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大将中,有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他是十大将中最年长的一位,授衔时已经63岁;他是大将,却拿着元帅级别的工资;他身经百战,数次历险,却从未受过伤.他就是被毛泽东称赞为“老成持重,威望颇高”“模范的共产党员”的张云逸.而张云逸与韩碧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同样富有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2.
张云逸是共和国的开国大将,他一生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陈毅曾盛赞张云逸:“从统战战场到抗战战场,张老都是功在我党。”建国后,张云逸以带病之躯,兢兢业业为党工作,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毛泽东曾发自内心地赞叹:张云逸“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鉴于本刊近年来介绍张云逸大将的文章不多,特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正张云逸,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有人这样评价张云逸: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位大将中,(他是)年龄大(授衔时,张云逸已63岁),工资级别最高(张云逸是当时唯一领元帅级别工资的大将),资历最长(张云逸曾任国民革命军的少将参谋长)的将军。在党内,张云逸的威望也是极高的:陈毅尊呼他为"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的"革命长兄";刘少奇评价他是"有党德的同志";毛泽东曾亲口称赞他  相似文献   

4.
<正>张云逸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是十位大将中年龄最大、资历最深的一位。享有"三高"大将之美誉:一是高资历,他不仅参加过同盟会,1926年加入共产党时已是国民革命军的师参谋长,衔至少将;二是高龄,他出生于1892年,授大将军衔时已届63岁高龄;三是高薪,不说国民革命军时期,到共和国大将时,他拿着元帅的工资。张云逸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虽身经百战,冲锋陷阵,却从未受过  相似文献   

5.
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在开国少将中年纪最长的一位叫史可全,当时他已经63岁了。其实在整个开国将帅中,他的年龄也仅比朱德元帅小6岁,连领导过他的彭德怀元帅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哥"。老将军史可全在后勤战线干了大半辈子,看似波澜不惊的人生长河却泛起了令人感动的传奇浪花。  相似文献   

6.
钱江 《党史博览》2008,(3):52-56
开国上将韦国清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他是早期壮族革命家韦拔群的同乡,少年时投身革命,跟随邓小平、张云逸等参加百色起义,长征中铺路架桥,抗战中率一班人马突入淮北创建根据地。解放战争时,他已经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纵队和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之初,他秘密进入越南,担任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在奠边府战役中出谋划策、确定战役决心……  相似文献   

7.
正在漫长的中国革命进程中,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次授衔中,涌现出不少少数民族出身的开国将军。其中的开国中将有8位,他们中的大部分经过了长期革命战争的洗礼,为新中国的成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部分特殊经历的少数民族出身的开国中将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统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3位壮族中将:韦杰、冼恒汉、覃健在少数民族出身的8位开国中将中,壮族占了3位,数量最多,也都来自广西。而且3人都是在1929年底参加了邓小平、张云逸等  相似文献   

8.
《党建》2016,(9)
正1956年3月,总参谋部干部局决定调我给张云逸大将当秘书。6月中旬,我拿着军委办公厅的介绍信,到南池子18号向张云逸报到。张云逸亲切地询问了我的年龄、家庭、工作经历、文化程度等情况后说:"欢迎你来帮助我做点事情。"严格按党员的要求来行事1954年秋天,张云逸由青岛来北京安家后,工作人员劝张老让他小儿子光东到"八一"小学去读书,说那里教学、伙食等条件比较好。张云逸不以为然地说:"附近就有北池子小学,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让光东多交一些劳动人民子  相似文献   

9.
陈坚  吴志菲 《党史纵横》2007,(10):22-25
他是目前唯一在世的红军时期的高级将领,也是目前健在的开国上将中唯一参加过1926年国民革命军的将军、唯一参加过北伐战争和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的将军、唯一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担任军团长职务与方面军领导职务的将军。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中,他还是唯一写过长篇小说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将军——  相似文献   

10.
在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中,李涛上将的战斗经历较为独特。他长期领导无名英雄群体和军机要害部门工作,功绩卓著,却鲜为人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批开国上将中,由于长期领导机要工作,李涛的"知名度"不算高。实际上,李涛的能力很强,他在一个个特殊工作岗位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叶剑英元帅在评价李涛时说:他"水平很高,很有经验,既是一位好领导,又是一位好老师"。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人的"外号"是指"除一个人的本名以外,别人根据他的特征给他另起的名字,大都含有亲昵、憎恶或开玩笑的意味",本文所搜集的一些开国将帅的"外号"却丝毫不含有"憎恶的意味",故称"雅号"。这些开国将帅的"雅号"都有一番来历,本文对此作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正开国中将中,有一位出身陆军,却半路出家到空军工作,在空军一干就是30年,还当过26年空军副司令员,是空军装备现代化的推动者,甚至连毛泽东都幽默地称他是"天下英雄"……他,就是一代名将曹里怀!"曹里怀军事上不弱,政治上更强!"曹里怀,原名曹李槐,1909年11月15日出生于湖南资兴县七里(今资兴市七里镇)柏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共产党将星云集的英雄群体中,有一位将军因特殊功绩而为人称道,他从未领兵打仗,却功勋卓著、声名显赫;他少年受洗入教,却倾心向党,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医疗卫生事业奉献一生。他就是被毛泽东称为"华佗"的开国中将傅连暲。傅连暲1894年9月出生于福建长汀农村,出身贫  相似文献   

14.
吕春 《世纪风采》2009,(3):21-24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不是元帅却进人军委常委。这在开国将帅中是仅有的。“文革”期间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是如何相处的?他在晚年为党为国为军队都做了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15.
孙戎 《党史纵览》2009,(9):8-11
李克农是安徽巢湖人,被誉为"中共谍战王".他在情报战线上功勋卓著,却鲜为人知.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李克农诞辰110周年.笔者特意选取李克农在1949年这一新中国开国之年所经历的非凡片断和演绎的传奇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正大别山中的河南省新县素以"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而著称。新县在共和国十大开国"将军县"中居第六位,这里共走出了43位开国将军。担任过共和国大军区司令员职务的,这个县走出来的开国将军占近二分之一。解放军实行11大军区体制时,这个县走出来的开国将军曾担任过北京军区、南京军区、沈阳军区、兰州军区、广州军区等五个大军区的司令员职务。新县籍共和国开国将军中职务最高者是开国少将李德生,他曾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  相似文献   

17.
正傅钟:起草《连队支部工作条例》的"文胆"在所有1614位开国将帅中,傅钟的党内资历是最深的,早在1921年冬赴法勤工俭学时他便入了党,先后在法国和苏联工作、生活9年,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担任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他曾列席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扩大会的工作,可以说是喝"洋墨水"成长的。1935年8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傅钟被增补为中央候补委员,成为最早进入中央委员会的两位开国上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在开国中将里,有一位中将非比寻常:他之前并没有参谋工作经历,而参谋工作的起点竟然是以刘志丹为军长的部队当军参谋长;在参谋工作生涯里,他给名震华夏的聂荣臻元帅当过智囊,聂帅亲切地称他是"我们的军师";他,就是有"高参中将"雅号的开国中将唐延杰!  相似文献   

19.
<正>王耀南,开国少将,我军地道战创始人之一,曾被朱德称为"地道战之父"。他在红军时期发明地道战、移动地雷战,是红军中唯一获红旗勋章和二级红星奖章这两项殊荣的干部。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我军的工兵史,被称为"工兵王""地雷战王"。他从井冈山到抗美援朝,参加战斗达300余次,5次负重伤,身上共留下31个枪眼,却从不退却。在中  相似文献   

20.
正在群星璀璨的开国将帅中,谈起萧华,最为人熟知的还是在1955年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39岁的他成为开国上将,就"最年轻上将"而言,迄今尚无出其右者。实际上,在漫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岁月里,萧华曾数度出任重要职务,展现出他不平凡的人生。最年轻的师政治委员1916年1月,萧华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一个贫苦工人的家庭。他从少年时代就投身革命,1928年12月,年方12岁,正在兴国县平川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