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颖 《支部生活》2011,(4):36-37
普洱市委、市政府根据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建立起为民服务五项制度,通过推行民情责任区、人民勤务员、民情联席会议、民情巡视、民情满意度测评和问责等制度,动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意愿,主动关心群众疾苦,切实担负起理顺民意、化解民怨、破解民困、改善民生、凝聚民心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张周虎 《当代贵州》2013,(21):50-51
水城县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和措施,坚持以"十心为民"为载体,广泛凝聚同步小康正能量,党群齐心共筑水城同步小康中国梦。细心查民情打造社情民意"直通车"水城县建立健全了民情联络员制度和民情日记制度,积极指导各驻村组建立民情联络站310个、民情联络  相似文献   

3.
四中全会提出,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4.
四中全会提出,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5.
魏兰  刘青 《当代贵州》2010,(4):30-31
群众安全感调查、市(州、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民意调查……贵州统计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找准定位,不断发展,渐成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新桥梁。  相似文献   

6.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武侯区着力探索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方法、新举措,形成了民情专递制度,保持了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促进了武侯区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武侯区民情专递制度的创新集中表现为拓展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渠道,创建了有效服务群众的新平台,完善了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机制,探索了宣传引导群众的新方法。要使武侯区民情专递制度更加完善,需要进一步扩大民情专递制度的覆盖面,不断拓宽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有效渠道,还要健全民情专递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充分发挥民情专递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各地传真     
《党建》2006,(9)
江西省宁都县完善社情民意沟通机制江西宁都县通过建立县长电子信箱、政府热线电话和单位民情信箱等渠道,构筑了一条条高效便捷的群众向政府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寻求帮助的社情民意“绿色通道”。县委、县政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论大事小事都登记核实、督办回复,并给群众明明  相似文献   

8.
邱金义  杨德师  孔令林 《唯实》2010,(11):91-93
信访制度发挥了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改善与人民群众关系、消除民怨、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功能;信访机构的职责是《宪法》赋予的,应该由秘书型向职能型转变,取消和弱化是方向,但强化和扩容是现实。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动态     
《党风党纪月刊》2001,(4):22-23
泸县建立和推行乡镇干部记《民情日记》制度,要求乡镇干部在进村入户和接触群众过程中,要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和急、难、险事等记入《民情日记》,每月记《民情日记》不少于5篇,实行定期检查评比,与目标管理和评优考核挂勾。  相似文献   

10.
各地传真     
舞钢市推行"民情日记"连民心 舞钢市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群众得实惠为目标,要求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进百家们,干千家事,暖万人心,通过记民情日记和实行干部包村、包组制度,访民情、听民意、办实事、解民忧,切实解决经济发展和群众奔小康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了让“民情日记”和干部包村制度落到实处,该市还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支部生活》2014,(11):47-47
浙江省宁波市现有登记流动人口450余万,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近50万家,各类社会组织1.3万多个。不同群体、阶层、区域的群众具有不同的利益和诉求,因而使群众工作更加呈现出广泛性和差异性。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宁波市从积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入手,不断探索民情民意一线收集零距离对接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群众工作是党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是党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的基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党为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作风,制定了一系列党内规章制度。十七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了“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化”的战略任务和要求。梳理这些制度中关于“群众工作”的相关内容,对于把握当前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的重点,理清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做好群众工作的重心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3.
群众工作是党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是党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的基本途径。党的事业的发展进步和兴旺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整个党的建设过程。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建设思想,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制度建设和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创造。研究这一新思想,能够为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南江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化"走基层"活动,探索建立"民情信息库",实现社情民意第一时间掌握、民生诉求第一时间回应、困难帮扶第一时间落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村入户全面掌握民情南江县组织专家组认真研究,科学设置"民情账单",具体由"县(乡、镇)情概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党工委结合街情实际.开展民情走访活动,创新党群联系机制,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促进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已走访群众近万人次,建立社情民意档案1666个,为民办好事文事四百多件。  相似文献   

16.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镇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不断探索制度创新,狠抓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如今,该镇1100多名党员分包全镇5000多户3万多名群众,且所有党员人手一本民情日记,积极做到察民情、解民忧。还在政府大院内设立“工作晒台”,揭短亮丑、整改代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1,(16):44-44
今年7月起,四川省岳池县在村(社区)推行以“一接待二走访三结对四建制”为主要内容的“1234”工作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1234”工作法,即每天由村(社区)干部轮流坐班接待群众,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年走访每户群众两次以上,分基层党组织书记、成员和骨干党员三类与困难户结对,建立健全村(社区)党组织民情台账制度、年度目标承诺制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四项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工作制度。通过推行“1234”工作法,做到耐心听取群众反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郭向云 《先锋队》2014,(8):43-43
今年以来,垣曲县纪委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充分发挥信访信息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聚焦社情民意,构筑预防机制。坚持每季度对受理的信访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了解社情民意和群众关心的焦点,及时掌握信访动态,因情决策。  相似文献   

19.
蔡挺进 《党建文汇》2014,(12):21-21
徒步察民情。镇街班子成员带头走出办公室、走出会议室、走出小汽车,深入一线、走街串巷,听民声、释民惑、解民忧,做到社情民意了然于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走进社区小区。班子成员每人挂点联系1—2个社区.每周半天或1天时间到社区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协助社区开展创文、计生等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谢撼澜 《当代党员》2010,(10):20-21
书记接访,成员走访,办理反馈。“三项制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是重庆的首创。“三项制度”架构起一套完整的听民声、察民情、办民事、排民忧、解民怨的制度体系,为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探寻到一种全新的载体。这一载体的背后,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观念巨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