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1,(13):123-123
“柴米油盐酱醋荼”,茶不过是百姓生活的一种日常消费品,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客却赋予了它更多的品格与趣味。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谈之风。最初的清谈家多为酒徒,如著名的“竹林七贤”。后期的清谈家则出现许多茶人,他们以茶助清谈之兴,把饮茶与精神恰到好处地结合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2.
“当代文化愚公”李公涛,是开封中国翰园碑林创建人,又是一位著名的书法艺术家。他在篆、隶、楷、行、草书方面的书法造诣都很高,尤其擅长草书。他书写的岳飞的词《满江红》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大有张旭、怀素之风,赤诚之情,充满字里行间。“怒发冲冠凭栏处”几字,仿佛一位怒目而视的将军;  相似文献   

3.
“儒腐”一词,是参照“儒商”这一词汇杜撰出来的,不过,两者立意大相径庭。“儒商”立意重在商人文化底蕴、文人气质及以儒学之道治商成功的高超经营技艺,而“儒腐”立意则重在官们附庸儒雅,以“文化”敛财,其举止看似清高,藏的却是颗腐败之心。时下,“儒腐”之风在官场虽不算盛,但也不乏其人。他们深谙以“儒”取“腐”之道,创出的手法各有千秋:一曰出书。领导挂个主编头衔,召来几个“笔杆子”东拼西凑,到出版社打通关系搞个书号,“著作”就可很快出笼。至于销售,则根本不用费心思,领导当主编就是最大卖点,定保印量大,收…  相似文献   

4.
释"附会"     
袁平夫 《求实》2006,(Z1):296-297
在《文心雕龙》研究中,对篇名的理解往往有很大的分歧。譬如《原道》之道,究竟是儒家的“圣贤之道”,还是道家的“自然之道”,一直争论不休。又如《风骨》的“风”和“骨”到底指什么。有学者列出了三十四种释义。《附会》篇涉及的问题比较多,现代文学理论中没有与“附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事求是,是中国古代先哲们的光辉思想成就。它在不同时代,体现了不同的内含。后未,毛泽东又赋予其全新的意义,使之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辟表述。在新的历史时期,小平同志又把实事求是提到马克思主义精髓的高度。为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精髓的实质,有必要对实事求是作一点历史考证。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早就存在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先秦典籍中的“经纶”一词,即含有“君子的经纶”、“经世”、“匡济”、“致用”之义。先秦子学主要流派均注重“致用”。因子强调:“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  相似文献   

6.
商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主持了秦国的变法,对社会进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变法与人才思想紧密相连,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靠立法解决选拔人才,是他人才思想的独到之处。商鞅提出假贤问题,他认为不少已获得“贤”的名望和地位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人才,而是靠花言巧计迎合君主骗取得来的名望。他说:“凡人臣之事君也,多以主所好事君。君好法,则臣以法事君;君好言,臣则以言事君。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做臣子的是按君主的喜好来为君主服务的。君主重视法治,那些端直的贤才就靠近他,君主…  相似文献   

7.
惩罚     
“清真”是伊斯兰教在中国流行的专用名称。“清真”一词含有幽静高洁之意。宋元时代,伊斯兰教在中国尚无固定的译名。穆斯林文人根据该教崇尚清洁、信奉真主之教义等特点,多选用清净一类词译称伊斯兰教或该教的礼拜寺。如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杭州重建的礼拜寺,名为“真教寺”;至正九年(公元1349)泉州重建的礼拜寺,  相似文献   

8.
就语言学而言,“权力”这个词,源于古拉丁语中Potere,本意为能够或具有做某事的能力。后来派生出来的英文Power和法文Lepouroir,也都保留了这个意思,但又比较侧重于某种能力或力量。汉语中,“权”最初指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即“锤谓之权”,春秋战国时期,权和政联系了起来,孔子曾说过“谨权量、审法变、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商君书》“修权篇”亦云:“权制独于君则威”,从那时起“权”已获得了现代意义上权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涟源市四十八面龙山,自古就有“药山”美誉;山顶药王殿,就是家把唐代“药王”孙思速的古迹。中医副主任医师石面资区是龙山哺育出来的“药王”传人,人称“石神仙”。他先后荣获全省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区乡卫生院院长、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5年9月5日,省委书记王茂林观察他任院长的田心疑难情专科医院,欣然因词:“办好乡村医院,努力提高广大农民健康水平l”石海浪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他在运用龙山中草药治疗疑难病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活络效灵丹”成功地为2000多例坐骨神经痛患者解除痛苦;“灭把消风胶囊…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04,(11):46-46
《瞭望》2004年第36期上刊登文章指出:目前,跑官、要官、买官之风在我国一些地方愈演愈烈,谋官晋级的“捷径”是:贿赂领导,花钱买官;拉票贿选,搞非组织活动;弄虚作假,骗取官位;甚至升迁情迫,害命谋官。而正常晋升渠道则颇不通畅,包括:1.对干部的发现选择机制不健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诚信者,天下之结马赫尚诚信,鄙巧伪:重实话,轻浮言,这是我国历代圣贤哲人共为天下倡而不烦的要道之一。《札记·乐记》中说:“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北宋文人契嵩说:“仁义智信举,则人伦有其纪也”;唐代名相魏征则说:“德札诚信,国之大纲”;从施行札教,到维...  相似文献   

12.
中外博览     
“溯源经济“经济”一词出自古汉语。早在《晋书》中就有“识局经济”的提法了。古汉语中的“经”是“治理”的意思;“济”,是“救助”的意思。“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管理人民,与现今说的“经济”不是一回事。有一对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说的是西汉有两个人写文章最有名,即司马相如和司马迁;而三国时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则是“经济之才”,即治国安邦的宰相之才。无独有偶,古希腊学者色诺芬写了一部书叫《经济论》,在西方首先提出“经济”一词,不过其含义是“家庭管理”。19世…  相似文献   

13.
会组 《党的建设》2014,(9):30-31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会宁县聚焦“四风”问题,把即知即改作为教育实践的重要任务,建章立制、改进作风、服务群众,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一是聚焦“四风”对症下药,切实改进作风。针对会议不精简的问题,制定了进一步规范会议有关事项的规定;针对文件简报较多的问题,减少发文数量,切实改进文风;针对联系群众不紧密的问题,制定了加强联系群众、坚决反对“四风”的“十条承诺”;针对窗口服务行业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研究制定了“一站式”服务等十项制度。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文人的郑振铎似乎对“文人”这一特殊的职业特别敏感,先后发表了许多精辟的意见和看法。本文试就他的文人观作些分析。一、郑振铎认真地科学地考察了文人的诞生史及其地位和作用。“文人”一词最早是指具有文德的人。迄汉代之后,遂指擅长文章的人。王充《论衡·超奇》:“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曹丕《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什么是文人?郑振铎说:“所谓文人也者,原是人们自己就性之所近所选择的职业之一种”,“是人类社会里的一小部分的人,以其写作的技巧,被认识为专门的‘作者’或诗人或小说家的,…  相似文献   

15.
正"风骨"者,气概之、品格之,精神境界也。"风",志气之符契,斯乃化感之本源。"骨",体之树骸,质气所倚之内核。古来"风骨"瑰奇者,皆为气节高洁、德行厚重之士,有如莲之清风、梅之傲骨者,有如菊之隐风、松之硬骨者。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千锤百炼,不惧艰难险阻、坚定理想信念,不畏风霜雨雪、坚守精神追求,形成了鲜明的精神风骨,培育了高贵的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人有着百折不挠、不忘初心的刚正风骨。"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他们不畏枪林弹雨、不惧风餐露宿,历经困顿挫折,却依旧昂扬向前,从无退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多少次的严刑拷打,多少次的威逼利诱,都没有使中国  相似文献   

16.
治国何患     
《天津支部生活》2014,(5):53-53
春秋时,齐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焉,人主左右是也。”  相似文献   

17.
骞叔 《前线》2005,(10)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段话讲到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的喜怒哀乐之情与中和的关系。所谓中,就是适度,无过无不及。只有适度,才能和谐;中是和的前提和条件。所以和又称中和;和为贵也可说是中和为贵。而中和的达到,与喜怒哀乐之情的恰当表达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人的一切行为,都出于情,而情是性的表现。《郭店楚简·性自命出》说“,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人都有喜怒哀悲之气…  相似文献   

18.
宋代爱情词与文人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以言情见长,而爱情词又在宋词中占了极大的比例。这些爱情词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们不仅表露了真挚的男女之情,而且折射着宋代文人的心灵深处,寄寓了文人人生的失意与个人的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19.
舒炜 《廉政瞭望》2011,(17):2-2
政绩一说,在中国自古就有。东汉刘焉治蜀时,“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北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说的都是政绩。  相似文献   

20.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习总书记在一首《念奴娇》词中道出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为民情怀与英雄本色,也描绘了无数人心中优秀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与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