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法医病理学研究的诸多重要问题中,时间问题无疑是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法医病理学中的时间问题主要包括:死亡时间、损伤时间、猝死者病理学标本能够诊断的时间(包括发病多久可以诊断及保存多久可以诊断)、水中经过时间等,其中尤其以死亡时间为研究热点。现结合本单位的研究结果,就死亡时间推断问题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脑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复合物及磷酸肌酸和肌酸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只白兔,利用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测定死后0.5、1、2、4、6、8、12、16、24h脑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复合物及磷酸肌酸和肌酸峰下面积;分析其在上述时间点的变化规律,建立与死亡时间相关的回归方程。结果在死后24h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磷酸肌酸和肌酸峰下面积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各时间点比较P<0.05),胆碱复合物在死后24h内无明显变化(各时间点比较P>0.05)。回归方程为:Naa:y=0.7425x2-27.282x+299.984(R2=0.962);Cr:y=0.3234x2-12.007x+210.503(R2=0.986)。结论死后24h内兔脑N-乙酰天门冬氨酸、磷酸肌酸和肌酸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与死亡时间相关程度较高,可用于对一定条件下死亡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3.
Yang TT  Li ZW  Liu L  Zhen N 《法医学杂志》2008,24(2):85-89
目的利用单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推断不同温度下的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探讨不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下推断PMI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4只白兔,分为A组(10℃)、B组(30℃),利用磁共振单体素波谱测定死后0.5、1、2、4、6、8、12、16和24h脑内N-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复合物(Choline,Cho)、磷酸肌酸和肌酸(phosphocreatine and creatine,Cr)峰下面积(相对含量)及各代谢物之间相对含量的比值。结果在死后24h内Naa和Cr峰下面积随PMI的延长而减少,Naa/Cr、Cho/Cr随PMI的延长而降低。回归分析:自变量为Naa/Cr的二次多项式方程为:y=0.0019x2-0.803x 1.4498(R2=0.962);自变量为Cho/Cr的二次多项式方程为:y=-0.0024x2 0.926x 1.1777(R2=0.986)。用Naa/Cr的方程推测PMI,当PMI<24h时,平均偏离时间为2.10~37.90min,用Cho/Cr的方程推测PMI,当PMI<24h时,平均偏离时间为1.69~40.87min。结论Naa/Cr、Cho/Cr的死后变化与时间呈强相关性且受环境温度影响不大,可用于不同温度下PMI推断。  相似文献   

4.
Yang TT  Li ZW  Liu L  Zheng N 《法医学杂志》2007,23(6):405-408
目的利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推断死亡时间。方法选取12只白兔,利用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测定死后0.5、1、2、4、6、8、12、16、24h脑内N-乙酰天冬氨酸、胆碱复合物及磷酸肌酸和肌酸的代谢值。结果在死后24h内Naa/Cr、Naa/Ch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Ch/Cr先升高再下降,然后持续升高。结论经多体素质子磁共振研究,Naa/Cr、Naa/Ch、Ch/Cr死后改变呈现一定规律,可用于推断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监禁死亡的法医病理学及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1987 ̄1998年所作52例监禁死亡案例病理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性别:52例均为男性。年龄:从18岁 ̄70岁,以21至40年龄段为主(61.53%),民族:汉族人居多(84.61%),职业:待业,农民,工人最多(75%),婚姻状态:已婚者占多数(59.61%),监标原因:以抢劫,偷盗为主(63.46%),首次被监禁为  相似文献   

6.
32例妊娠期死亡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妊娠死亡的特点。 方法 对 1990~ 2 0 0 0年间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所做 3 2例妊娠死亡尸检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 妊娠产妇死亡年龄以 2 5~ 3 0岁为多见 ,职业以农民常见 ,且绝大多数无产前检查记录 ,死亡多发生于分娩过程中 ,区、乡一级卫生院多发。前四位的死因依次为 :胎盘残留、输卵管妊娠破裂、产后感染和子宫血管结扎出血 ,绝大多数妊娠产妇死亡前产下活婴。 结论 有必要加强基层与农村医疗保健工作和制订有关的预防措施 ,以降低妊娠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死亡的特点。方法对19 90~2000年间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所做32例妊娠死亡尸检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妊娠产妇死亡年龄以25~30岁为多见,职业以农民常见,且绝大多数无产前检查记录,死亡多发生于分娩过程中,区、乡一级卫生院多发。前四位的死因依次为:胎盘残留、输卵管妊娠破裂、产后感染和子宫血管结扎出血,绝大多数妊娠产妇死亡前产下活婴。结论有必要加强基层与农村医疗保健工作和制订有关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妊娠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窒息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1982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所作160例窒息死亡尸体剖验病理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窒息死亡案例占整个法医学检案的9.9%,年龄:30-39岁的死者占整个研究对象的29.4%,平均年龄为31.25岁。性别:男性103例,女性57例。男女比例1.81:1。死亡方式:意外死亡最多(63.1%),其次为自杀(24.4%)和他杀(12.5%)。死亡原因:缢死最多(21.9%),其次为CO中毒(17.5%)、溺死(16.25%)等。医疗纠纷共计39例,均为新生儿窒息,主要发生在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76.92%)。结论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安全隐患意识等是减少窒息死亡的重要手段。提高城乡医疗水平,加强窒息急诊抢救的临床技能是防止窒息引起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窒息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1982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所作160例窒息死亡尸体剖验病理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窒息死亡案例占整个法医学检案的9.9%,年龄:30~39岁的死者占整个研究对象的29.4%,平均年龄为31.25岁。性别:男性103例,女性57例。男女比例1.81∶1。死亡方式:意外死亡最多(63.1%),其次为自杀(24.4%)和他杀(12.5%)。死亡原因:缢死最多(21.9%),其次为CO中毒(17.5%)、溺死(16.25%)等。医疗纠纷共计39例,均为新生儿窒息,主要发生在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76.92%)。结论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安全隐患意识等是减少窒息死亡的重要手段。提高城乡医疗水平,加强窒息急诊抢救的临床技能是防止窒息引起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推断不同温度下的死亡时间。方法选取24只白兔,分为两组,利用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测定死后30m in、1h、2h、4h、6h、8h、12h、16h、24h脑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复合物、磷酸肌酸和肌酸各代谢物之间峰下面积的比值。结果死后24h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与磷酸肌酸和肌酸的比值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胆碱复合物与磷酸肌酸和肌酸的比值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升高。Naa/Cr、Ch/Cr与PM I进行回归分析:自变量为Naa/Cr的二次多项式方程为:y=0.0020x2-0.0815x+1.4532(R2=0.971);自变量为Ch/Cr的二次多项式方程为:y=-0.0024x2+0.0870x+1.1876(R2=0.962)。用Naa/Cr的方程推测PM I,当PM I<24h时,平均偏离时间为1.70~50.27m in,用Ch/Cr的方程推测PM I,当PM I<24h时,平均偏离时间为1.12~98.11m in。结论Naa/Cr、Ch/Cr的死后变化与时间呈强相关性,可用于死亡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11.
12.
自我单位接受全市医疗纠纷的尸体检验以来,案件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从医疗纠纷法医学尸体检验角度,总结医疗纠纷的形成原因并对医疗单位提出建议,以期限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够对不同密度的人体组织进行成像,在疾病和损伤的检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逐步成熟,它可以对组织脏器进行容积再现、多层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等后处理,在肿瘤、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骨折、关节异位、脏器破裂、出血等损伤的检验,枪弹、爆炸碎片、吸入物等体内异物的检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将其应用到相关研究领域当中。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应用CT技术进行法医病理学研究的情况进行综述,以便法医病理学研究者了解CT在法医病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能够为今后的法医病理学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法医尸检程序规则问题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医尸体检验作为侦查及司法鉴定活动的重要内容,对于各种死亡案件的查处及刑事诉讼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尚无一部对此进行程序规范的相关法规,致使尸检过程中出现各种争议时,办案单位无法可依,难以处理。制定一部具有法律效力、可操作性强的《尸体检验管理办法》对尸检活动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很有必要。这既是规范执法活动保障办案的需要,同时更是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丁杨  鲁琴  胡寅 《法医学杂志》2016,(4):273-27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一种处于高糖、高酮状态并且导致代谢失代偿的危险并发症。这类死者常规法医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需要进行死后生物化学指标分析。死后生物化学是一种采集死者体液进行生物化学检测,从而判断死者生前的代谢状态进而明确死因的检查方法。本文综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死亡的基本情况、法医学检查表现,并着重阐述运用于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死后生化指标,从而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死亡的法医学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valuation of an unexplained death in infancy include a postmortem skeletal survey (PMSS) to exclude skeletal trauma.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ssess adherence to these recommendations in forensic autopsies in children equal to or less than 36 months of age, and what factors influence the use or nonuse of the PMSS. We surveyed pathologists who were member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Forensic Sciences. The survey included practice characteristics about where, when, and how PMSS were done. Nearly all respondents (99.6%) indicated they performed PMSS at least some of the time; however, almost a third did not use PMSS for all suspected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 abuse, unsafe sleep, or undetermined causes of death. Despite evidence that “babygrams” are inappropriate in a SIDS workup, 30% of pathologists use them preferentially. Despite SIDS being a diagnosis of exclusion that requires a PMSS, almost 10% of pathologists do not order a PMSS. Future research is necessary to reduce barriers to this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pediatric forensic autopsy.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