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9年,劳动力供大于求仍然是吉林省就业工作的基本态势,预计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将达到70万人左右,比上年末减少8万人,其中:2008年结转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28万人,新成长劳动力8万人);2009年城镇新增劳动力34万人左右,其中:新成长劳动力25万人(高校毕业生约14万人,未升入上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2.
曾海房 《江西政报》2007,(21):45-47
全南县18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13万,非农业人口只有5万人,仅占27.8%;13万农业人口中有农村劳动力(18—45岁)7.06万人(其中:男性3.94万人,女性3.12万人);在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3.66万人,占51.9%,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只有3.40万人,仅占48.1%;在全部劳动力中,在县内务工的只有3.18万人,占45.1%。  相似文献   

3.
一、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关况及特点湖北省现有劳动力2561.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826ZI万人,占总劳动力的67%。全省现有耕地33756干公顷(合5063.4万亩),劳动力人均耕地2-77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入推行,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各个方向流动。但从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资源的状况来看,还有大量隐形失业和待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村。除了我省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外,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优势有两点:①劳动力占农业总人口的比例高。劳动力人口占整个农业人口比重的433%,高f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5,(4):96-96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目标是2004—2005年,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年培训250万人;  相似文献   

5.
李佑才 《政策》2006,(6):16-17
目前,宜昌市农村共有劳动力147万人,第一产业可容纳约80万人,另有富余劳动力67万人左右。 "十一五"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批农民因项目建设用地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 全市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3一万人。到2010年全市至少有富余劳动力75万人,除去已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20万人,还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于55万人。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摸清大田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就业地域和求职意向等基本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开展农民培训与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大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外出务工状况调查:大田县共18个乡镇、265个行政村,全县户籍人口36.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08万人,非城镇人口27.82万人。  相似文献   

7.
刘平 《江西政报》2007,(21):43-44
近年来,上高县立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积极探索劳动力资源与企业用工有机对接的机制,收到了农民转移致富与企业用工基本满足的效果。目前,该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1.8%;其中,就近转移到工业园区2.8万余人,园区竣工投产的112户企业全部用工充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长汀是农业大县,全县人口近50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2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3万人,每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7000多人,高峰期全县的下岗失业人员达8000多人。为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长汀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一户一就业"工作,向外组织劳务输出.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目前,全县向外输出和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户均1.5人,按人均  相似文献   

9.
《江西政报》2007,(22):1-1
近几年来,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6年,跨省劳务输出562.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40亿元,今年预计到沿海务工的人员将超过年初预定的560万人目标,达到600万人,劳务收入也将会大幅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海南的就业形势及面临的就业压力(一)市场对劳动力需求减少自海南建省以来,全省的就业曲线趋于正态分布。1988~1994年,劳动力需求因海南经济建设大发展而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幅为26%。1994年就业人员达35556万人,成为海南历史上就业的高峰年,比1987年增加了54万多人就业。此后,由于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回落等因素影响,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呈减少之势。到1997年未就业人员为313.85万,比1994年减少了21.71万人,比1996年减少了19.45万人,年均减…  相似文献   

11.
一、彭水县劳务产业现状(一)劳动力资源状况。2006年,该县农业人口593802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4.3%。农村劳动力326502人,占农业人口的60%,其中男性劳动力171089人,女性劳动力155413人,分别占劳动力总数的52%和48%。而该县现有的可耕地按人均耕种3亩计算,只需劳动力10.6万人,加之,2006年外出务工转移11万人,该县目前还有10.7万人尚需转移,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2.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测算,今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总数将超过2400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毕业生630多万人,并且农村还有1.2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加快和劳动力市场的日益完善,1995年我国就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模式正在形成,有更多的城镇劳动力流动到乡村就业。据测算,全国1.3亿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城镇劳动力在10%左右。二是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迅速增加,就业比例不断上升。到去年末,全国城乡私营个体从业人员达5060万人,比上年增加636万人。其中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有1960万人,增长25%,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已超过10%。三是城镇职工中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国有、集体职工所占比例下降。到…  相似文献   

14.
吴海涛 《政策》2007,(6):38-39
黄梅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也是劳力资源大县。全县现有耕地面积66.56万亩,乡村人口74.7万人,农村劳动力34.63万人。按现在的耕作水平,农村从事种植业仅需14万劳动力,富余劳动力近21万人。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区目前人口总数为一千九百多万人。其中妇女人口有九百一十多万人,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七点八九。男女性比例为108.79:100。妇女人口中,年龄在十五岁以上者为630万人,占66.23%。妇女劳动力为270万人,占十五岁以上妇女人口的42.86%,占总劳动力730万人的36%;妇女劳动力人口中,就业者250万人,失业者20万人,就业率92.59%。非劳动力总人数510万,其中妇女为360万,占70.59%。  相似文献   

16.
余可进 《当代广西》2006,(22):51-51
目前,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700万~1000万人之间。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对培养新型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如何实现我区由劳务输出大省向劳务输出强省转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长春市双阳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新城区,全区有农村劳动力14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0%,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8.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左右。农民增收致富是全区实现富民强区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双阳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和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从2002年开始,双阳区就把劳务经济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日程,做为一项新兴的经济产业来抓,五年来,  相似文献   

18.
颜晓箐 《就业与保障》2008,(3):F0003-F0003
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2月25日在福州召开,会议提出2008年福建省劳动保障工作的目标任务,表示今年将大力促进就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2.4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0万人。  相似文献   

19.
无法回避的话题:人口就业压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有下岗职工近1000万人,每年新增劳动力800多万人,失业人员57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一亿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2000年,劳动适龄人口为8.2亿,21世纪20年代初将达到最高峰(9.3亿~9.5亿),然后缓慢下降;到2050年,我国劳动力供应量为7.7亿~8.5亿,仍高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必须注意解决的重大问题。一、目前就业的总体形势建国51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2年来,我国的劳动就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1998年末…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浙江》2006,(2):F0002-F0002,I0001
“十五”时期是浙江省社会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时期。回首这不平凡的五年,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就业再就业方面:至2005年末,全省城乡从业人员达到3050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320多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近900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310多万人,有效地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建立,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农村劳动力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