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核心提示:侦查困局通常出现在两大环节中:一是调查取证环节,在此阶段遭遇阻力,调查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案件开局不利,极有可能“胎死腹中”。二是预审环节,一旦陷入僵局处理不当,轻则造成案件事实无法彻底查清,存有疑点;重则会导致无法成案定罪。破解困局之法并不只囿于文中所例举之法,更没有固定模式。侦查人员只要能针对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破解之法就是“良法”,必有可以借鉴和参考之处。  相似文献   

2.
弊端一、移送案件多“头”,案件质量标准不一。原来预审部门一家代表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移送提捕案件,撤销后成为刑警大队、治安大队、交警大队等多家向检察机关移送提捕案件。这样就带来以下问题:一是把关不严。原来各部门侦查的案件统一送预审部门把关,对有些事实、证据等不清不足的,预审部门直接退回补充侦查和协助补充侦  相似文献   

3.
俞妍 《法制与社会》2010,(32):32-33
法国重罪法院与我国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审判重罪案件设置不同,其审判程序也极具特色。重罪法院则是非常设性法院,没有自己固定的法官,其法官分别来自上诉法院和轻罪法院,任期为三个月。从受理程序上看,重罪案件要先后经预审法官的初级预审和上诉法院刑事审查庭的二级预审并由其下达起诉裁决,才能系属于重罪法院。案件审理实行严格的陪审制,其评议与表决方式极其规范。2000年以后重罪案件经一审判决后可以上诉。  相似文献   

4.
在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过程中,侦查人员的工作一般以案件侦查终结移送起诉为终止,往往不大关注对移送起诉后案件的审查和审理。笔者认为,侦查人员的工作应延伸到法庭审查阶段,直至所办案件作出有效判决。此阶段的工作除与审查起诉部门和审判机关加强沟通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侦查人员参加庭审的旁听。这样做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有利于提高侦查水平。侦查人员参加本人侦查的案件的庭审旁听,是对自己所办案件的一次全面检阅。侦查人员在旁听过程中能及时了解听取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有无遗漏和忽略之处,证人是否改变证词,被告人是否…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这一规定给案件的侦破增添了难度,更对侦查人员综合素质尤其是预审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侦查人员如何提高12小时内突破案件的技能,如果抓住审讯时机,利用环境创造合适的审讯氛围,提高审讯过程中驾驭双方互动关系的能力,是审讯实践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时机属性角度,对如何把握传讯过程中的时机,提高“12小时”讯问成功率作一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一、时机的内涵与属性时机首先表现为事物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6.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条的规定,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其中(一)、(三)两种情形具有一定的明显性,而(二)、(四)两种情形则具有相当的隐含性,侦查机关、当事人就不容易及时查知或发现,从而容易发生侦查人员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违法问题。所以。检察机关应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公安侦查人员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违法问题。  相似文献   

7.
改革侦查预审分设的体制、实行侦审一体化以后,对侦查人员提出了“不但能侦、而且会审”的全新要求。因此,为了保证侦查办案质量,必须认真研究侦查人员在讯问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消极心理现象,并帮助侦查人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之。  相似文献   

8.
赵鹏飞 《法制与社会》2013,(22):134-135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受到利益的驱使,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贪污贿赂案件。近些年来,贪污贿赂案件在侦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案件的翻供翻证问题,这一现象随着案件的发展而不断地出现,对于侦查人员来说,他们在侦查案件时,也必须要提高防范意识,翻证翻供也是查办职务犯罪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贪污贿赂案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随时会出现翻供翻案的问题,侦查人员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贪污贿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翻供翻证,就要采取对策做好案件的细节工作,避免其有翻供翻证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毕俊 《法制与社会》2015,(4):128+131
讯问是一门与时俱进的科学,它维系着犯罪与真相,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斗智斗勇的漫长征程.波鲁鲍夫在他的《预审中讯问的科学基础》一书中提出,“讯问是一种侦查和审判活动,是审讯机关或法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从受讯问人那里获取他所知道的对正确判决刑事案件有意义的信息.”这个定义将讯问这一程序的合法性的本质突出的揭露了出来,并且着重强调了在这一过程中侦查人员和被讯问人员两者之间互为矛盾双方的本质,其中,侦查人员正是通过这个过程,利用讯问技巧等相关讯问知识,才能够从被讯问人员那里获得与案件相关的情况,从而近距离接近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庭前审查程序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不但没有革除原刑事诉讼容易导致“审前预断”乃至“先定后审”的缺陷,反而失去了原来的通过驳回起诉来防止不当追诉的作用。因此,我国有必要设立专门的预审法官负责在庭前程序中采取类似庭审的方式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而在其后的庭审中预审法官不能参加审理该案件,即实行预审法官与庭审法官相分离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公安机关实行了侦审合一后,刑事案件的预审工作从目前办案实践看是个薄弱环节.在预审中,刑侦部门仅仅是简单地就事论事式的讯问几次犯罪嫌疑人后.就草草结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没有真正履行预审中的补充证据、深挖余罪的工作方针,这样就容易造成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证据缺乏完整性和关联性,影响了案件的侦查质量和出庭公诉质量,同时也制约了诉讼效率的提高,从重从快有力地打击刑事犯罪的原则也无从体现,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现场遗留痕迹物品收集证据在实际工作中,侦查人员往往只是把现场上的痕迹物品提取了,没有围绕提取的痕迹物品进一步收集证据,证明现场上的痕迹、物品与案件联系的证据以及证明现场痕迹物品与作案人的行为有联系的证据,现场上的痕迹、物品本身不能说明它与案件的关系,要靠侦查人员收集证据来证明痕迹物品与案件与犯罪的关系。侦查人员赶到现场之后,对现场上遗留的各种物品,都要当成证据来对待。因为案件发生或者发现不久,案件事实并不清楚,现场遗留的物品与案件有无联系、有什么样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现场遗留痕迹物品收集证据 在实际工作中,侦查人员往往只是把现场上的痕迹物品提取了,没有围绕提取的痕迹物品进一步收集证据,证明现场上的痕迹、物品与案件联系的证据以及证明现场痕迹物品与作案人的行为有联系的证据,现场上的痕迹、物品本身不能说明它与案件的关系,要靠侦查人员收集证据来证明痕迹物品与案件与犯罪的关系。侦查人员赶到现场之后,对现场上遗留的各种物品,都要当成证据来对待。因为案件发生或者发现不久,案件事实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14.
张战胜 《法制与社会》2013,(25):241-242
在贿赂案件中,由于侦查人员对案件脉络的分析判断存在失误、外围工作没有做透、突破口选择不正确或者对撤销案件的恐惧等多种情况极易导致案件陷入僵局状态。侦查僵局的出现极易导致侦查成本增加,侦查人员信心动摇,侦查前景堪忧等一系列后果,给案件的侦破造成很大难度。电子数据作为新《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的法定证据之一,因其技术依赖性、隐蔽性、广泛使用性等特点,正确、及时地运用电子数据证据能够有效地打破侦查僵局。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在查办自侦案件过程中,实行预审检察官负责制,是保证案件质量,提高诉讼效率,推动反贪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现行侦诉制度存在的问题 1.侦查环节上存在的问题。现行侦查模式基本上是将反贪局分为几个业务科室,两三人为一个办案组办理案件。侦查方法基本上是纸笔问答式,反应慢,力度小,力量分散,容易失去战机。所获取的证据单调,证明力不强。加之分工不明确,专业性不强,侦查人员的素质低,侦查技术、手段落后,在12小时法定时限内突破案件非常困难。 2.侦诉连接环节上的弊端。一是由于环节多,使  相似文献   

16.
比较法视野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之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警察出庭作证制度渐成学术界热点问题之一,然而,笔者认为这一提法并不十分科学。因为,刑事诉讼中从事侦查工作者并非只有警察这一群体,检察官甚至有些国家的预审法官亦参与其中,所以,用“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这一提法更为合理、全面。笔者于文中着重分析了侦查人员不出庭作证的原因及其出庭作证的价值,并对如何设计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提出一些设想,以期完善我国的证人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17.
浅析司法会计的侦查与鉴定在诉讼活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机关在经济案件侦查阶段,由于案件的需要对有些案件涉及财务凭证,会计资料的检查和鉴定时就必须要有专门知识的侦查人员或有专门资格的鉴定人员对案件的某些证据进行司法会计侦查和司法会计鉴定,这是案件诉讼过程中的部分程序,但是司法会计侦查及司法会计鉴定具有各自不同作用及其职能,在我们实践过程中往往要混淆其职能和作用,因此作者通过几年的工作经验在此阐述司法会计侦查及司法会计鉴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司法机关在经济案件侦查阶段,由于案件的需要对有些案件涉及财务凭证,会计资料的检查和鉴定时就必须要有专门知识的侦查人员或有专门资格的鉴定人员对案件的某些证据进行司法会计侦查和司法会计鉴定,这是案件诉讼过程中的部分程序,但是司法会计侦查及司法会计鉴定具有各自不同作用及其职能,在我们实践过程中往往要混淆其职能和作用,因此作者通过几年的工作经验在此阐述司法会计侦查及司法会计鉴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预审阶段收集和判断证据,是公安机关的预审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原则、程序、发现、提取与案件事实有关的各种证据,并对这些证据进行审查,确定真伪,目的在于进一步揭露和证实案件的全部真实情况,以便为起诉和审判打下坚实的基础。收集证据的任务在于发现、取得和保全为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所必须的各种证明材料。预审工作是在侦查破案已获得一定证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因其处在第一道工序,因此更显出收集证据的重要性。根据刑事诉讼的特点和预审实践的经验,收集证据必须主动、及时。犯罪发生之后,如果不及时发现、收集,并用有效方法加以保全,则证据可能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而被歪曲,甚至灭失。因此,如发生大案、要案,预审部门应提前介入,尽快熟悉案情。  相似文献   

20.
侦查人员因其职务行为,无论是在案发时抓捕嫌疑犯,还是进行勘查、检验、讯问等侦查活动,均可以作为知道案件情况的人,在必要时出庭作证。出庭作证的侦查人员作为一种特殊的证人,就其执行职务过程中获悉的案件事实和相关情况向法庭进行说明,其作证程序应与一般证人有所区别。为保护侦查人员的安全,对于从事缉毒、反恐、打黑等特殊任务的侦查人员,在必要时可以视频屏蔽方式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