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政协公报》2011,(4):55-56
<正>1948年年底,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党政府挑选出故宫贵重文物三批运到台湾,其中有大量珍贵的书画、瓷器、玉器等。这批文物包括原故宫博物院文物2972箱、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852箱及其他单位文物若干,一起运到了台北基隆。台北故宫选址在"外双溪"风景区,1964年3月初正式开工,1965年11月建成。从1965年12月9日至1966年3月6日,两院存北沟的3824箱250680件文物全部运抵新馆,从此结束了这批国宝长达32年之久的颠沛流离。不过,文物在搬迁期间,也发生了损坏的事件。1963年3月,台湾正值春雨期。一天,工作人员梁廷炜在例行检查中,突然发现文物箱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5,(19)
<正>抗战期间为躲避战火,故宫文物数度在绝境中迁移。国共内战爆发后,它们甚至远去台湾。自此,中国有了两座隔海相望的故宫博物院,一座在北京,一座在台北位于台湾中部的雾峰,因终年多雾得名,坐落于雾峰西北的北沟村地势偏僻,人迹罕至,很多人并不知道那曾是1950年到1965年台北故宫落成前,故宫迁台国宝的暂居地。2009年,《朝日新闻》记者野岛刚为采集故宫资料,曾探访北沟仓库,他费尽周折找到当年存放文物的山洞,只见杂草丛生,荒芜一片。迁台文物完整移转至台北故宫后,  相似文献   

3.
王丰 《台声》2005,(10):78-78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存沪文物点收清册”、“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文物复原集中重庆运输费收支清单”、“故宫文物运台路线”……150余件(套)与故宫有关的历史文物,今天出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兆祥所房内。在故宫建院之前,即进入故宫工作的那志良教授,一生的生活与事业均与故宫国宝息息相关。他充满传奇的经历与丰富经验,是后人研究故宫建院史的宝藏。在那志良教授家人的意愿表达、台湾艺术大学王庆台教授的常年整理研究以及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的从旁协助下,那教授一批关于文物播迁的珍贵史料正式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著有《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  相似文献   

4.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军向关内紧逼,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随之岌岌可危。1932年8月,北平政务委员会开会商讨保护故宫“国宝”事宜,会议不仅不对“保护”事宜拟出对策,反而作出“呈请中央拍卖故宫文物,购飞机五百架”的荒谬决议。万般无奈,以易培基院长为首的博物院领导成员奔走呼吁,电告南京并请时任北平绥靖主任的张学良及党政要人蒋伯诚、张岳军设法阻止。在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反对下,拍卖“国宝”的风波方得以平息。为了故宫文物的安全,各界社会名流几经争议,于1932年12月决定将故宫文物精品南迁。 …  相似文献   

5.
1948年至1949年初,国民党当局分三批将总共2972箱故宫文物运抵台湾。同时,"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央图书馆"及"中央博物院"的文物精品也随之而行,运抵台湾的故宫文物多是精品中的精品。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与"中央博物院"合  相似文献   

6.
史海一勺     
《乡音》2006,(2)
北京故宫台北故宫谁收藏的“国宝”多一道海峡分割了两岸,无数“国宝”也因此被典藏在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两家“故宫博物院”内。那么,究竟谁收藏的“国宝”更多呢?北京故宫所藏文物,在总量上要远远超过台北。北京故宫博物院以前藏有明清珍贵档案800余万件,古籍善本50多万册,器物书画100万件,总计达960万件。1980年这些明清档案被划入了新成立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随后包括部分宋元版书在内的14万册宫廷  相似文献   

7.
《传承》2009,(3):51-51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文物超过65万件,每一件都是历史珍宝。不过,在这样众多的故宫文物中,到底哪些才真的是举世无双,傲视国际博物馆界的收藏,堪称镇院之宝呢?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北故宫曾在2002年举办过网络票选,希望观众通过网络投票方式选  相似文献   

8.
《春秋》2001,(1)
故宫国宝的南运这段史实,由于日本侵华和当时是秘密进行的等诸多原因,国内文献记载很少。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杂志》,于1982年初,派记者来华,征集这段珍贵的史料。他们找到了当时健在的、跟随古物半个世纪的三位学者:那志良(当年77岁)、玉器专家吴玉璋(当年78岁)和在台湾的外交家杭立武(当年79岁),历时一载,由这三位学者追述了当年执行这项艰巨任务的艰辛过程,撰写了《故宫国宝话沧桑》一文,在《星期  相似文献   

9.
国宝作证     
李立  申红 《台声》2006,(9):33-37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开始入侵热河,窥伺华北,就在山海关陷落的第6天,故宫博物院召开的理事会,决定将故宫文物南迁,以策安全。自此,从1933年2月到1949年元月,故宫博物院文物先后经过南迁、西上、东归、北运、迁台,历时10余年的长征,其时间之长、数量之大、艰辛之巨,在世界文物史上堪称之最,极具传奇色彩。文物南迁10载艰辛路1933年2月7日凌晨,故宫午门口,荷枪实弹、戒备森严,数千箱神秘物品被依次运至车上,人们神情肃穆,动作谨慎而迅速,如同一场战役即将开始。这的确是故宫人的一场“战役”。历时16年,历经南迁、西上、东归、…  相似文献   

10.
我第一次知道台北也有个故宫,是从报章杂志上。 经我国宋代以来千余年珍贵文物的广事收藏,紫禁城里国宝荟萃。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1924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翌年成立了故宫博物院,遂使累世承继皇家私有之文物为全国人民所共有。“九·一八”之后,为避战乱,自1933年2月起将经过挑选的故宫文物精华分三批辗转运至大后方,1949年1月又被运到台湾。1965年始建台北故宫博物院,专门收藏、展示原藏北京故宫的这些文物珍品。  相似文献   

11.
王夕源 《台声》2010,(5):47-47
<正> 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谈到了《富春山居图》分藏两岸: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对新华社记者说,非常欢迎浙江省博物馆所藏《富春山居图》的"剩山图"2012年能来台北故宫展出;3月23日,台北故宫博物院专门举办了《富春山居图》演讲……看到这些消息,不由得使我想起了6年前到台湾参加书画交流的一件往事。  相似文献   

12.
这是战争史.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文物大迁徙,为了躲避战乱,近两万箱故宫历代皇帝收集的无价之宝跋涉万里南迁,部分辗转至台湾,几经波折,最后落定台北外双溪。 时至今日,很多中国人还并不知道,中国其实有两座故宫博物院,一座在北京,一座在台北。战乱把它们分离了整整60年。历经沧桑,几度辗转的绝世珍宝依然在台北故宫中闪烁光辉,而身居异乡的文物守护者们却带着浓郁的乡愁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3.
沐泽 《台声》2009,(3):34-35
人们常说中国只有一个故宫,可是故宫博物院却有两个,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宝岛台湾。故宫里珍藏的国宝,却分别收藏在北京和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65万件传世珍宝,13亿大陆同胞60年来无缘相见。  相似文献   

14.
数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谭斌。谭斌告诉记者说:“我曾经应邀访问台湾,到台北的故宫一看,两岸故宫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包括文物匣和画轴的带子与我们的一模一样,质地颜色制式,包括入库程序等,两岸故宫都一样。” “大家都很关心,到底两家故宫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各有什么特点。另外,包括台湾的朋友  相似文献   

15.
唐时风 《台声》2006,(7):65-69
阎延文博士历时10年,终于完成“台湾三部曲”(《台湾风云》、《沧海神话》、《青史青山》)的创作,真可谓10年磨一剑。那么,“台湾三部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阎延文在创作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她是如何处理历史小说的“正说”与“戏说”矛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阎延文博士。美国汉学家盛赞“台湾三部曲”记者:我知道您刚从美国宣传《青史青山》回来,能跟我们说说此行的见闻吗?有没有什么让您感动或印象至深的事例?海外华人对这本书的反映如何?阎延文:我这次是受全美中国作联的邀请到美国进行文学交流和访问。早在2003年,《台湾风云》…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人,笔者对台北故宫神往已久。在战乱中能保存这许多精品,本身就是文物史上的奇迹。很多大陆朋友虽然无缘一见,然而谁没听说过那颗美到极至堪称一绝的翠玉白菜?谁没听说过那只被誉为商周青铜器之最的毛公鼎?谁没听说过原来以为元人画而后鉴定为唐代画的《宫乐图》?《雍正王朝》电视剧在台湾轰动时,作家二月河语出惊人:“雍正在位13年,千余万言的政务批语,康熙、唐太宗上溯到秦始皇这些勤政的  相似文献   

17.
3000年前中国先民冶炼出的精美青铜器、公元5—8世纪雕刻的美仑美奂的佛造石像、以及被英法联军劫走又重回祖国的清代皇宫国宝,这一切构成了在台湾举办的《來自北京保利博物館  圆明园重現台湾  石佛青铜珍藏展》的主要内容。来自大陆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120件(组)珍贵文物,自2001年12月22日至2002年3月21日在台北市“国父纪念馆”展出,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反响,前往观看者众多。这是大陆国有企业收藏的文物首次赴台展出,也是近一时期海峡两岸最大规模的文物展览活动,大大地推进了海峡两岸的文化艺术交流。  相似文献   

18.
长城 《民主与法制》2007,(4S):35-37
近日,台湾行政机构罔顾客观事实,声称要将台北故宫藏品说明中原有的“宝物来自‘北平故宫’与‘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完全删除的荒谬言辞引起了世界华人的极大愤慨。对此,记者专访了两岸相关专家和学者。回顾这批文物辗转迁移的传奇经历,领略台北故宫馆藏的旷古文物,解读台湾当局“去中国化”背后的阴谋。  相似文献   

19.
唐华 《两岸关系》2001,(2):55-57
1948年11月8日,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在徐州、蚌埠展开大战。南京岌岌可危,南京国民党政府准备撤到台湾。并决定将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所存文物运往台湾,同时命令院长马衡,将北平故宫博物院的文物,选择珍品急速装箱空运南京,与南京分院的文物,一同迁运台湾。同时还决定将中央博物院和中央研究院的文物、中央图书馆的图书以及重要的外交文书等一并运走,为此还设立一联合机构,由时任  相似文献   

20.
张素平 《台声》2002,(6):8-9
佛指舍利赴台供奉返回陕西未久,一批重要的陕西唐代文物又前往台湾展出。“天可汗的世界———唐代文物大展”于4月20日在台北故宫隆重揭幕,台湾观众不用远赴陕西便可以观赏该省12家博物馆的206件馆藏唐代文物精品。“天可汗”即唐太宗李世民,因贞观年间回纥等中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拥戴李世民为最高首领,并将其尊称为天可汗而得名。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中国时报系是此次文物展的主办单位。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杜正胜说,这批文物见证了盛唐7到8世纪100多年来首都长安的璀璨风华,民众可以从这次200多件展出文物中,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