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法律与生活》2013,(1):60-60
国资委曾有资料显示:在其管辖的央企中,多数企业高管职务消费没有公开透明,存在项目杂乱、支出随意、管理失控等问题。2012年11月21日,财政部、监察部和审计署联合印发了《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颁布12项禁令。从12月1日起,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不得违反规定用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得超标准购买公务车辆,不得用公款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住宅购置、住宅装修、物业管理费等。  相似文献   

2.
汪慧平 《中国监察》2009,(24):40-42
职务消费是指处于特定职级上的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必须发生的由公费支出的各种费用。适当的职务消费是必需的,没有它,公务活动的操作平台就失去了经济支撑。然而,在履行公务中,不需要那么多或那么奢侈的消费,或者不是履行公务需要,而是利用职务之便或假借履行公务名义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假公济私的个人消费,我们称之为职务消费的“异化”。这种“异化”现象,必将增加人民的负担,带来财政扩张的“挤出效应”,人民群众无法接受,群众对职务消费的意见和不满近年来已经变得越来越强烈,成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引起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移花接木     
明明是私人消费,偏偏公款报销;入账虚报瞒报,企图“瞒天过海”……近来,“公款买私单”现象频频曝出。中央严控“三公”消费,但个别党政下部利用职务之便将因私花费“变着花样”藏人公务报销之中。专家认为,严查“入账腐败”应成为反腐败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2009年1月,网民曝光了浙江省东阳市审计局在某娱乐场所的消费清单,"官员用公款玩欧式按摩"的丑闻激起公众的强烈愤怒.东阳市对该事件已作出处理,免去韦俊图审计局党组书记职务,依法律程序提名免去其审计局局长职务.  相似文献   

5.
现行公务消费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已异化为权力消费,助长了铺张浪费之风,提高了行政成本,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公务消费制度改革总的取向是社会化、市场化、货币化,尽可能缩小“大锅饭式”消费的范围,凡是个人公务消费一律取消实物分配,实行货币分配;凡是能够转化为个体消费的现行集体的隐性消费,一律改为个体的显性消费,目的是遏制公务消费的无限膨胀,降低行政成本,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一、关于通信费用管理制度改革前几年的清理和规范工作对遏制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用公款配备使用通信工具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  相似文献   

6.
“我承诺做到:不公款大吃大喝或以各种名义用公款互相宴请和安排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公款旅游或借开会、调研、考察等名义变相旅游;不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和公车私用……”走进河北省唐山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承潇栏,局领导班子成员的照片、职务、分管工作、承诺内容和签名清晰可见。这是唐山市实行“三诺三述三廉”机制,加强领导干部廉政监督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职务消费是领导干部,尤其是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开展工作不可或缺的行为,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职务消费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一是手机使用不当。有的领导干部公款配置的手机并不完全用于公务,有的用于聊天、闲扯,而且一扯就是几个小时;有的借给家人、朋友私用,往往一借就是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有个只有一百来人的小企业,其厂长每月手机费高达 6000多元。  二是公款吃喝惊人。有的科股级行政事业单位每年的招待费都在 20万元以上。特别是一些企业负责人,不管企业效益如何,不管职工工资能否发放,高档酒楼照进,山珍海味照…  相似文献   

8.
《政府法制》2012,(27):18-18
《京华时报》2012年8月26日刊发吴乔的文章:公务接待,不仅承受着“公款大吃大喝”的“社会指责”,还面临着加重基层负担的“内部非议”。这两方面的困局,使公务接待难以躲在“公务”的名义下逍遥自在,亟须有效破解。  相似文献   

9.
沈泉涌 《政府法制》2005,(19):18-19
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职务犯罪案件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不法资金中公款比重迅速上升。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用公款行贿,即公贿现象。所谓公贿,是指国有或集体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包括正当和不正当的利益),由集体或以集体名义,向其他单位或从事公务的人员进行贿赂的行为。据某省对2004年全省各级检察机关查处的贿赂案件统计分析,80%的行贿者是用公款行贿的,比2003年上升了30%。流入  相似文献   

10.
一、利用劳务之便与利用公务之便 从语言学上讲,职务是指工作所担任的事情或职位所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而工作又包括体力、脑力等活动,因此,无论是公务还是劳务都属于职务范畴。换言之,职务在内容上包括公务与劳务,因而,利用职务之便在构成内容上就包括利用劳务之便与利用公务之便。公务是公共事务,具有管理性特征,劳  相似文献   

11.
社会透视     
陈水文公款炒股案1992年8月,当时任湖北省财政厅厅长的陈水文.利用职务之便,假借法人名义购买省证券公司发行的法人股。随后又私下接受下属以炒股获利的名义赠送的公款和私款2.2万元。此后陈对自己的上述问题不仅不按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不差钱":公务消费奢侈豪华 "三公"消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出境,-直以来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三公"消费所耗费的资金规模是十分庞大的.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曾综合过各方面数据,推算2006年的"三公"消费规模在9000亿元左右,其中公车消费4000亿元左右,公费出境3000亿元左右,公款吃喝2000亿元左右. 天文数字般的财政资金,确实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3.
挪用公款罪的非特殊主体是指职务上没有主管、管理、经手公款之便利条件的自然人。具体可分为两类:一是非国家工作人员、非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其他非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二是虽为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其他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但没有主管、管理、经手公款的职权的。上述人员具备哪些条件即可以挪用公款罪论?本文拟从共同犯罪理论出发,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私自以单位名义为个人作担保造成公款被划扣的应以挪用公款论处郭志勇近年来,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呈上升趋势,手段狡猾,花样繁多,大有泛滥之势。一些掌握实权的人,利用职务便利,私自以单位名义为个人贷款作担保,造成公款被划扣替个人还贷付息的现象屡屡发生。有人认...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社会》2011,(9):5-8
"三公"经费公开难"三公"经费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已久。在公众的眼里,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几乎就是"公款出国、公车私用和公款吃喝"的同义词。一个被媒体和评论家们广为引注的数据是:全国"三公"消费每年高达9000亿元,占行政支出的三分  相似文献   

16.
所谓职务消费,简言之,即因履行公共职务而引起的各项开支的总称。它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据了解,我国职务消费已经占到了全部财政支出的38%以上,严重挤占了财政资金,成为各级财政经费支出的一大负担。 一些地方的职务消费开支已经占到其财政开支的绝大部分,有的地方仅公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监察》2010,(13):56-59
17.在不准用公款旅游或者变相用公款旅游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近年来,干部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用公款旅游或者变相用公款旅游,特别是用公款和变相用公款进行出国(境)旅游反映十分强烈,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其恶劣的。在2003年2月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就明确要求:禁止以开会、考察、培训等名义变相公费旅游。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  相似文献   

18.
时事点击     
《江淮法治》2012,(7):7-7
国务院严控"三公"消费 3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强调,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今年继续实行零增长。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加强车辆编制管理,清理和规范越野车购置和使用。各单位公务接待费用、公务车购置和运行费用、出国出境经费要详细公开。严格控制行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修建装修办公楼、楼堂馆所等。  相似文献   

19.
2001年以来,吕梁市根据中央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要求,结合本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需要,在全市推行了以会审、联签、民评为内容的“三项制度”(简称为老三制)。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又于2005 年在全市推行了以职务消费公示、公款报销公开和公务接待限额为内容的“新三项制度”。两个“三项制度”相互配套, 相得益彰,在源头制腐和制度反腐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本案情] 犯罪嫌疑人蒋某,原系中国工商银行某支行对公存款的业务员,负责管理某市财政局在工商银行的账户和资金。从2000年4月到2001提12月。蒋某利用代为购买转账支票的职务之便,用私自扣留的转帐支票,分10次从财政局账户中划出公款人民币3000万,以个人名义借贷给企业或者其他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