儿说:“岁新呀,彭伯伯的钱来之不易,你要好好读书啊!”1949年8月4日,湖南和平解放,在北京开会的彭德怀恐退守衡阳、…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欲为一代经纶手,须读几篇要紧书。”我们认为,一个人即使没有做“经纶手”的宏愿,也应当“有关家国书常读”。可是一提起读书,就有人喟叹没有时间,埋怨环境不好,说出许多不读书的“理由”。岂不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你是诚心好读者,在当今社会还能读不成书吗?  相似文献   

12.
周建波 《廉政瞭望》2011,(13):52-53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你被某人“空降”到一座孤岛上,随身携带了一袋谷种和一些菜种,还有一只小鸡。某人对你说,“现在,你的食物得靠你自力更生了。我知道你以前没种过庄稼,也没养过鸡,但是我绝对相信你有这个能力。”然后他坐船走了,剩下你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孤岛上谋生存。  相似文献   

13.
赵畅 《前线》2013,(4):88-88
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走了,但他留给人们诸多宝贵遗产。比如,他的酷爱读书。于是之出身贫寒,幼年辍学,可他后来竞成为一名受广大观众尊敬热爱的演员,还完成了从演员到学者的转变。靠的是什么?读书!于是之说过:“演员必须是一个刻苦读书并从中得到读书之乐的人。”他一生尊重那些有书生气的“学者化”的同行们。他知道,不读书,仅靠初中文化水平,怎么给自己所表演的人物“提供很好的营养”?不能深刻地理解、塑造人物,又怎能打动每一个观众。  相似文献   

14.
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骁勇善战,屡建战功,但因其学识浅薄,人称“吴下阿蒙”。一次晋见孙权时,孙权问他最近读些什么书,吕蒙说,杂事缠身,无暇读书。孙权说,你的事情难道比我还多吗?我每日还手不释卷。一句话说得吕蒙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从此挤出时间发奋读书。过了一个时期,鲁肃因事与吕蒙交谈,吕蒙旁征博引,珠玑迭出,鲁肃大为震惊,问过缘由,不由叹道:“子明(吕蒙字)非复(不再是)吴下阿蒙!”三国纷争,军旅事繁,没有时间读书,这条理由确实堂而皇之。就像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抱怨:“早上一睁眼就连轴转到夜里十二点,学…  相似文献   

15.
许锋 《廉政瞭望》2010,(13):67-67
岁数大的说岁数小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老江湖”说“小江湖”,“你一撅屁股,我就知道你拉什么屎”;饱经沧桑的说没见过世面的.“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粒多,跨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等等。可见,岁数、资历、经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王莉 《党建文汇》2014,(7):41-41
“父亲节吗?听说过,但还没享受过呢。”朋友安德列说。他的一儿一女都在小学读书.听说可以给爸爸过节,都高兴得又蹦又跳。至于他本人,即使不站在父亲的立场上,他也希望父亲节这个“新兴节日”迟早会被列入“俄罗斯节日名册”上。“节日嘛。当然是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17.
有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蝎子想穿过池塘,但它不会游泳。于是它爬到青蛙旁边问道:“青蛙先生,能不能让我躺在你的背上,你驮我过池塘?”青蛙回答道:“我不得不拒绝你,因为你会在我游过池塘的时候刺死我。”  相似文献   

18.
读书8法     
杨思卓 《廉政瞭望》2010,(17):22-22
波浪读书法。一次读一本书,但不强求一气呵成,可以过一段时间再读。时间不充裕,或读一些“难啃”的大部头时,不妨采取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群 《党史纵横》2002,(3):40-42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背信弃义,发动了苏德战争。正在苏联伊万诺沃市读书的毛岸英一心想学军事,当红军,上战场杀敌。他把想法告诉了教师娜佳。娜佳教师说:“谢寥沙(毛岸英的俄文名字),参加红军你不够条件,因为你还没有加入苏联国籍。再说你的祖国也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你又没有接到你父亲让你回国的命令你还是安下心来读书为好。”“老师,我回中国是无疑的,只是根据战事的发展,想要为国际主义尽义务。”毛岸英坚定地说。此时毛岸英已经升入中学十年级。按毛泽东的要求,岸英先学自然科学,后学政治、军事和社会科…  相似文献   

20.
读书的回报     
外出参加培训,同室是外地某单位的领导,夜里11点多,笔者躺在床上看书,这位领导开门而人,满身酒气。见我手里捧着书本,他笑着说:“没想到你还是好读书之人,难得呀!”我赶紧回答:“不是好读书,只是习惯了睡前看两页,否则睡不着觉。”他马上说:“好读书就是好读书,你用不着谦虚。其实,以前我也喜欢读书,但走上领导岗位后,工作一大堆,应酬又多,就再也读不进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