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融理财"新型网络诈骗持续高发,举报金额直线飙升,涉案总金额、人均损失均位居近两年电信网络诈骗新型犯罪榜首,成为"威胁财产安全首害"。以2018年侦破的多起经典案件为例,梳理"金融理财"网络诈骗的过程与手段,提出针对性的侦查策略与取证要点,以期对打击防范此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非法集资和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手法也不断出现,致使老年人成为当前受到金融诈骗和金融不当行为侵害最严重的群体。犯罪分子将骗财目标从城市逐步向郊区和外省市老年人延伸,通过各种非法集资形式诈骗老年人,导致老年人身心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分析非法集资类案件中老年受害群体在金融消费领域的权益受损的共性管理问题,探寻老年金融消费者群体权益的特殊保护路径,从源头上加强金融犯罪领域的预防预警,以期对非法集资犯罪防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集资诈骗犯罪是我国经济犯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普通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国家的金融稳定造成了极大伤害。集资诈骗犯罪的频繁发生有其自身独特的社会根源。集资诈骗背后所蕴藏的不仅仅是复杂的法律关系,更是社会、经济矛盾的集中体现。厘清集资诈骗犯罪的构罪细节和类罪区别,是司法实践中强化对集资诈骗犯罪行为打击力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我国金融事业注入了活力,推动着我国国民经济健康、高效、稳步地向前发展。但是,随着银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一些把金钱奉为“上帝”的不法之徒,也把发财致富的黑手伸向银行,金融系统内的经济犯罪活动日趋严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金融诈骗案件,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金融诈骗这种日益严重的犯罪现实,引起  相似文献   

5.
对于内外勾结实施金融诈骗行为的定性.应根据造成危害结果的最主要原因之实行行为来认定共同犯罪的性质。据此,一般情况下,对内外勾结实施金融诈骗的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或职务侵占罪),但在个别情况下,对内外勾结实施金融诈骗的行为则应认定为相应金融诈骗罪。  相似文献   

6.
金融诈骗是现代社会的一大毒瘤。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也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服务也日趋完善,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但是,与这股发展潮流不相适应的,是金融诈骗活动日益增多,它严重地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对金融风险的防范,金融安全运行的保障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本文拟就金融诈骗的现状及其屡屡得逞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金融诈骗的对策,以求教于同仁。一、金融诈骗犯罪的现状金融诈骗,就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金融活动或相关活动中,违反…  相似文献   

7.
对内外勾结骗取保险金行为的定性 ,关键在于区分保险公司是否确被诈骗。保险公司作为抽象整体 ,其一切意思表示和行为都是由其代理人作出的 ,如果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没有被诈骗 ,就不能认定保险公司被诈骗。至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骗取保险公司的财产 ,是贪污或职务侵占 ,而非诈骗。内外勾结骗取保险金之各行为人先实施的保险诈骗行为已被后实施的贪污或职务侵占行为所吸收 ,故对其应定贪污或职务侵占共犯 ,而非保险诈骗共犯。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犯罪分类在理论上的争议主要是围绕对金融诈骗罪独立设节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问题展开的,在明晰金融诈骗犯罪立法沿革背景下,基于对犯罪客体概念的重申和犯罪客体的犯罪化与犯罪分类机能的认知,我国金融诈骗犯罪独立设节虽然能突出国家对该类犯罪的重视,但是违背了我国以同类客体作为《刑法》分则章节设置的标准。从实然的法规范和应然的法体系视角来看,应将其纳入《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一节中;从应然的目的性视角来审视,未来《刑法》进行补正解释或将其纳入《财产犯罪》一章也许更具正当性与合理性,也是对我国国权主义刑法向民权主义刑法转变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9.
金融诈骗罪是指行为人在金融领域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财产等非法方法,以非法占有财产为目的,骗取数额较大的财产,从而严重侵犯金融机构吸收储户存款权利、金融信用稳定权利的行为。金融诈骗罪的主观要素必定包含非法占有意图,相关司法解释亦肯定了非法占有意图的主观要素,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欺诈行为往往不会严重扰乱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单位故意实施的金融诈骗行为只要符合应受刑罚惩罚的严重社会危害性标准,皆应当以明文规定的相应罪名予以刑事惩罚。刑法学必须正视金融业的金融创新发展规律,正视国家营造的鼓励、引导、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政策走向,正确区分合法民间融资行为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跨境电信诈骗犯罪除了具有一般电信诈骗犯罪的欺骗性和隐蔽性特点,还具有跨境犯罪的特殊性,公安机关在赃款追缴工作方面难度较大。为了更好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打击与防范此类犯罪过程中,职能部门要不断加强对电信、金融等行业的监管,公安机关要把加强跨境侦查协作工作作为打击此类犯罪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和作用开始凸显,并已成为公民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一条新途径。与此同时,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所以,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正确利用网络舆论,以便更好地实现公民参与,促进民意与公共政策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络基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已经对物权法制产生了许多重要影响,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它动摇了物权法定原则存在的合理性基础,使意思自治能够全面在物权法领域得以贯彻.然而关于网络对物权法乃至民法的影响,基本上没有引起学者的注意.因此,在我国目前正在准备起草制定物权法和民法典时,深入研究互联网络对物权法和民法的影响,不仅对丰富和发展物权法和民法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对物权法和民法典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际形势及中法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21世纪的经济、文化重要性已得到世界公认。当前,法中关系发展良好,双方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不断推进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合作,超越单一的经济思维,建立了文化互信。欧洲一体化进程不会停滞。欧洲各国要向公众解释政府的意图,使公众理解合作带来的是经济发展,而非本国文化特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14.
公安执法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公安机关自身的因素和社会外部众多矛盾的相互作用使得当前公安民警的执法环境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改善公安民警的执法环境除了公安机关自身的努力之外,还必须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促使公安民警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为公众提供理想的公共安全服务产品方面履行好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公安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公安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取得许多创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应科学把握公安信访工作长效机制的构成,有针对性地解决公安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推进公安信访工作长效机制的信息化、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美国公司法上的商业判断规则是一个司法程序上对董事行为的评价标准,它与董事的受信义务密不可分。在司法中,它的运用往往与当事人的举证是密切相联的。如果董事能够证明其做出的决策是在充分了解相关的情况下,经过了合理的调查,并且是善意的,同时诚实地相信他的行为是为公司的最大利益,那么商业判断规则的运用就被加重视,法院也不会对董事的行为进行进一步的审查,董事也不用对经营行为承担个人责任。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为人民服务,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办教育的根本宗旨。大学在追求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卓越性的同时,还必须让人民满意。大学是否能让人民满意,是检验大学办得好坏的一个标准,怎样将大学办得让人民满意,也是检验大学领导能力建设的一个根本性的标准。要将大学办得让人民满意,就应该做到: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政府满意,让社会满意。如果这四个方面都做到了,我们的大学才能是让人民满意的。在建设让人民满意的大学的同时,要注意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处理好办让人民满意的大学和让大学承担无限责任的关系;处理好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与严格学校管理的关系;处理好加强基础研究与为现实需要服务的关系;处理好让政府满意、让社会满意与坚持社会公正、代表社会良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宪法对行政区划体制的规定不可能十分详细,进一步的规定只能留给国家立法机关,国家立法机关在制定行政区划等相关法律时,应遵守一定的宪法原则,国家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区划改革时应有国家法律的授权.这就是法律保留的立宪技术及其在司法实践中发展出的宪政内涵.中国宪法有关行政区划的规定过于"硬性",在立宪技术上没有采取"法律保留",导致相关的宪法争议.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灾难,其实不然.党成立以来的80年中,努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充分肯定了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价值,从批判、继承、改造、破除到弘扬传统文化方针的发展,最终确立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为传统文化的新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的制定,可以而且应该预设两种基本的程序:一是技术程序,一是制度程序,而对于民主决策来说,更重要的是制度程序。所谓制度程序,解决的是按照什么样的预设规则使一定的社会问题进入决策程序并如何产生决策结果的问题。决策中的制度程序具有组织化的特征,即通过一定的组织规则,将人们的决策活动规范到制度程序之中,进而使决策符合民主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