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海亮 《奋斗》2023,(1):17-19
<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摆在“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六个必须坚持”的首位。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我们必须深刻学习领会,正确理解和把握人民至上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报告从6个方面作了概括和阐述,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相似文献   

3.
向春玲  李赟 《党课参考》2023,(Z2):134-15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当前,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六个必须坚持”。作为“六个必须坚持”之一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理论创新的首要立场观点方法。完整准确理解掌握人民至上的理论渊源和重要内容,有助于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从而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对于任何一种系统的理论而言,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这个理论的根基和底色,把握住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把握住了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次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并将其完整地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守正创新,必须深刻认识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六个必须坚持”概括和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彻底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明确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决议》指出: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毋庸置疑,党的根基、党的血脉和党的力量均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人民立场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如一、不折不扣坚持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至上价值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必须坚持的核心价值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国防外交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7.
<正>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有句名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换言之,理论要转化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必须掌握群众,其中强调对人民群众进行理论武装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即“六个必须坚持”,位列第一的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要求之一就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把广大人民群众武装起来,进而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报告用“六个必须坚持”高度凝练和深刻阐述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相似文献   

9.
李美玲 《湘潮》2023,(6):55-56
<正>党的二十大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便是其中之一,且置于第一位。坚持人民至上,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了系统论述,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要“以人民为中心”,以及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问题。相关论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0.
孙芳 《奋斗》2022,(3):25-26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进行科学总结概括,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和初心使命。人民至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化发展,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成功密码。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制胜法宝。一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此,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人民至上作为“六个必须坚持”之一,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意愿、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这是百年来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伟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新征程上,只要我们把人民至上贯穿治国理政各方面全过程,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相似文献   

13.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是对我们党百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人民至上的基本内涵包括人民地位至上、人民权力至上、人民利益至上、人民标准至上等。贯彻践行人民至上,必须坚守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发展人民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聚焦人民向往、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奋斗,坚持人民标准、努力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21,(10)
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具有统一性,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至上遵循统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坚持人民至上是由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性质、宗旨决定的,党的百年奋斗史表明,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而坚持党的领导是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坚持党的领导需发挥好党的优势,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坚持人民至上需要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积极践行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同时与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人民至上是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伟大事业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人民至上既是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在新时代从理论、实践、历史、文化四重维度深入审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的坚持,对赓续党的人民性精神血脉和推进新时代人民至上相关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鲜明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实践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义军 《先锋队》2010,(3):38-39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工作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使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了新进展。但是,也必须清醒看到,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形势仍然严峻,应当把廉政建设作为一件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来抓,使人民法官真正成为清正廉洁的典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70多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将无我”的崇高境界,这是“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9.
孙秋菊 《奋斗》2023,(2):38-3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3万多字,“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报告23次提到“法治”,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20.
<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围绕“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艰苦卓绝不懈奋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取得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效,为切实践行“人民至上”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