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当下的马克思主义人学、人学的建构理念和途径来看,它们都没有摆脱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实践的支援和支持。这样,最终使种种人学在运用“实践”来构建一种关于人的哲学体系时,根本不能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和观念相区别。所以,就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来看,任何独立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建构或者试图将历史唯物主义范式人学化的企图都是一种不成熟和非法的建构。历史唯物主义范式的继续坚持和发展不能靠抽象的“人”本身来达到,而只能通过对现实人的实践活动中的问题表现来获得新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
郑伟 《唯实》2012,(5):24-28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以认识论与价值论关系的澄清为切入点,以"体系破碎"的外观呈现出了转型态势。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为构成传统历史唯主义动力机制的"阶级"问题的退场和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淡化,从而使"转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危机"的色调。实际上,这种状况恰恰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传统范式的时代解构和基于中国现实的当代重建。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兴起加速了这一过程。它突破了传统历史唯物主义中阶级问题意识形态化的局限性,再现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价值追求,同时,又为从现实出发推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转型开启了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3.
卢黎歌  李英豪 《探索》2020,(1):25-37
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五种范式:注重经典著作文本整体化和单篇视角化同向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范式,筑牢学科发展之基;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二级学科理论建构与创新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范式,推进学科理论之新;注重深挖时代理论和反映现实问题融合研究的重大问题研究范式,拓展学科服务之职;注重"影响—批判"式向"引领—共识"式及"治理—善治"式转变研究的社会思潮研究范式,展现学科导向之维;注重"模式""方法""质量"以服务教学的三位一体结构研究的思政课教学研究范式,彰显学科支撑之力。虽五种范式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呈现出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其共同归宿瞄准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4.
雷蒙德·威廉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家,杰出的文化唯物主义奠基者。他对文化概念进行了批判性的历史考察,把文化与阶级、文化与政治联系起来研究,提出了"文化是整体生活方式"的思想;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工人阶级文化问题以及文化领导权问题作了更为深入的拓展和阐发。其文化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非还原论等特点。也正因为有他开拓性的研究,再经过爱德华·汤普森、佩里·安德森和特里·伊格尔顿赋予其深度的阐释、借鉴、批判和发展,使文化唯物主义成为诠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5.
陶磊  黄明理 《探索》2011,(6):120-125,169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由社会哲学范式向人学范式转换,似乎已经成了学界的共识。但只要对人学范式作一认真的反思,就不难发现,人学范式研究思路中隐藏着三个自相矛盾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与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与社会哲学范式、思想政治教育普遍的人文关怀与其辐射面窄化甚至是断裂的矛盾。要弄清这三对矛盾,需要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社会需要论”和其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区剐。只有使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即主要在社会关系中剖析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重新回到”社会哲学范式,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的生成中明确其现代转型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叙述范式既是马克思幸福思想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系统、全面解读马克思幸福思想的重要手段。马克思幸福思想有其特有的叙述范式,具体表现为:在叙述理路上,将哲学思辨性叙述敞显本质与事实性叙述旨归现实相结合;在叙述向度上,将肯定性叙述正面阐释与否定性叙述反面澄明相结合;在叙述方式上,将批判性叙述间接隐喻与建构性叙述直接陈述相结合。通过对马克思幸福思想叙述范式的总结,马克思幸福思想的立体样态也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7,(12)
<正>《求实》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政治学类期刊,集中关注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注重刊登在探索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有创新思想和独到见解的文章,注重理论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读性。《求实》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党建研究、政治学研究、经济研究、改革与发展、"三农"问题研究。请作者按照上述栏目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7,(11)
<正>《求实》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政治学类期刊,集中关注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注重刊登在探索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有创新思想和独到见解的文章,注重理论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读性。《求实》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党建研究、政治学研究、经济研究、改革与发展、"三农"问题研究。请作者按照上述栏目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9.
以古为镜,可以明兴替;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研究党的历史,借鉴历史经验为现实服务,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史研究为现实服务是利用党史资源完成好“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始终注重总结历史,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从对历史规律的不断认识和把握中找到指导我们前进的正确方向、道路与经验,不断开辟未来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7,(2)
<正>《求实》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政治理论刊物,集中关注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注重刊登在探索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有创新思想和独到见解的文章,注重理论性、学术性和可读性。《求实》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当代视野、党的建设与政党理论、经济理论与实践、民主与法治、  相似文献   

11.
《前线》2014,(11)
<正>如何看待历史之所以成为我们应持续予以追问的重大课题,根本原因或许在于它直接关涉到如何引领现实并成功走向未来。思想的特点在于其多元性。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得以生成的西方文化背景中,在如何看待历史问题上也始终呈现出诸多思想流派,其基本表现形式可大致概括为历史不可知论、历史实用观、神学唯心史观,以及先验理性史观、人本学唯心史观等传统历史理解范式。历史不可知论从人的动机决定历  相似文献   

12.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属于前后相继的两种社会形态或社会制度,是一种继承与扬弃的关系,但由于历史发展的跳跃性,“两制并存”的现实使其相互关系呈现了纵横交错的复杂态势,蕴含着一些独特的发展规律.认真研究和把握这些规律,对正确认识和有效处理“两制关系”、科学判断其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区分交往理性与工具理性,借助生活世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尝试以黑格尔的相互承认观念为思想来源,以群体性自我同一性即"我们"的确立为理论基础之一,以建构性视角取代批判性视角为思维取向,是在西方福利国家这一现实背景上做出的一种有别于马克思思想及早期批判理论的理论表述.  相似文献   

14.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图景下,中国共产党须突破传统的发展范式,创新社会组织的现实路径,即从“组织性覆盖”转向“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的主要策略可概括如下:其一,在思想意识层面上,认同社会组织的发展理念;其二,在实践行动层面上,把握社会组织的发展要点;其三,在运行方式层面上,整合社会组织的发展资源.  相似文献   

15.
《求实》2019,(6)
<正>《求实》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政治学期刊,集中关注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注重刊登在探索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有创新思想和独到见解的文章。论文应坚持问题导向,有思想高度、理论深度、视野宽度、学术厚度,突出原创性、理论性、学术性、可读性。《求实》主要栏目:党建研究、政治学研究、公共管理研究、"三农"问题研究。请作者按照上述栏目投稿。  相似文献   

16.
对于“文化大革命”的起因,不少论著已经作了有益的探讨,多数意见是从政治的和思想的角度进行考察: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和实践恶性循环;权力过分集中和个人崇拜;对“反修防修”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误解;等等.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但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衡量,这样的探讨是不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察社会问题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本文试图运用这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透过政治的和思想的社会现象,探寻“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7.
李武装 《理论学刊》2022,(1):123-132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是一种融新的理论张力、现实的运动、朝向理想化预设的历史感、新的哲学表达方式等于一炉的彻底而全新的哲学革命。它缘起于对现存世界的“非正义”政治批判和“伪正义”资本批判,其基本范式约略有三:资本、实践和自由。资本范式的介入使得马克思哲学变革既坐实着过程的牢靠根基,又不乏分析规定的内置,所以最终全面胜出;实践范式的抽离使得马克思哲学变革不仅超越了单纯“书斋里的革命”和抽象的“美学解放”,而且条分缕析出能真正“改变世界”的哲学方法论原则进而制定出全景式人类解放方案;自由范式的规制则使得马克思哲学变革深蕴着融“历史的深处”与“现实的历史”、社会革命与人类解放等于一体的更高位阶、更深情怀的价值禀赋与意义域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和世界观的关系问题成为热点问题,其深层次的意义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本体论问题.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出发进行文本探究可以发现,历史唯物主义以人的感性活动作为出发点,把自然看作人的感性活动的现实境遇,把实体看作人的感性活动的材料和条件,把存在看作人的感性活动社会历史展开所展现的现实感性世界.因此,历史唯物主义首先是一种本体论建构,蕴含一种新的世界观,也是基于这种世界观而逻辑形成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9.
《求实》2019,(4)
<正>《求实》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政治理论刊物,集中关注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注重刊登在探索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有创新思想和独到见解的文章。论文应坚持问题导向,有思想高度、理论深度、视野宽度、学术厚度,突出原创性、理论性、学术性、可读性。《求实》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党建研究、政治学研究、改革与发展、"三农"问题研究。请作者按照上述栏目投稿。  相似文献   

20.
"共产主义回归"是近期流行于西方左翼思想界的一股理论热潮。不同思想家之间由于学术背景、社会经历、理论旨趣等方面因素的差异,因而对共产主义的阐释在总体上呈现为哲学先验论、激进政治学、新政治经济学批判、辩证法等多元的理论范式。只有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与之展开批判性的对话,才能正确把握西方左翼"共产主义观念"的理论要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