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斯蒂芬·马塞多对社群主义者、传统主义者的批评和自由主义者的中立性观点予以反驳,并结合自由主义宪政实践,通过论证"美德"与"自由"基于"公众证明"的兼容性,构建一种"自由主义美德"。他的这一美德观既阐明了自由主义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又论证了自由主义与美德、公民身份、社群的兼容性,且注重理论研究同社会现实生活相连结。但同时,他的理论也蕴涵着一些难解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庞楠 《前沿》2011,(15):69-73
麦金太尔认为自近代以来西方道德伦理与实践处于危机之中,传统德性伦理赖以生长的共同体的瓦解以及自由主义对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核心的德性伦理传统的拒斥是当今道德危机的最深刻根源。为走出伦理困境,麦金太尔一反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与自由主义主流,主张放弃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回归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体传统。作为共同体主义代表的麦金太尔试图通过对传统共同体主义的追寻,以实践、人生的叙事统一性以及历史传统作为亚里士多德界说最高的善的替代物来重建一种追求共同善的现代伦理共同体,以消解因自由主义伦理过度扩张导致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3.
传统自由主义将社会组织与国家对立起来,认为社会组织是公民以消极抗衡的手段维护公民权利的消极机制,这一消极性体现着社会组织功能的不完整性。社会组织功能的不完整性不但不能有效维护公民权利,反而导致了自由主义理论中社会组织独立性的丧失。个人主义的理论支点是自由主义的理论限度,这是导致自由主义的社会组织理论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针对全球化、金融化和数字化时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暴露出来的严重危机,斯蒂格利茨力图建立一个联通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综合性解释框架,全面揭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根源。斯蒂格利茨以美国社会上层精英与下层群体日益扩大的不平等为切入点,深入到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危机背后的国家体制问题。其通过从理论上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弊端,继续拓展和深化凯恩斯主义的内涵,并从政策上阐述了自由主义左派的主张。在此基础上,斯蒂格利茨结合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想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提出了新国家干预理论主张及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系列改良策略。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和自由市场的根本属性只允许有限的改革空间,使得新国家干预理论及其主张难以转变为政策行为和实践。即便如此,斯蒂格利茨对于资本主义世界深层问题的深刻揭示及其改革议程,在追求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姚大志 《思想战线》2012,38(1):57-61
在麦金太尔的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中,传统是一个核心概念.麦金太尔认为,从道德的和文化的意义上看,西方只有一种传统,而自由主义不是传统;从认识论的意义上看,西方具有不同的传统,而自由主义是其中之一.他把传统的合理性理解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传统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得到了进步.当一种传统内部发生认识论危机的时候,这种传统的信奉者有可能遭遇到其他的传统,从而求助于其他传统的资源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不同的传统具有不同的合理性.他使用了两个传统概念,即“被建构的传统”和“建构的传统”.所谓“被建构的传统”是指一种传统具有事实性、历史性和特殊性,所谓“建构的传统”是指传统是变化的和开放的.  相似文献   

6.
柴娟娟 《求索》2012,(12):43-44,34
本文从利益需要(国家利益和利益集团两个层面)、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缺陷及贸易保护的适度合理性和历史成效三个方面揭示了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存在的适度现实合理性和客观必然性,并预示其将在世界各国存在的长期性和普遍性。最后指出在后危机时代凸显出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我国必须灵活有效地进行贸易保护措施尤其是非关税措施的创新和运用。但作者并非无视自由贸易的利益而盲目鼓吹贸易保护。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渊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人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人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这里试图从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产生的悖论以及西方自由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关系的角度,探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发展演进历程,并且进一步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对照,比较分析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流变,以此为我们今天的思想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不同于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自由主义从有产者的利益出发,以历史倒错和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来论证市民社会是个利益和谐的自然社会,试图通过政治解放来解放市民社会。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批判:以市民社会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消解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想,实现对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批判;以唯物史观取代自然法实现对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方法论批判;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解析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产生的现实和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从传统上看,社会主义的反对者——自由主义者和新自由主义者,总是反复强调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甚至市场社会主义的不可行;而与之对垒的传统社会主义者,又大都着意强调计划经济对于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三十年代以来就不断出现的、力图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的各种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就遭到了自由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和传统社会主义者从两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现代西方危机观念的理论追求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西方思想家所塑造的危机图景不仅包括全球性危机、西方的危机或欧洲的危机,而且具体表现在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与人的危机等方面。透过现代西方危机观念所塑造的危机图景和所提出的拯救方案,可以清楚地把握到其反省理性主义进步观念、揭示资本主义深刻矛盾和关切人类前途命运的理论追求与价值取向。这种理论探索包含着一定的合理思想成分,也表明他们从内心深处对实现社会进步的憧憬与渴望。但是,理论上的非科学性决定了实践中的不可行性,因为没有找到造成全面危机的真正原因与未能科学说明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其无法揭示走出危机与困境的正确道路,最终陷入了虚无主义、浪漫主义、自由主义、盲动主义、禁欲主义和悲观主义的泥潭。  相似文献   

11.
张庆辉  朱高峰 《前沿》2005,(3):149-151
高校德育的困境使传统的德育理念面临着合理性的危机, 更新德育理念是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德育要回归到人的主体性地位上来, 回归到人的发展的价值上来。关注个人成长应成为高校德育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共和党的保守主义思想传统可追溯至美国建国初期推崇分权政府的托马斯·杰斐逊,这一传统奉行经济自由主义和社会保守主义,但并不完全排斥自由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在美国历史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政党制度的演进促成了共和党与新保守主义的结合。新保守主义归根究底保守的是美国自由主义的传统,它在理论形态建构过程中吸收了古典自由主义和传统保守主义而形成新思想。在美国两党制发展史上,民主  相似文献   

13.
宋晓敏 《前沿》2009,(1):56-59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源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入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本文从自由主义的产生起源以及与中国近代社会的联系等角度,探讨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下产生的悖论和启示.以及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总结自由主义思潮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理论意义与今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敏 《求索》2015,(1):88-92
哈贝马斯作为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具原创力和建构性的学者之一,其思想影响颇为深远,他借助于当代西方语言哲学转向的契机,提出了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这也是他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改革的初衷。他秉承德国近现代哲学思想传统的问题意识,吸收并改造韦伯及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合理性的理论,建构了交往合理性理论,试图以此解释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危机。哈贝马斯一方面沿袭了"交往"概念的历史演进理路,对交往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在批判、改造韦伯的"合理性"思想基础上,逐步提出交往行动的理论构架。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哈贝马斯现代社会交往理论的合理性,对于我国公共领域社会交往建构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将新自由主义作为危机根源的认识在国内外有着相当广泛的市场。但学界关于新自由主义危机根源论,过分夸大了政府在市场经济当中的作用,即过分夸大金融监管政策在危机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过分夸大政府政策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负面影响进而对于危机发生的作用,反而将其误为凯恩斯主义。学界提出的新自由主义危机根源论的实质,是将危机的发生仅仅归因为政府政策的作用,回避对资本主义制度造成深度停滞趋势的反思。事实上,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应当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政府政策共同作用的角度进行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公共危机治理:理论建构与战略重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了公共危机的治理理论,针对中国政府传统应对危机的社会政治动员和政府行政管控的机械管理模式,条块分割组织体制、被动撞击式和事后救火式的应急机制以及缺乏长效的政府-企业-社会战略合作伙伴协同应急的公共行动网络,指出中国在公共危机方面的应急管理亟待特别设立专门法律程序。并结合我国将进入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转轨的新契机,创新政府-非政府-企业-社会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和应急行动的组织模式,围绕危机治理体系提出重点发展战略,以建立全社会整体联动的公共危机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17.
龙玲玲 《前沿》2012,(15):53-57
新自由主义的理念和实践盛行于世界经济、政治和理论等各个领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举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大旗,掌控着全球秩序的话语权.新自由主义反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积累绝对的、一般的规律”的分析,但其经济范式方法论与全球经验是矛盾的.贫富两极化、失业普遍化、危机常态化等无疑为新自由主义狭隘话语提供了一个个例证.我们对新自由主义造成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愈演愈烈的债务危机担忧和恐惧之余,应对新自由主义狭隘话语进行反思,洞穿资本乌托邦的幻象,探寻充满前景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起点平等"VS"结果平等":古典自由主义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自由主义传统中,从亚当·斯密为先导和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发展出了“古典自由主义”思想流派。我们可以粗略地勾画出亚当·斯密———威廉·洪堡———弗雷德里克·巴斯夏———米瑟斯、哈耶克、弗里德曼这样一个“古典自由主义”思想流派的发展主线。概言之,古典自由主义学说都承认人性利己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认可社会进步的基本物质性、相信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中道德和经济进步的同步性、主张万民主义(世界主义)、反对国家对个人的干预和管制。如果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已经认可了个人利己和物质进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12,(6):91-92
祝福恩、林德浩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4期撰文认为,国际金融:龟机在给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金融危机以铁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否定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西方世界出现了由制度危机向意识形态危机转化的态势,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  相似文献   

20.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萌芽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20世纪初的风云变幻,导致资本主义严重的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以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把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与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相结合的凯恩斯主义取而代之。然而,仍有少数经济学家坚持自由主义经济的信条,同凯恩斯主义对抗,主张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这一派以奥地利的路德维希·米瑟斯为代表,认为古典自由主义的溃败在于理论还不够彻底,要构建“更纯粹、更不妥协”的自由主义。提出对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