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水市县域面积大、县域人口多,县域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天水市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开展“四强行动”,补齐区域发展短板,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现实需要。在天水县域经济中,农业产业比重较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因此,立足天水实际,加快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天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这是自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再一次对发展县域经济的明确强调,表明发展县域经济得到了党中央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充分说明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广西实现富民、强县、奔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县域经济的发展,重在发展县域工业。工业兴则县域兴,工业强则县域强。大力发展县域工业经济,已成为近年来南宁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之一,南宁市各县域工业经济呈现加速发展、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就南宁市县域工业发展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锦州市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锦州财源渠道的宽窄、数量的大小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级财政的收入状况。县域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发展县域工业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从皖西北所处的地理位置角度分析了皖西北的地缘因素,该地区处于黄泛平原旱作农业区域,各县基本上是农业大县,人口稠密。进而论述了皖西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概况,形成目前发展局面的主要因素,由于财力匮乏,发展工业意识淡薄,导致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并深入分析皖西北县域工业经济目前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从而提出了加快建设新型工业经济,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鼓舞下,抢抓中部崛起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战略机遇,实现皖西北县域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国主体功能区的重要类型之一。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城镇化是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对于补足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短板",改变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普遍落后的面貌战略意义重大。要立足区域功能定位,以县城为主平台,加快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城镇化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工业,希望和出路也在工业.没有工业经济的先行突破,就不会有县域经济的整体突破.目前,师宗县工业经济正处于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过渡阶段,工业总量小、基础薄弱、竞争力弱、人才缺乏、观念陈旧等问题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7.
我国县域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县域金融机构自身建设滞后、组织体系缺陷、监管体系不完善、外部支持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突出使得县域经济在得到金融支持和服务上有被"边缘化"的趋势。文章分析了县域金融滞后县域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县域经济中金融支持弱化的成因,从县域经济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加强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保增长必须大力发展县域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工业是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我国县域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大量农民工返乡的背景下,如何化危为机,促进县域工业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几个方面论证了当前加快县域工业发展的措施,认为我们只要树立信心,措施有力,就一定能推动我国县域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当前合肥县域经济发展仍然存在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外向度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化"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意识,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县域工业化为核心,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抓手,以市场资源配置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途径,以优化环境为保障,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坚持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先行",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民营化"五化"联动战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发展的支撑体系,推进合肥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粤北山区县域经济总体上处在工业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粤北山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存在经济基础仍十分薄弱、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相对滞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发展要素制约增多、人才缺乏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收入差距加大等问题。应从提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通过产业转移与优势互补、引导产业人口向产业园区集聚、以中心城区和中心镇带动城乡集约与协调发展等促进粤北山区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更富有深远的政治影响,为此,四川省委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走“工业强县”的发展之路,是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战略选择。 一、以工业强县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是一种实践性经济,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这类贫困地区发展县域经济,要坚持工业打头阵,通过工业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齐头并进,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是一种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的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综合经济实力的战略举措。要牢固确立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始终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面对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适时调整工业重点,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已经成为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笔者结合青神县工业发展情况,谈一谈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基本情况 青神县工业经过22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正逐渐走向成熟。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工业健康发展。据统计,1999年全县工业企业达到1669户,工业总产值65216万元,较上年增长8.78%。其中12户股份合作制企业产值24423万元,增长32.92%;私营企业产值8884万元,增长256.36%;股份合作制工业和私营工业发展最为迅速,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增长。二是经济效益明显好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和重点。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优势、产业与企业的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与周边区域的互动力。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工业化为动力,以城镇化为依托,以改革和制度创新为保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辽宁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到了"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作为辽宁经济的半壁江山,如何打破其发展瓶颈、激发其发展潜力,对于推动辽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改变辽宁经济现有形势,补齐经济发展短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魔咒,推动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以辽宁省凌源市为例,通过分析现阶段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索如何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助推县域民营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后发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视。尽管县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后发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新常态下影响和制约后发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以山东省商河县为例,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工业经济发展不足、传统农业转型缓慢、城镇化水平低、特色产业未形成规模、科技创新水平总体较低等问题。在新常态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意识,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政府驾驭市场能力,加大引"智"力度,建设区域人才高地,积极探索新的投融资渠道,广辟资金来源等措施推动山东省后发展地区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郡县治 ,天下安” ,县域在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域范畴。不包括市辖区在内 ,目前全国县、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合计2073个 ,县域人口9.4亿多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73%。因此 ,县域经济发展如何 ,对于全国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极为重大。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经济总体水平快速增长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为加快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 ,近年来 ,县域经济发展遇到了不少困难 ,增长态势明显趋缓 ,部分县乡财政困难的问题日渐突出起来…  相似文献   

19.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一是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二是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三是把着力点放在工业和服务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一是加快体制创新;二是简政放权;三是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标志着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弥渡作为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县.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差甚远。全县31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达29万多人,2003年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