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经费投入对于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配置不均衡,导致贫困地区办学条件落后、师资队伍不稳定、学生辍学严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其中包括多元投入机制、差异分配机制、专项扶持机制、经费监管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卜森 《前沿》2009,(6):64-66
尽管我国在税费改革后已建立了较完善的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但农村教育经费不足,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十分突出。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调查,探索影响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公平性配置的症结,明确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当承担的公共财政责任,寻找解决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途径,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法》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笔者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多年来,困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首要的是投入不足、经费短缺,即财政性教育经费没有按照《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等的规定增长。因此,各级政府必须花大力气切实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实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观华  孙海卫 《传承》2008,(24):46-47
农村教育经费十分短缺、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育基础设施差、农村落后思想观念、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素质,打理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5.
朱俊峰 《世纪行》2015,(4):16-17
<正>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最重要的基础。最近,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我们了解到我省一些地方存在教育资源配置明显不均衡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某市财政收入虽然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未实现"两个提高"的法定增长要求,生均公用经费、事业经费低于全省或全国平均水平,学校基本运行难以保障,学校债务难以化解。二是教  相似文献   

6.
正一、制定背景近年来,我市稳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有力地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加强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工作.为进一步推动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再出发,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国办发[2018]82号),结合我  相似文献   

7.
农村教育经费十分短缺、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育基础设施差、农村落后思想观念、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要加大时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素质,打理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8.
视点     
《今日浙江》2010,(6):5-5
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将达到GDP的4% 近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明确,将采取增强公共财政有效财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投入、大力筹措其他财政性教育资金、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等措施,努力在2012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4%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群众自救互救是最有效、最及时的灾害救援方式。目前,我国群众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存在明显不足,暴露出科普教育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政府、社会和公民需要联动起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社会应急管理科普基金池等多元化科普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创新多种安全科普形式等措施,提高我国安全科普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教育经费的投入实现了重大转变,开始走出一条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路子,初步形成了以财政拨款为主,辅以征收教育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和适当收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发展校办产业、集资办学、捐资助学、对口扶贫支援、教育融资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的投资体制。为了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重庆市委第一届九次全委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渝战略的决定》,确保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现将继续做好筹措教育经费,加大教育投入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教育经费的筹措(一)财政拨款1.各级财政要保证做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即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  相似文献   

11.
杨丽君 《新东方》2004,(1):72-74
在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较快地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发展科技、振兴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发展教育,刻不容缓。但教育的发展又受到教育经费的制约,虽有国家投入不足的  相似文献   

12.
将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的重要标志,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GDP的4%是我国教育健康发展的最基  相似文献   

13.
教育界以及不少专家、学者乃至媒体认为,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府投入不足,并将“中小学乱收费”、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等问题的主要原因都归结为政府投入不足。本文从财政的视野探讨产生“基础教育政府投入不足”的原因,并对此作一些政策建议。一、如何看待“政府投入不足”问题从事业发展的需要看,政府投入不足是存在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经济基础薄弱,财政资金是一种稀缺资源,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财政资金更是十分有限和紧张,而人们(部门、单位)对财政资金的需求是无限的,对于发展事业来讲,财政资金多多益善。因此,如果不考虑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财力水平的制约,单纯从本部门、本单位或其直接服务的事业发展需要出发,政府投入不足是存在的。纵向比较政府对基础教育投入的情况,政府投入不足又是相对的。我国各级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经费投入。“八五”期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每年  相似文献   

14.
教育投入是科教兴国和教育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和逐步改善教育发展的物质条件。本文所指“教育投入”是指教育经费包括筹措渠道及其管理体制。教育经费主要分为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建投资;其主要筹措渠道有税、费(教育附加费)、产(校办产业收益)、社(社会捐赠)、基(用于教育的基金)等来源;在管理体制上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政府负有保障教育投入的法律责任。我国有关教育投入的法律规定,可首推1986年4月12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校贷款多、债务负担沉重已成为阳光下话题。两会上,省人大代表、长春理工大学校长于化东呼吁,现在省属高校普遍存在还银行贷款压力、学校长期缺编、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造成学校高层次  相似文献   

16.
杨琪 《青年论坛》2014,(2):123-128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化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存在诸如盲目扩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产业运行效率低下以及“泛职业化”等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化发展要实现健康良性发展,需要构建多元投资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以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优化专业布局,要提升内部资源效率和充分发挥自身规模效应,要实现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主要通过教育及其它方面的投资而形成。就中国农村经济而言,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人力资本积累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权》2004,(2):2-7
近日,本刊记者就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以及教育经费投入等问题,采访了教育部周济部长。现将访谈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教育券制与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发放模式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券制是改革政府教育投入的重要制度,能激发教育公平竞争,实现教育选择权力均衡化和增大民主监督力度。我国政府教育经费在投入依据、投入程序上均存在重大弊端。实施教育券制是改革的明智选择,但尚需具备相应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教育整体规模迅速膨胀壮大之时,针对教育经费和投入不足,有人提出教育要实现产业化,以便去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据是某些专家从经济学角度测算的结果:高校扩招100万.全国就可拉动2%的GDP.同时还解决了财政对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诱人的数据很快就吸引了多方面的注意,把“发展教育产业”变成了所谓教育要实现产业化。实践证明事与愿违,部分学者们曾经设想的“教育产业化”在中国出现了“南橘北枳”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